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人类起源之地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考古学家认为东非是人类真正的起源之地,在东非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祖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她曾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考古学家的目光逐渐转向南非,意外发现了“人类摇篮”遗址,它位于南非约翰斯内堡西部的一片寂静的山谷中,在这里发现的人类祖先化石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并且,在“人类摇篮”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挑战着“东非起源说”。

“小脚”化石横空出世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早期,“人类摇篮”曾是矿场,矿工们将石灰石挖出,卖到当地的石灰厂,而那些掺杂着化石的石头则被当做毫无价值的垃圾,被丢弃在装废物的箱子里。
  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古人类学家罗恩·克拉克来到这里搜寻化石,才有了惊人发现。在一箱箱的废弃石料中,他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几块小小的、似人类脚骨的化石,它们属于同一个个体。克拉克给这些化石的主人命名为“小脚”。发现脚骨化石后,他立即决定探访这些化石出土的洞穴——斯泰克方丹洞穴。
  功夫不负有心人,克拉克和他的助手们找到了更多的“小脚”化石。但将化石从坚硬如水泥般的角砾岩中分离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花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克拉克的团队才将“小脚”的所有骨头化石收集完毕。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小脚”化石保存得极其完整,他的手掌較短,手指与现代人类的相似,腿比手要长得多,直立行走。根据“小脚”的种种特征,他被归为普罗米修斯南方古猿。
  接下来要确定“小脚”所生活的年代,结果再次轰动了考古学界:“小脚”生活在距今367万年前。要知道,曾被认为是人类祖先的“露西”所生活的年代是距今320万年前,“小脚”的年代比“露西”早了47万年。
  在“小脚”年份被确定之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普罗米修斯南方古猿不大可能是现代人类的祖先,因为之前发现的普罗米修斯南方古猿出现的时间晚于南方古猿阿法种,与人属出现在东非的时间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人属不可能是由普罗米修斯南方古猿演化而来的,他们之间顶多是亲戚关系。
  而“小脚”的横空出世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小脚”的出现时间与东非南方古猿阿法种基本属于同一时代,这颠覆了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南方古猿属的祖先这一理论。另外,这令我们不禁怀疑,像“露西”这样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真的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吗?或许他们只是人类直系祖先的表亲?又或者,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南方古猿都不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有自己的人属后代,只不过都灭绝了。总之,“小脚”的出现让“人类的直系祖先究竟是谁”这一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马帕拉洞的发现


  另一项足以使古人类学界为之动荡的发现发生在2008年,南非的马帕拉洞中。
  在一次发掘过程中,古人类学家李·伯格的儿子马修·伯格偶然发现了嵌在石头中的锁骨化石。于是,李和他的团队决定对马帕拉洞进行深入挖掘。投入大量的精力,而结果是令他们震惊和激动的:挖出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南方古猿骨架,不久后,又一具完整骨架。后来在这个洞穴中,他们还发掘了来自四个不同个体的部分骨头化石。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在非洲大陆上,在同一个发掘点挖出这么多完整的化石。
  在进行年代测定后,确定这些骨头的主人生活在距今约200万年前。马帕拉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最终被确定为一种新的南方古猿种群——南方古猿源泉种。
  其中最完整的一具骨架被命名为卡博,他死亡时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卡博有着人和猿的混合特征:他有着像猿一样适合爬树的长臂,但他的脑袋却比黑猩猩要小,他的牙齿和臀部则与人类的类似。手指细长,手腕较粗,科学家判断南方古猿源泉种已经开始尝试制作和使用工具了。奇怪的是,卡博的足部是弓形的,类似于黑猩猩,然而骨架的其他部分却证明他是直立行走的。
  由于南方古猿源泉种在南非出现的时间比人属在南非出现的时间早,有人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是人属的直系祖先。但这个观点不太站得住脚,因为在南方古猿源泉种出现在南非之前,在东非已经有了人属活动的痕迹。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是南方古猿过渡到人属的最后一种南方古猿。而另一些人类学家则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古猿,他们应划为人属,就像尼安德特人一样,是智人的表亲。古人类学界对此争论不休,南方古猿源泉种的归属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并且,南方古猿源泉种或许不是所有人种的直系祖先,但有没有可能是智人的直系祖先呢?“东非起源说”再次面临挑战。
  现代人类的真正起源之地究竟是东非还是南非?目前尚未有定论,还有待古人类学家的进一步发现。而你若是想寻根,就到非洲走一走吧,无论起源地是东非还是南非,到非洲去总没错。
其他文献
一   “你的眼里还有我这个班主任,还有我这个语文老师吗?不乐意上课,就给我出去!”一向平易近人的叶萧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他感觉到了那些女同事惊异的目光,他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了。   叶萧刚毕业,需要在教學上弄出点儿成绩来,可是面前这个张小雨却不给他争脸。以前是经常上课时左顾右盼,罚站是常有的事,这些天,上课不再左顾右盼了,脸一直朝下,有时还在桌子上磕个头,被叶萧叫起来时,白眼珠布满了红丝,像是
萨达姆统治期间敛财无数,尽管独裁者已死去多年,但其巨额财产一直是世界各国相关机构关注追踪的焦点。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7日报道,近日,一名伊拉克裔英国工程师全家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中惨遭灭门,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一系列细节为这桩惨案揭开了萨达姆秘密金库的冰山一角……   阿尔卑斯山灭门惨案   2012年9月5日,50岁的萨阿德·希里携他47岁的妻子伊克贝尔、74岁岳母苏西拉·艾拉夫、7岁的大
     
