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学前期是儿童个性最初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成人必须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个性加以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在今后的路途中走得更好。童话是儿童最喜欢,接触最早的文学。儿童文学中独有的文学形式,使它到处充满了美:美的语言,美的人物形象,美的体裁,美的幻想……家长和老师要多为幼儿提供优秀的童话作品,从而是童话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美”影响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個性。
  关键词:浅谈;童话作品;“美”
  著名童话作家洪讯涛说过:“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属于儿童所独有的,正如母亲的乳汁,为自己的孩子才有的一样。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而童话中的美也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作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多提供优秀的童话作品,让幼儿听、说、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一、童话
  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主要是以3-15岁的儿童为对象的文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是通过生动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文学形式,没有幻想就不能称其为童话,它通过夸张、象征、拟人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不同于一般小说和故事。童话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常见的各种平凡的人物和现象,发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以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给幼儿展现一个多彩的童心世界。
  二、童话作品中的“美”
  1、童话作品的幻想“美”。童话艺术是一种幻想的艺术,幻想本身就是美的,西方美学,对于幻想,非常强调。“心理分析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西格·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满足是由幻觉来获得的,童话艺术就是通过幻想来获得艺术的满足的,童话作家,借助童话这一艺术形式使幻觉变成一种有形的现实。童话把作者的感情揉和起来,赋予动物、植物、无生命以生命和感情,把人性、物性结合为一体,它们是动物、植物、无生物,但又有人性,有喜怒哀乐,会用话来表达感情,这无疑体现了幻想的美。
  2、童话作品的体裁“美”。体裁“美”分为喜剧美和悲剧美。首先是喜剧,对于喜剧童话来说讽刺是把锐器,童话中的喜剧充分体现了对丑的讽刺和嘲笑,没有比孩子的笑声更具嘲讽和批判了。童话喜剧美的特点是与儿童化和童趣分不开的,它经常在热热闹闹的童趣中,隐含着非常深厚、丰富的现实寓意。
  童话喜剧美的色彩可以通过转换视角的手法加以体现,比如用儿童的视角或动物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当作者完全视儿童或动物的视角为正宗时,那么原本正常的世界就会充满了喜剧味。也可以用纯粹的趣味性的手法来体现,不强调作品的主题意义,注重的是一种愉快的游戏精神,喜剧美在幼儿童话中表现通过童话人物稚拙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一种大巧若拙,趣味盎然的艺术韵味。
  其次是悲剧,作为美学的悲剧,必须是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的。尽管儿童文学的总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不排斥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对于童话来说,更多的不是采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是通过悲剧来展示一种崇高悲壮之美,体现一种精神的力量。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小美人鱼”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甘愿使自己化为泡沫;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充满了悲伤,但王子和燕子的悲剧却带来了别人的幸福。童话中的悲剧并不强化悲剧残酷性与悲哀性的过程及给人带来的恐惧感与悲伤,而是用一种理想主义的美或乐观昂扬的精神来体现悲剧美的精神本质。
  3、童话作品的表现手法的“美”
  (1)荒诞“美”。好的童话作品要用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起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在童话的世界时,每个人都可以天马行空,如美国的童话《绿野仙踪》中多萝茜被大风吹走后的神奇经历,她遇到了胆小的狮子,想要脑子的稻草人、和想要心的铁皮人,他们克服困难,终于实现愿望。还有……许多的童话到处充满了荒诞,但这些无疑都是美的表现。
  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在幻想世界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在童话里也能成真,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荒诞的本质是透过表面的荒诞,体现本质的合情合理,从而创造出一个蕴含着现实生活种种意蕴的、别开生面的幻想。
  (2)象征“美”。作为一种美学形态,象征通常是指以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为基础,进而表现或暗示出一种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丰富、深遂的美学意境的表现方法。
  我们知道童话幻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超现实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又会发现,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童话是最具象征涵义的文体类型,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美学特质。童话的象征要求意蕴深邃,丰富,但并不等于可以故作高深,弄的寓意晦涩,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童话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其理解力有一定限度,所以童话有寓意深浅的度。
  4、童话作品的形象“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主人公,都会塑造一个形象,童话也不例外。如《格林童话》里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勤劳的“灰姑娘”,勇敢的鼓手,科洛笛作品中的“匹诺曹”,还有可爱的“爱丽斯”,“快乐王子”,“穿长筒靴的猫”等等,在童话中小老鼠也是可爱的。这些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形象都是美的化身。
  5、童话作品的语言“美”
  祝士媛在《低幼儿童文学》中说,童话富有诗的美感,有美的意境,有很好的比喻、描绘,有饱满的情绪、深刻的思想。在童话中,童话作者用诙谐的幽默的语言表达感情,富有童趣,体现出儿童天真无邪的思想,有的童话用优美的诗句强化美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文学语言的美直接体现了作品的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美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康长力.想象力与幼儿故事书的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02(3):13-15页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2000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93-420页
