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考试模式创新与改革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进入普及化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研究分类指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新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考试模式改革工作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考试模式;应用型;分类指导;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52-02
  引言
  2016年4月,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在此大背景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目标必须紧紧依托社会需求。考试作为教学质量反馈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有了更多的内涵。由于高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对知识与能力素质的要求往往不同,这必然导致考试的形式、方法、内容等存在不同,从而出现很多新型的考试模式。可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对新型考试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新型考试模式进行研究探索的意义
  (一)考试模式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为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考试,它既左右着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大力改革考试内容,在考试中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能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题目。
  (二)考试模式创新与改革有助于保证教学质量
  当前,高校很多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厌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个令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改革考试的形式、方法和内容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比如,可以增加过程性考核环节,多次进行单元测验,加大实验和设计所占的分值,在笔试外增加口试,等等。教师应认真设计考核环节,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展示个性。这可有效激发绝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试模式创新与改革有助于提高诚信素质
  近年来,高校考风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在监考中动用摄像头、探测仪、干扰仪等高科技手段已是司空见惯。考试变成了监考者与舞弊者的博弈,已失去了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本来的意义。针对这种状况,很多高校对学生大力加强诚信素质教育,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或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甚至有的高校在考试中推行无人监考,让学生自我监督,这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高校现行考试模式问题探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考试模式依然是以闭卷考试为主、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平时成绩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小,采用其他灵活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考试会产生很多问题。
  第一,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考试目的定位不当”的问题。一直以来,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考试是为了得到某门课程的分数,从而获得学分并拿到毕业文凭及学位;不少教师和管理人员认为,考试就是为了给学生某门课程的成绩,并作为学生能否获得学分、毕业、学位的依据。以上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为了分数而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这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教师则为了考试而教,难以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地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整体水平,更难以从中找出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
  第二,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考试内容片面”的问题。当前高校的课程考试特别是专业课考试内容,仍以知识性考核居多,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的比例较少。这样的考试必然会误导学生,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三,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考试方式单调”的问题。当前,高校的考试方式仍以闭卷、笔试、终结性评价为主,采用其他考试方式偏少,如开卷、口试、形成性评价等。单调僵化的考试方式不能准确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法准确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第四,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考试题型不合理”的问题。现有的高校课程考试中往往会出现大量客观性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而问答题、论述题、技能操作等主观性题型所占比例较小。有些教师出题题型多年不变,这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第五,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由于诸多原因,高校中有部分大学生的学风较差,他们的诚信素质让人担忧,这导致部分高校的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由于目前高校课程考试仍是以闭卷笔试为主,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作弊現象的发生,即使在监考中使用高科技的监控手段也难以遏止作弊。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模式改革
  1.主要思路
  根据课程知识点内容及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确定考试模式,制订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使考试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切实发挥考试的诊断反馈功能。
  2.分类指导课程考试考核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
  (1)考核目标。每门课程应根据知识点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考核目标及要求,选择适宜的考试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职业能力训练和学生主观学习情况的考核。
  (2)考核项目。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率、纪律、表现、作业等情况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在期末安排笔试,重点对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应用等情况进行考核。职业能力考核:对每一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考核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竞赛及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等情况。   (3)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可采用多次考试或多种考试形式完成。如闭卷、论文、开卷、实际操作、半开卷、设计、课堂管理记录、作业评价、口试、成果展示、笔试、分组评价、个别过关、网上测试、调查报告,等等。
  (4)考核标准。对每个考核项目科学设定分值和评判细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竞赛及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等情况要给以合理的课程成绩分值。
  3.项目实施内容
  (1)分类指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新模式的探索、构建与实践。研究与实施的主要考试模式有:自主测试形式,如闭卷、口试、开卷、大作业、总结、设计、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网上测试等;形成性考试形式,如单元过关测验、小作业、课堂发言或参与讨论情况、课堂管理记录等;操作技能考试形式,如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专业考证、竞赛获奖等;半开放式考试形式,即半开卷,这要求教师拓宽出题范围,提高出题难度,加大题量,以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允许学生自带参考资料。
  (2)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学科所属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等类别,对每门课程的内容单元进行合理分类,鼓励教师使用多种考核方式和多次考核方式完成所教课程的考核。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要求,修订学科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考核大纲,制订新的考核标准,使每门课程和课程内容单元均有适宜的考试考核模式。以考试模式创新与改革为抓手,构建学科各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业的培养计划。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学风、考风、教风有了大幅度好转,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提高,毕业率与考研率屡创新高,学校培养的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主要问题与努力方向
  项目研究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考试改革的认识不同,实施的程度不同,部分老教师观念难以转变;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与考试不适应;如何在网上提交作业与网络测验中杜绝舞弊现象,这些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今后打算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采用“示范引领”方法促使教师对考试改革转变观念,及时研讨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广成熟的经验。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与考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对学生大力加强诚信素质教育,让学生自我监督,在考试中适度推行无人监考。
  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各高校的考试模式改革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能为在学校层面制定促进考试模式改革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书金,王鹏,党龙凤. 注重过程 强化技能[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12).
  [2] 鄢泰寧,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
  [3] 李兴业.美英法国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4(1).
  [4] 席成孝. 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1).
  [5] 程维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针对行波堆燃耗深、轴向非均匀性较强的特点,基于六角形节块法开发了宏观燃耗程序HANDF-E。对程序进行较算的结果表明,该程序计算精度较高,能满足行波堆深燃耗计算快速、准确
2014年6月13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第24届欧洲高血压年会,此次会议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2014年4月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Simplicity HTN-3的研究结果,及其对肾动脉射频消融技术
对LiF热释光探测器(TLD)的响应对致电离粒子的LET的依赖性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用作实验研究的粒子主要是中子,包括热中子和由^7Li(p,n)^7Be、T(p,n)^3He核反应生成的中能中子、
[摘 要]贵州民族地区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值得研究。在少数民族三(多)语习得领域,教师的专业培养,成长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多)语习得的研究分支,这个分支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三(多)语习得的语言认知研究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教师的专业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三(多)语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的教师的自身素养,以及少数民族高校教师的专业提高,对培养民族地区的三(多)语人才非常重要。培养
体外循环是-非生理性过程,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肾上腺系统功能的失衡,组织器官灌注压和灌注流量降低致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为170/100 mmHg,平时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无冠心病、猝死家族史。表妹有晕厥史,未明确病因。自2011年,反复发作晕厥4
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模式研究与平台建设研究,涉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完善、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其通常是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都是由政府进行财政补助的。但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独特性质,合同制
目的:通过慢病毒系统将HRE—VEGF整合基因转染至MSCs细胞,评价该新型MSCs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同尾酶法构建9拷贝缺氧反应元件,并构建9HRE—VEGF表达载体。
采用超声波时序分析法对铝锂合金芯体端部定位.使用高频窄脉冲探头小角度倾斜入射,根据纵波、横波波形进行时域分析确定芯体位置.经解剖验证,元件芯体尾部减薄区定位分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