立足思维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认识浮力”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和经典思维教学程序等理论,以初中物理“认识浮力”为例,探讨如何立足思维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从单元的视角设计作业可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物理单元情境作业的设计策略:教师需分析单元整体结构,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情境主线作业;凸显单元的趣味性,设计寓学于乐的单元情境作业;关注单元的能力要求,设计分层情境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表明,量少质优的单元情境作业,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自2019年版高中物理教材出版发行以来,由于使用时间较短,还未能有广泛的评价与反馈,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教材内容的对比上,对应用于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剖析较少.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从师生双边受新教材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源自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丰富了关于新教材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的具体素材资源.
文章基于GeoGebra平台,借鉴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等理论,以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一节为例,展示了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在问题导向原则、信息组块原则、双通道原则、动态探究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更好地开展.
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落实了国家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注重以价值为引领.不少试题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从我国现代重大科技成就、我国古代创造发明和科学发现、中华传统节日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等多个角度展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且使学生在解答试题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高考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
文章讨论了电源电动势的相对性,分析了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不具有相对性和具有相对性的案例,并指出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能否相互转化取决于在不同参考系下所获得的电场的性质,或者看导体相对于磁场是否是运动的以及相对于导体静止的参考系中的磁场是否是时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