  [3]王泉根.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12-15页
其他文献
摘要:《悲惨世界》于1985年首次在英国公演后获得良好的观众反响,随后正式进入百老汇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舞台剧,《悲惨世界》剧情沉重,歌曲严肃哀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悲剧色彩。本文论述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具体创作手法,从剧情戏剧冲突设置,人物的性格和理念表达和舞台形象创造三个层面分析《悲惨世界》的创作技巧,从而研究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创作特点,对我国音乐剧创作和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百老汇;
期刊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转变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亦是如此。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经由创意升级和提高低端制造业水平的需求。因而,如何推动文化创意创业有序发展,已然转变成一项重要课题。新媒體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具备的创意属性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有利的辅助作用。由此可见,对新媒体艺术如何推动
期刊
2014年的北京电视台少儿动画春晚、2015年中国联合国协会举办的《中国梦·千年之约》公益演唱会以及2016年的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节目乐童嘉年华演出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合唱团逐渐走入观众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更在青少年音乐传播和发展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而带领人大附小合唱团在各大合唱比赛中取得佳绩,并让合唱团蜚声中外的正是我国著名的青少年音乐教育家杨绍慧老师。杨绍慧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
期刊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并从未间断过的发展过程。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一发展过程极其规律,用这些规律来引领和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开创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美好明天。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歌唱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诞生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自诞生之日起,是今天声乐技巧的高度发展,以及声乐形式的异彩纷呈,它始终与人类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声乐技巧也始终为表现语言和美化语言而服务。不同
期刊
摘要:龙图腾的形象在民风民俗、建筑雕刻、民间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体现。龙图腾在一定意义上有包容、奋斗、和谐三种精神等新时代特点。因此,,图腾文化中的设计元素,不仅是民族艺术的设计文化重要原材料,也是图腾崇拜的核心精神。是因为龙本身具有象征意义,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等和自身的民族有亲缘的关系,是本民族的祖先和亲戚亲人,从而将他尊崇为本民族的标志和保护神,也是象征。  关键词:龙;图腾;龙图腾;民
期刊
前言:  音乐人类学之实地考察是从人类学承续下来的基础工作和基本方法。它不仅仅是对音乐发生现场的记录和描述,而是一种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为目的的现场工作,研究者是构成这一交流的媒介,在考察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从而在互动中认识与阐释音乐文化现象。  而音乐人类学长期专注于农村而忽略城市,主要研究民间乃至原始部落的音乐。但随着城市与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各族群日益受到现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
期刊
“我招你进这个学校,就是培养你成才的”。老师澎湃激昂的告诉每个学生。我们听的全身热血沸腾。  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内心渴望的。多么希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趴在课桌上,穿着硕大的校服,流着口水,抬起头,望着天空,然后对同桌说“我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同桌骂你让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风景,一切那么熟悉,一切充满着希望。是的,我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  如白驹过隙岁月里悄然走过,蓦然回首,
期刊
摘要:美国知名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曾提到“有如言语之于批评家,望眼镜之于文学家,文化就是指给精神力量的东西”。福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给人以精神力量的支撑。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就有祈福盼福、崇福尚福,人们渴望“福”,憧憬“福”,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福字,用以寄托自己内心对“福”的向往。文章浅析福字,探究其在民族艺术的不同表现,从而表明福字在民族艺术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福字;民族艺
期刊
摘要:合唱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听,练,合是学习合唱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听”“练”“合”使学生听辨和声音程,学习双声部的旋律进行,从而感知双声部的行进方向,并产生双声部合唱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合唱艺术方面的教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演唱水平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关键词:合唱;听;练;合  合唱是声乐表演中的一种形式,齐唱也是,但合唱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齐唱,合唱的音响具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浅析作品《沂蒙那座—桥》,探讨作品中所倡导的“红色文化”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的创新性和创作形式以及表现方式,从而启发更多的舞蹈编创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红色文化;创作形式;舞蹈创作  看到作品命题的时候,“沂蒙”两个字,亲切和熟悉。从蜚声海外的质朴沂蒙小调,到家喻户晓的沂蒙革命故事,再到耳熟能详的沂蒙精神。  “沂蒙”两个字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内心。  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