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导语设计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仲孚教授说:“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而历史是基础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勤思好问,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课教学导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学生看到精美的背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复习提问导入法
  通过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在温习巩固已掌握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时,我(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提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其中德意奥组成了同盟国,英法俄形成了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我顺接:那么一战到底是怎么爆发的,在一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结局是怎样的,我们今天一起走入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二、设置悬念法
  这是一种以认知的冲突方式设疑,形成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的导入方法。教师若能创造性地驾驭教材,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一开讲就创设悬念、适当置疑,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教师抓住这个最佳的导入时机,往下滔滔不绝地讲课,及至问题讲完,学生的疑惑、悬念、矛盾消除了,师生的心理都得到满足和平衡,一堂好课便形成了。因此,设疑、悬念导入,通常在新知识还不能为学生所感知、所理解之时,会获得最佳的效果。
  再如学习《劫难中的抗争》一课时,我先用图片让学生看被焚毁后的圆明园惨像,再让学生看该园林被毁前富丽堂皇的景象图片,使学生产生惊讶、困惑之感,对圆明园的认识有了强烈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反差。在此基础上我指出:“当年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东方明珠’,集中国皇家珍贵文物、珠宝和中西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它被焚毁,是我国一项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它是被谁焚毁的?被焚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由此导入新课,当讲述到被焚毁的具体经过时,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对英法联军的野蛮暴行产生了无比的愤慨,教学效果之强烈可想而知,这就是教师的导入技能。
  三、热门话题导入法
  教师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之后,中方渔民渔船被非法扣留。中日撞船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国民的“反日情绪”。10月16日,郑州大学生自发组织反日大游行。
  郑州抗日大游行,学生都有耳闻甚或有在现场目睹或者亲身参与的。郑州反日大游行本是一场学生爱国运动,但是学生的有些举动却有些过激。比如说,光彩门口的可爱洋服店被砸,就因为它卖日本牌子的衣服?二七广场的四辆丰田车被砸,就因为有国人购买日本品牌的汽车?
  为什么这场运动会演变成一出愤青打砸抢的闹剧?难道爱国就是延续仇恨甚至是转嫁仇恨?距抗日战争胜利已有65年,65年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理性看待日军侵华那段历史?今天我们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实证明,我的导入及课堂反馈中与导入相呼应的课堂讨论非常有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都认识到了要爱国,更要理性爱国。
  四、成语故事导入法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可引用的成语不下几十处。在讲《宋金南北对峙》时,我在上新课时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京,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浓厚,盼望我讲新课。
  五、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特别是历史的许多重要事件的珍贵镜头都被胶片保存了下来或拍成纪录片,授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影音资料,使他们亲身感受那段历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我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播放了一段拿破仑一生简介的视频资料,一下子把学生拉到了那个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年代,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拿破仑是怎样从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一跃成为纵横法国政坛22年的传奇式人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以此导入新课。
  六、活动导入法
  教学活动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例如《辛亥革命》一课,课前将学生划分为四组,各组准备本课导语,学生的导入非常新颖。第一组导入:一位身穿中山装的学生走上讲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问:同学们知道我穿的是什么服装吗?然后通过孙中山的故事引入本课。第二组导入:学生模仿导游带大家参观并介绍辛亥革命历史纪念地导入本课。第三组设计如下:请大家拿出一张纸,一分钟内写出中国近代史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间和名称,从而引出辛亥革命。第四组导入:学生代表直接扮演战地记者,报道辛亥革命的一个场面导入新课。这节课导入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吸引了学生参与。只要我们将学习权利大胆放给学生,学生潜在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才智就会得到开发。
  总之,初中历史课前导入就像一首优美曲子的前奏,短而精,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构建高效课堂;生动形象,有利于突破难点;联系现实,启迪未来;综合运用,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音乐手段 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陶冶情操  音乐是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也是中小学进行美育的主要学科。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标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内容。但思想品德教育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且理论性较强,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上不去
摘 要: 作者基于对高中对物理教学的认识,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人文精神 物理学史 科学探究  新世纪,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教育,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物理教学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美的审视能力。人文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正在“衰减”中的零售业亟需政策的直接“刺激”。相较振兴几大业而言,对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着重要作用的零售业若得不到政府战略上的振兴,不仅对这一行业是个打击,对整个经济增长也会起到不小的负面作用。  这一次仅靠零售商自身的创新与调整或转型,都很难再像4年前金融危机那般有惊无险度过了。因为这一轮消费持续疲软的主因在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恶化。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96万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几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 整合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结合相关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与环境学科都以环境和人双方活动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两者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学科是中小学课程中唯一系统介绍各环境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理新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因为课程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课程标准,并且开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现代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要求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作用 实施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理论性,非常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物理学科的教学。由于高中生具有心理较稳定、责任心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
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科兴趣、学习态度及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我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物理实验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