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反例,是指与命题相反的例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例,是为了让学生对命题中的条件形成准确了解,或者是针对学生的怀疑之处予以解惑.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会忽视命题中的一些条件或者条件的适用范围,导致在应用命题时频发错误.应用反例,能使学生对命题中的条件或条件的适用范围形成深刻认知,在应用命题时付诸注意.反例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应用反例.
  一、利用反例,明晰概念
  数学概念大都是抽象的.要想使处在抽象思维形成时期的初中学生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予以条分缕析,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的误读.针对概念中的条件举出反例,能够帮助学生识清概念.在学习概念时,因为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会混淆一些概念.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正例教学,学生就会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点不解,对于概念的掌握只会停留在片面的字句上.这时,教师要大胆地摒弃正例,应用反例,引导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避免学生混淆概念.
  例如,在讲“函数”时,教材将函数定义为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有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正确,以为只要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y就是x的函数,甚至有些学生对x和y的代表性也不理解,换了字母表示,便产生了质疑,思维过于僵化.如果教师一味地应用正例教学,学生不仅不能认识到自己理解概念的错误,反而会加深错误印象.教师可以举出反例,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1)如果y=|x|,那么y是不是x的函数?(2)如果|y|=x,那么y是不是x的函数,x是不是y的函数?(3)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是不是学习时间的函数?在学习这些例子之后,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便会形成鲜明的认知.在(1)中,对于x,y是唯一的对应值,因此y是x的函数.在(2)中,对于x,y不是唯一的对应值,因此y不是x的函数.在(3)中,對于学习时间而言,学习成绩具有偶然性,学习时间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
  二、利用反例,明确定理与推论的适用范围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其应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初中数学中的定理和推论也是如此,有着明确的应用范围.然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忽视一些定理和推论的应用范围,导致在做题时出错.教师要应用反例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对定理和推论适用范围的重视.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判别式”时,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则判别条件△=b2-4ac≥0;如果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0.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a≠0.如果忽视这个条件,学生解题就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反例进行教学.如,如果方程tx2-3x 2=0有两个实数根,求t的取值范围.有的学生根据题意得出△=(-3)2-4×2×t>0,从而求得t<98.这个答案显然不正确.因为当t=0时,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此题的答案为t<98且t≠0.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便会对判别式中a≠0(确定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形成深刻的认知.
  又如,在讲“韦达定理时,韦达定理中提到方程ax2 bx c=0(a≠0)的两个实数根与方程中系数的关系:x1 x2=-ba,x1x2=ca.这个定理常常被用来求取由两根组成的关系式的值,是一种便捷解题方式.但是韦达定理有一个适用范围,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或者是函数与x轴有公共点.在使用韦达定理解题时,学生常常忽略这个适用范围.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教师可以举一个反例:如果方程x2-(k-2)x (k2 3k 5)=0的两根为x1和x2,求x12 x22的取值范围.有的学生是这样解答此题的:x12 x22=(x1 x2)2-2x1x2=(k-2)2-2(k2 3k 5)=-k2-10k-6=-(k 5)2 19≤19.乍一看合情合理,可是并不是正确答案.如果把终点值19代入,即-k2-10k-6=19,由此解得k=-5,再把k的值代入方程中,方程变为x2 7x 15=0.这个方程△=72-4×15=-11<0,方程并没有实数根,与题意相违背.这道题学生错就错在没有将方程有实数根考虑在内,即忽视了韦达定理的适用范围.其实,这道题的解答还要加上一个条件(k-2)2-4(k2 3k 5)>0,解得-4  总之,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对概念、定理与推论的诸条件与适用范围形成清晰的认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反例,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加的过程,因此需要师生之间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建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下面就以学生为本,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谈点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得较低,因此在
为实施多元过程评价监测目标达成,本文基于高三化学《中和滴定实验及计算》的学习内容,从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优选高效的教学策略,講述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统一.  一、研究目标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已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化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课程目标在原有的三维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科核心
数学问题从何而来?一方面来源于教材,一方面起源于学生,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教师的再加工,由教师精心设计,最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层次性、开放性,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谈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生活问题,促使学生感悟数学知  识的应用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许多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紧随时代的潮流传统授课方式也随着一起改革,由原来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如今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综合教学的交互学习等.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物理课的一大新特征.笔者觉得开展探究式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彻底解放.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趣味化学实验,能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反应过程简单化和形象化,增强化学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一、课前导入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教育阶段.初中生对于新鲜的
一、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  单位时间内某一波的波峰(或波谷)向前移动的距离,叫作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即波动的传播是匀速的,与波动频率无关.质点的振动速度,即为振速.波动中各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振动,是变速运动,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质点没有沿波的传播方向随波迁移.  二、波动与振动  这一个易错点的关键就在于波动与振动的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优效教学”是值得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本文着眼于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概念及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课堂组织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优效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优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实现轻负担、高效率、优效益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优效教学的概念  1.高中数学优效学习.高中数学优效学习,简单说来就是数学学习的优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是课堂的配角,缺少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自身潜能未能得到挖掘,创造力受到抑制.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忽视数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忽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不能将新知识融入学生的生命、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力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学要回归本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热词.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我们要将学生培养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那么,对于初中科学学科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巧妙判断导线首尾”的探究实验谈一些笔者的思考.  一、提出探究问题,供给探究器材  1.提出探究问题.  学校有一束电缆线,该电缆线内部一共存在同一种颜色的三根导线,导致从黑箱的外侧无法判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相比较其他学科,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开始增多,学习压力加大,能够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也不断减少,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另外,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也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对初中生数学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进行探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