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翔安区发挥“社区书院 ”功能推动文明实践基层落地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与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

其他文献
“有關言论反映出了某些西方政客长期以来根深蒂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德国驻欧盟委员会专员厄廷格嘲弄中国人“眯缝眼”,受到舆论抨击,升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的规划也因此取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如此回应。
一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生活在大城市,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在好学校读书。可是他爸爸很少回家,因为他妈妈脾气很差。也许是因为以前过了苦日子,他妈妈竟然会给家里的冰箱上锁,以防止孩子偷吃东西。男孩因此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有一次,男孩在外面捡了只流浪猫,觉得非常可爱,就抱回家想偷偷养起来。不幸的是,他妈妈发现小猫的时候,小猫正在喝她杯子里的牛奶。于是他妈妈当着男孩的面,直接把小猫的头往墙上撞,小猫活活给
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力回击了对中国经济的种种质疑。同时,下更大气力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破解矛盾和问题,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牛鼻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剖开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紧紧盯住这“三大失衡”问题的解决。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持续高
史书上用“其性明敏,达于事机”来介绍察必皇后。察必皇后在忽必烈成立元王朝初期,常伴忽必烈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机敏聪慧的察必皇后既是忽必烈生活中的“解语花”,又是他政事上的聆听者和辅佐者。察必皇后更是以简朴节约的美名流芳于世。  察必姓弘吉剌,是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在忽必烈还是王爷时就嫁给了忽必烈,几乎伴随忽必烈一生。关于她辅佐忽必烈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就算从一些零散的记载中也可看出,她是
要了解中俄关系,必须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要理解俄罗斯,还得从俄罗斯民族和普京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说起。  强悍的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的民风非常强悍,《静静的顿河》这本小说的第一部讲到,在俄罗斯人的婚礼上,大家喝酒喝得很高兴,喝完酒以后就打群架。俄罗斯人说,不打群架算什么过节呀?俄罗斯人一点都不怕肢体碰撞,所以,俄罗斯的冰球很好。  2016年,普京在瓦尔代论坛的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有一句话给我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打破从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一表述,预示了未来我国科技研发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应当站在产业化、商用化的高度来审视与设定技术路线,并推出有助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瓶颈问题的应用技术。同时,在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聯互通过程中,企业理应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此外
2016年毕业的华裔莫家俊一家三兄弟却能先后被西点录取。作为大哥的莫家俊表示,4年西点生涯练就了自己刚毅、坚韧、奋斗不息的性格;两个弟弟在他的榜样带动下先后进入西点,创下了一门三虎子的辉煌。西点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荣誉体制值得称道  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是一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军校,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
弟子去见师父。弟子说:“我不再继续我的经文学习了。我跟父母兄弟同住一间小屋子,根本没有理想的环境令我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师父指着太阳,叫弟子把手放到脸上,将太阳遮住。弟子照办了。  師父说:“你的手虽小,却能将那巨大的太阳完全遮住。同样,那些小问题总是让你有理由阻止自己在精神旅途上的前进。正如你的手有能力将太阳遮住,平庸也有能力将你内心的光亮遮住。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无能而责怪他人。” 
周秉德家客厅醒目的位置,挂着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1980年代,这张照片的发行量就超过了9000万张。周恩来生前并没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迪拍摄,在意大利公开发表,并由使馆工作人员带回中国。  1949年,12岁的周秉德进入中南海,跟伯伯周恩来、伯母(注:亦称呼为“七妈”)邓颖超生活,直到1964年结婚离开。她此后也是伯伯家的常客。从少女时代起,细心、温和、开朗的姑娘就是伯父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然而,爱因斯坦本人对美国的观感,却与此大相径庭。  爱因斯坦:来到美国,是我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