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发展与审美创造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并从未间断过的发展过程。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一发展过程极其规律,用这些规律来引领和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开创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美好明天。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歌唱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诞生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自诞生之日起,是今天声乐技巧的高度发展,以及声乐形式的异彩纷呈,它始终与人类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声乐技巧也始终为表现语言和美化语言而服务。不同的民族由于时代、地理环境、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所形成的民族风格也就不同,其独特的音乐化的语言显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其艺术美的创造也随着时代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艺术美的产生过程和形式的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来发展和创造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事业。
  一、中国民歌曲调的旋律美
  一种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类生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根植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发展至今。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它的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民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从最古老的民歌集《诗经》和《楚辞》中,我们虽无法听旋律是怎么样的,但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仍然从歌词中看到其旋律的反复性和回旋性,以及曲式结构的多样性,并且可以从这些曲式中看到某些现代曲式的影子。像一、二、三段体,回旋曲等都可以看到,充分的适应了歌词内容的表现要求。
  汉代的民歌在旋律和曲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只有独唱的称为“徒歌”,采用帮和形式的称为“但歌”,乐府后加上乐队伴奏成为“相和歌”,再与舞蹈相结合的叫做“相和大曲”,旋律悠扬婉转,别具一格。后来的清商大曲与之相比又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著名的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这些叙事性作品都已具有说唱音乐的性质。
  唐代是我国诗词与音乐发展的辉煌时代,在连续三百年的艺术舞台上,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多位伟大的诗人。音乐文学的这一高峰,使音乐艺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唐代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著名的琴歌《阳关三叠》就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成的动人歌曲。歌曲以景寄情,情深意切含蓄委婉,娓娓动听,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曲调变化莫测。经千百年久唱不息,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巨大的发展变革,现代声乐艺术更加深入人心。它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传统,而且在不同时期又有着不断的发展。如:风格清新典雅的“学堂乐歌”。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应时而生。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吸收和扬弃的过程。无论是艺术形式、演唱方法、民族特色和表现风格都自成完整的体系。散发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美。
  二、中国民歌演唱艺术的声腔美
  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与人类生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至今。它的题材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
  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音乐体裁,诸如: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等。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地理环境不同,语言声调不同,生活习俗和民间风尚不同,这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情调、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从而行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演唱色彩
  歌曲《岩口滴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罗忠贤创作的众多优秀具有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曾在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奖。歌曲通过祖国边疆的男女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了解放初期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人定胜天的信念。歌词淳朴清新,真实自然,像“打得磐石如花开”,“镐头磨成锤头样”,“路像金龙绕山岩”,“穷山变成花果山”等语言,简单朴实,形象生动,把筑路的艰辛和幸福的生活,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歌曲旋律音乐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2/4拍,民族羽调式。歌曲第一段的旋律音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抒情优美,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用滴水穿石的力量来形容工地上每个劳动者力量集中起来的巨大,以及打得磐石如花开的劳动乐观主义精神,表现激烈欢快的劳动场面。平稳、徐缓的节奏,让人们仿佛听到了边疆的高山丛林中开山挖土的吆喝声和放炮炸石的轰鸣声。这一段演唱的声音要平稳连贯、朴实抒情。第一句的声音要逐渐推出来,“打”字处在强拍,前有前倚音装饰,后有附点处理(附点的作用是改变时值,更重要的是改变强弱关系),所以要有意识夸张一些,把“打”字结实饱满地喷放出来,但不能过分,要保持第一段连贯流畅、平稳抒情的整体音乐形象。“点点滴滴落下来”的“落”字演唱要先重后轻,轻到几乎听不见,再接唱后面的旋律,有一种掉落下来的声音形象。
  歌曲第二段欢快热情的曲调旋律,添进了民歌中常有的爱情抒咏表现,抒发了“阿妹”对去南山参加修建公路的“阿哥”“一镐一镐把山开,镐山磨成锤头样”的自豪和牵挂,以及“穷山变成花果山,摘朵鲜花给阿哥戴”的无比欢快喜悦心情。演唱时与第一段相比,既要有节奏、速度的对比,声音色彩的对比,更要有情绪表现的对比。要演唱得热情奔放,自豪欢快,声音要紧凑跳跃又富有弹性,每一句的字音要吐发清晰,优点像高兴欢快的叙述道白一样。第二句反复,“路像金龙绕山崖”,声音要轻一点,这样与第一句有对比,也表现了叙述声音的抑扬顿挫。接着“驮着金龙游过”六个字音有三小节六拍的反拍子演唱处理,每拍后半拍是跳音要重唱,而前半拍却轻点唱,这样的处理既有新颖出奇的效果,又很好地表现了阿妹难以抑制的内心嘭嘭直跳的愉快喜悦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反复“摘朵鲜花给阿哥戴”要放慢渐强知道强收,进一步抒发阿妹对阿哥激越的情感,声音音区比较高,这样气息控制的力量和小腹内收的力量积极有力直到声音结束,同时口腔要保持吸气打哈欠的状态竖立张开,充分运用口腔和鼻腔上部共鸣,使声音在气息的支撑下饱满结实有力。更有力的显现出民族歌曲的旋律的美。
