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英语教学模式,转眼间伴我走过了近10年的教学生涯。然而看着每一届英语学习的后进生,我总有股莫名的遗憾,并且心中对他们还总有一丝埋怨——为什么我讲过的内容他们总是不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课堂。在众多老师为新时代下如何上一堂好课而发愁时,“生态课”这个新兴词映入了老师们的眼帘,给了我许多启迪和思考。
一、“生态课”指引我前行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与学被划分得很清楚,即教师负责教——言传,学生负责学——听、做、背。形成了教与学之间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它们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只有要求与管理,是一种单项的传递关系,即教师的教单方面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使得学生的学处于教的掌控之下,受其约束和控制。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是依附于教师的教而存在的,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
而“生态课”的开辟要求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课堂更加开放,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从容、自由;新课改使我们的教学更民主;新课改要求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都有所收获。
新课程理念点醒了原本在教学中略感迷茫的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探讨和交流。
二、“生态课”促使我探究
“生态课”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得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让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担任主角,也就是要求学生变革他们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新课程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新课程无疑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如何来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学习如何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多年来,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是有效的活动,老师们的确要动一翻脑筋。然而事实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的东西固然比靠单方面听接受的内容要多,要牢固。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当然,如果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那么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学生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俗话说:“教学相长。”“生态课”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同时对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们再也不能手拿一本书,一份预先写好的教案走进教室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更彻底地思考、备好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堂课。
“生态课”要求老师学会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新课改倡导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来处理教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灵感,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激活教材,激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非单纯、枯燥的接受知识。
“生态课”应该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课”。“生态课”是充满知识魅力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我们老师在其中应该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学习,如何自己去生活。老师应该学会巧妙设计活动,来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而且使他们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分享,还让他们学会了对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走进学生中间,听学生之所谈,想学生之所想,惑学生之所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使知识的产生自然,合乎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考虑到他们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而不是想着如何在一堂课内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充满问题探索和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
“生态课”应是人文课堂。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上在保留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教师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在学生中的确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下的生态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且要关注他们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生态课”激励我提升
“生态课”的理念让我如获至宝,并且我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学习听取专家的报告和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自己突然有了有效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我决心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不再一堂课满堂灌,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接了初二一个英语后进班,大部分学生不愿开口讲英语,每节课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做笔记然后背诵。我找了些学生谈话,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缺乏自信,而且在初一的时候,他们课上也很少讲英语。基于这个原因,我在英语课上花了些时间跟班上的学生进行了思想交流,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最主要的是学会一种主要是用于交流的语言,就跟我们的母语一样。我还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太关注自己的每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不断努力的过程。我并表态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能我是新接他们班的老师,他们对我有种新鲜感,也可能是我诚挚的思想劝导鼓舞了他们,我顿觉他们有些兴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了课堂新授内容的难度,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课堂主线,由易到难,从他们现有的水平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着手点,联系生活,精心设计了各种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对话,课内课外话题的讨论,还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成员表达得分最多就给于小礼物鼓励,引导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动”起来,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不再感到学英语是枯燥的,课堂上的笑声也多了,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从一开始的羞涩转变到现在的自然状态,是啊,自然状态下的课不就是“生态课”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也上来了,并挤入了年级前列。今年有一次,教育局相关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听课,我的课深受好评,并且还表扬我们班的学生说:“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得还真不错呢!”这令人欣慰的话也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生态课”引领我学会走一条“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幸福”的英语教学之路,“生态课”呼吁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生态课”指引我前行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与学被划分得很清楚,即教师负责教——言传,学生负责学——听、做、背。形成了教与学之间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它们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只有要求与管理,是一种单项的传递关系,即教师的教单方面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使得学生的学处于教的掌控之下,受其约束和控制。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是依附于教师的教而存在的,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
而“生态课”的开辟要求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课堂更加开放,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从容、自由;新课改使我们的教学更民主;新课改要求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都有所收获。
新课程理念点醒了原本在教学中略感迷茫的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探讨和交流。
二、“生态课”促使我探究
“生态课”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得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让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担任主角,也就是要求学生变革他们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新课程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新课程无疑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如何来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学习如何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多年来,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是有效的活动,老师们的确要动一翻脑筋。然而事实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的东西固然比靠单方面听接受的内容要多,要牢固。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当然,如果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那么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学生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俗话说:“教学相长。”“生态课”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同时对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们再也不能手拿一本书,一份预先写好的教案走进教室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更彻底地思考、备好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堂课。
“生态课”要求老师学会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新课改倡导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来处理教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灵感,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激活教材,激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非单纯、枯燥的接受知识。
“生态课”应该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课”。“生态课”是充满知识魅力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我们老师在其中应该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学习,如何自己去生活。老师应该学会巧妙设计活动,来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而且使他们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分享,还让他们学会了对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走进学生中间,听学生之所谈,想学生之所想,惑学生之所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使知识的产生自然,合乎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考虑到他们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而不是想着如何在一堂课内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充满问题探索和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
“生态课”应是人文课堂。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上在保留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教师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在学生中的确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下的生态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且要关注他们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生态课”激励我提升
“生态课”的理念让我如获至宝,并且我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学习听取专家的报告和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自己突然有了有效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我决心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不再一堂课满堂灌,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接了初二一个英语后进班,大部分学生不愿开口讲英语,每节课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做笔记然后背诵。我找了些学生谈话,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缺乏自信,而且在初一的时候,他们课上也很少讲英语。基于这个原因,我在英语课上花了些时间跟班上的学生进行了思想交流,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最主要的是学会一种主要是用于交流的语言,就跟我们的母语一样。我还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太关注自己的每次英语测验的成绩,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不断努力的过程。我并表态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能我是新接他们班的老师,他们对我有种新鲜感,也可能是我诚挚的思想劝导鼓舞了他们,我顿觉他们有些兴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了课堂新授内容的难度,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为课堂主线,由易到难,从他们现有的水平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着手点,联系生活,精心设计了各种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对话,课内课外话题的讨论,还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成员表达得分最多就给于小礼物鼓励,引导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动”起来,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不再感到学英语是枯燥的,课堂上的笑声也多了,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从一开始的羞涩转变到现在的自然状态,是啊,自然状态下的课不就是“生态课”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也上来了,并挤入了年级前列。今年有一次,教育局相关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听课,我的课深受好评,并且还表扬我们班的学生说:“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得还真不错呢!”这令人欣慰的话也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生态课”引领我学会走一条“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幸福”的英语教学之路,“生态课”呼吁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