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并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让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过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校本;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这就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校校同教材,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落实,使学校教育向着有个性、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力图做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过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与校本课程共同成长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切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的资源都可以用作课程开发。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十分缺乏甚至根本没有课程意识。在新一轮课改中,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是一种生态系统。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需要我们教师去开发,打破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消除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距离感。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教师的任务是借助现成的教参讲授教材。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形成反思态度和反思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培训要“以校为本”,并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教师培训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有力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教师课程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笔者以为应坚持“以校为本”,校本培训应是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培训中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可采用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和开发过程中的边学习边提高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主要是让教师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一些基本知识。在校本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有计划的制定学习和研讨活动,随时解决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校本课程需要评估阶段,确定目标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评价阶段都要认真规划、稳妥实施,做到成熟一步,实施一步。并及时召开相应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为下一步校本课程的开发积累经验。给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相信这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继承学校优秀传统和已经形成的特色,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现有资源,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创新,进而形成办学特色。
  (一)学生发展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校本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多层次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且有着极强选择性和适应性的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阶段——“需要评估”中,要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在这些研究工作中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关键环节。要综合考察学生兴趣、特长,学生发展意向,家长培养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想。
  (二)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传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现在,很多的学校在养成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统项目、特色项目。这些之所以还不是课程,还不能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所缺少的是把它们放到课程的概念下去开发、实施。这些传统项目、特色项目都是我们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项目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具有把它们提升为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整合、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一)在校内,教师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开发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各种校内课程资源在教师的作用下被充分的利用。
  (二)在校外,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应作为最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基地被开发和利用。充分的利用社区的一切人文和自然资源。校本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本文将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
文章以哈佛大学音乐系音乐理论专业学科带头人克里斯托弗·哈斯蒂教授开设的"后调性音乐分析"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评析了他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实践、聆听三者融为一体的教
用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与三氯化铁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聚丙烯腈铁(Fe-PAN)配合物,并采用SEM,XRD和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光催化剂用于偶氮染料活
为了提高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PEL)对布洛芬的拆分效率,建立了适于非水相中选择性拆分(R,S)-布洛芬的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固定化介质的类型、冻干pH和外加水量等因素对固定化PEL酶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形式入手了解内容,再由内容深化认识表现形式,进一步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了解深化、反复吸收消化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应抓住教材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习、思考、理解,双向信息交流,注重学法指导,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本文研究了板坯连铸工艺参数对结晶器三维流场的影响.考察的工艺参数包括浸入深度、水口倾角和水口结构形状,考察指标为内部流场以及冲击深度和表面湍动能.利用CFX软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口浸入深度增加,熔池表面附近向上运动的回流区加大;水口倾角增大,上部回流区变大,下部回流中心下移;浸入深度增加,则冲击深度增加;水口倾角增大,冲击深度减小.浸入深度增加,表面湍动能减小
中央音乐学院于2014年设立了“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主要工作是(1)沿丝绸之路进行田野采风和学术交流;(2)音乐图像志和丝绸之路传统音乐研究;(3)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创
Lipase was immobilized in ion exchange resin and then used in the hydrolysis of olive oil to produce fatty acids and glycerol. The time course of hydrolysis of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信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已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竞争变为多元化的手段竞争、方式竞争、智力竞争。而宣传就是一个旅游区向外推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