非洲艺术曾经在很长时期给人的印象都是那些部落面具艺术和传统雕刻艺术,而现在,非洲当代艺术家正被bs世界认识和关注着。  最近几年,南非的艺术家能够看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价格在不断增长,他们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艺术投资者。从斯特劳斯公司(Strauss and Co.)约翰内斯堡拍卖行(Johannesburg auction house)销售的20世纪艺术作品情况来看,在南非,尤其在购买一些重要艺术作品时
内容摘要: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主产地和集散地。所谓“莆田泛雕塑”,可以理解为广泛意义的莆田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也可以诠释为对富有闽莆地域特色的立体雕塑造型艺术的传统继承、本质保留和对其创作材料、技法和对象的可持续开拓与发展。莆田“泛雕塑生态圈”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利于创
翻译:李富军    没有哪一种木头不是瓦连金·列希科夫所不能用来雕刻造型的。在他的故乡人们称他为“用木头歌唱的人”。那些木头好像明白他的想法,不知疲倦地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世界万象。  瓦连金·列希科夫在俄罗斯腹地一个传统的大家庭出生并成长。早在童年时期他就开始学着用斧子,以后就开始砍劈各种形状的“雕塑”。他个人的第一个公共雕塑作品产生于他刚刚从列宁格勒工艺美术学院毕业那年。那是一座为在1242年的
The Master between Design and Art—Record of Belgium International Design Master Paul Ibou  by Bei Ren  保罗·易宝是比利时皇家爵士,出生于1939年,1958年从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1961年,保罗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至今已经在平面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和出版等领域工作40多年,被公认为是欧
都市文明所制造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是人类无法规避的。这样的境遇下,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栖居”只能被压缩到一角的天空中,被欲望、流行文化和高科技产物鲸吞蚕食。行者在自然和文化之间,拾取残留的记忆,建造出联结两者的风景,谓之“残忆之园”。  “残忆之园”是艺术家林忠燮所制造的风景,也是他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展览之名。林忠燮的“残忆”,常常由许多他在城市里捡到的废弃物拼接而成,包括人和动物的毛发,植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Great and Small—Talk about “Pan-Sculpture”with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Sculpture Association,Yang Fengchen  ⊙本刊记者 by Reporter of Magazine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雕塑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
断肠草:杀人于无形   许多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毒药。在毒药排行榜上,断肠草名列前茅,毒性堪比鹤顶红。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过就曾服用过断肠草。其实,断肠草并不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在历史上,用断肠草杀人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断肠草属马钱科钩吻属,又称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断肠草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我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