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坚持”中看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 年11 月8 日至11 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党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决议》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将这“十个坚持”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贯通起来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有助于基于百年党史经验更加理性地看待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领导下的行政法治建设因时而谋、应势而动,总能适时抓住历史机遇,把我国行政法治水平推向新的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行政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对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高质量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
期刊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作为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学者,在当代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罗蒂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抽象出文学整体的“文学性”,将其烙印于文化形态之上,构建了“文学文化”理论.带有诗性气质的“文学文化”,蕴含着人文性与叙述性.学者们对“文学文化”理论的研究,已形成以点带面的“涟漪效应”.然而,怎样改善“文学文化”理论,使其转换成有效方法论以适应当代语境,还有待进一步阐发.“文学文化”理论的局限为轻视本体,可用重释本体之方法进行改善.重释本体后,“文学文化”能更有效地鼓励个人进步、创
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回答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弃旧图新、继往开来的“转向”特质,成功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由“转识成智”转向实践智慧,有效促使中国传统哲学与外国哲学由“观点碰撞”转向“超越与发展”,有力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由注重“哲学之理”转向“工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由“推动现代化”转向“创新性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哲学的创造性成果,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走向.
虚拟现实技术(VR)与传统情境教学都能让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却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中的美感性原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诠释了情境、身体、感性以及理性认知等之间的逻辑关联,也使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3I特征的虚拟现实技术有了教学和育人的价值.对虚拟现实教育软件的美感元素和学习体验进行网络调查,再结合高校与基础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教学案例分析,创构出“高技术、高美感、高认知”三维深度交融的“新情境教学模式”,即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生态.这一教育美学实践的探索与变革将有助于“智能+教育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表达,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也是一种涵摄主体性旨趣的价值思维,是科学认识的客观实证性和实践的价值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本依据的务实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了辩证的、有机的、动态的统一,从而表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实践智慧.以此实践智慧为中介,毛泽东不断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中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凝结而成的大家庭,而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毛泽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克服近代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残余,让各族人民培育共同的革命荣誉感与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功能,以及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思考,为当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之道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止狭隘民族主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心防线,战略上要强化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意气风发地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继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
期刊
基于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认为,新《环保法》在实施初期并未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形成引致作用,对年龄较小企业、中西部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环保法》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挤出了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并未显著抑制企业TFP和企业绩效,由此验证了“弱波特假说”.
准确把握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是全面建成文明乡风的逻辑起点.从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追求的历程看,由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关照不够,而致乡风不纯,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推进.乡风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传统乡风培育的主要经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等文明乡风形成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乡风文明建设内在目标的本质内涵,即把新时代乡风建设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以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为场域、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宗旨的乡村隐性文化场.乡村隐性文化场大致由思想政治育人文化场、经济理念育人文化场和社会交往行为育人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