  民歌,它不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旦完成即定型,它是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在不断的传承接唱中发展、充实与完善的。它的艺术风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民大众既是创作者也是演唱者、传播者、欣赏者、评议者。任何一种民歌的产生和流传都是无数民间艺人长期传唱、修整、锤炼、塑造的结果,是群体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创造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体现出时代的脉搏与生活的气息,是人们审美活动高级的体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语言的不同及地域、风俗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演唱風格与技巧,形成了我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情感真挚朴实,声腔优美圆润,语言鲜明生动,风格魅力,多姿多彩的艺术特点。这样将会更有助于发挥和表现作品的艺术美,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与民族气质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作品,为学习和研究民族声乐艺术的技能技巧,探索和追求民族声乐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我国民族特有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为开创民族声乐艺术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区肌肉针对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和运动过程中保持准确的动作姿势、完成基本或专项技术行动起到枢纽性稳定、支持的功能,还是运动员发力、减力的主要环节,在协同上、下肢用力上起枢纽性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核心区肌肉力量的释义,联系国际上已有的训练实践的成熟案例,阐明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整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的方法,并按照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提出了关于核心区肌肉
期刊
思考良久,我还是用了这么一个看上去很俗很滥的题目。我想过很多题目,比如:《将爱放在你的掌心》、《平凡岁月里的温暖》等等。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最能代表我的身份,又最能反映我真实情感的题目——《我幸福,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有一句话如此说: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我要说:优秀的孩子都很相似,不优秀的孩子却是千万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站直腰杆,抬头挺胸地目送一个又一个
期刊
最近在翻阅白落梅的《花开半季,情暖三生》淡品唐诗的风雅。开头就描写了:“梅,竹,松,踏雪寻梅,幽溪咏竹,寒山访竹”,一个个诗一般的别称,这岁寒三友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文字渲染着,梅花本是冬季开放,竹本是亭亭玉立,松本是浑身翠绿,这些本就是它们的品质,可文人墨客总会脱离世俗的眼光,用文字激励着自己,积极的人会看到成功,消极的人看到忧愁。一个好的心态,就是一个好的开始,看一本书,就感觉品尝了许多美景,西湖
期刊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是欧洲艺术的中心,而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名著名的画家就是波提切利。他的绘画用精细纤巧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庄重淡雅的颜色随类赋彩,但是看似纤美雅致的线条且描绘自由的人体形象,画家自身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运用到了具体的绘画创作当中。  关键词:波提切利、绘画、典雅、诗意  在波提切利众多的绘画作品当中,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就是艺术形象的清秀典雅,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几方面的原因
期刊
文愉贵和我相识于2008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同班同学,同窗3年,毕业我们各自成为专业老师,也时常联系,平日利用网络互相发给对方近来的创作。近日当他来信让我为他的作品集写篇文章时,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因为日常的熟悉并不等于对作品所连结的精神世界的理解。我忐忑之余唯有认真对文愉贵的作品从西方肖像画传统的角度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梳理。  文愉贵聪敏好学,我常常惊异于他画画时不停地变换的风格和手法,如果不明袖
期刊
摘要:从先秦诸子到汉书史记,从唐宋话本到明清小说,武侠一直是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而近半个世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新派作者又让武侠在华人世界掀起波澜。前一阵查良镛先生逝世,让许多人忍不住悲叹:一个武侠时代谢幕。可如若细究,却会发现,金庸先生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武侠,还关乎更多……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岁。先生这一走,就真的带走了一座人们记忆中的江湖。想想自己
期刊
从事幼儿教育十余年,亲眼目睹着身边的孩子们成长在物质文化充裕的年代之时,也深深的为这群沉浸在父辈、祖辈无私的溺爱之中的孩子们感到不安!  每天看着身边的这群孩子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施爱之人是否真正为孩子们考虑过,如果将来有一天,您们不能再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孩子们再也没有机会得到你的庇护之时,他们有正视和应对挫折,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吗?  有一句话从记事起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在每一个人成长
期刊
摘要:《悲惨世界》于1985年首次在英国公演后获得良好的观众反响,随后正式进入百老汇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舞台剧,《悲惨世界》剧情沉重,歌曲严肃哀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悲剧色彩。本文论述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具体创作手法,从剧情戏剧冲突设置,人物的性格和理念表达和舞台形象创造三个层面分析《悲惨世界》的创作技巧,从而研究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创作特点,对我国音乐剧创作和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百老汇;
期刊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转变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亦是如此。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经由创意升级和提高低端制造业水平的需求。因而,如何推动文化创意创业有序发展,已然转变成一项重要课题。新媒體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具备的创意属性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有利的辅助作用。由此可见,对新媒体艺术如何推动
期刊
2014年的北京电视台少儿动画春晚、2015年中国联合国协会举办的《中国梦·千年之约》公益演唱会以及2016年的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节目乐童嘉年华演出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合唱团逐渐走入观众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更在青少年音乐传播和发展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而带领人大附小合唱团在各大合唱比赛中取得佳绩,并让合唱团蜚声中外的正是我国著名的青少年音乐教育家杨绍慧老师。杨绍慧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