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58549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可以促进高中生的独立思考,使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题目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前言
  在高中课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将前人发现、研究以及积累的科学结果传授给高中生为主,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但是,普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主题.创新,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被视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之创造和谐的学習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如果如以往教学中一样正言厉色,学生始终保持循规蹈矩的数学知识学习,很难激起学生创新的勇气.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要求,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为每名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才能使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甚至创新性的同时发现几种解题思路.
  2.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多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打破原有的固式思维,做到标新立异.数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正确、深入且全面认识事物,从而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只有善于观察的学生,才能够发现他人不能发现的新事物.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引导,通过日常事物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使学生创新解题的思维,理解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课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定理后,学生有了大概的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将三角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让他们思考其他证明的方法.有学生想到,可通过截取三角形第三边中点,再应用折半法来证明,于是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找到答案,如果无法证明,学生则会明白,只能通过延长中位线法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可使大脑的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思维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够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3.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
  其一,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须了解每名同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问题,掌握好难易程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优等生掌握发言权的情况,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找到正确回答问题后的成功感,提高学习信心.
  其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有效地情境设置,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兴趣及潜藏的创新思维.众所周知,兴趣被认为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样,它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情境中,将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挖掘出来.
  例如:《点斜式直线方程》教学中,可设置教学情境为直线方程大家族当中的一个成员,其表示方法为y-y1=k(x-x1),它就是点斜式直线方程,根据上一课的知识让学生思考,第一,点斜式直线方程当中斜率是什么?第二,斜率范围有哪些?第三,当我们给斜率一个值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的有效结合,改变了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充分思考,还给出了开放性较强的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在自己的探索及教师的引导下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其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自己探索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逐渐会形成问题意识,为了完成任务不断拓展并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将其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讨论,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他们必须先考虑两圆半径R、r和两圆间距离d之间的关系,再探讨R、r、d之间的关系,最后才能得出两圆的位置关系.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分析、探讨、研究、验证,最终才能找到答案,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时机.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及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并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子阳.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2]彭建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部分学生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时不能准确判断法向量夹角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为此,本文就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教学提出解题策略和教学思考.  【关键词】二面角;法向量;法向量夹角;里面;外面  一、意料之外  在高二年级立体几何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A-BD1-B1大小.本以为一道平常的二面角求解问题,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建筑系统对整个设计体系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大量使用空调,增加了空调的耗能量。空调系统本身属于高能耗系统,在后续建设阶段,需要减少干扰因素的影
<正>2014年10月中旬,笔者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中国梦﹒教育梦》培训班,其中一节探究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本节课及其听课的一些心得体会呈现如下:课题是:《探索三角形
立体几何中有一类四面体问题,如果用直接法解决较为复杂,甚至有些困难,但如果把它们补形成正方体或长方体解决就很简单,下面举例说明.  兰州市三月份高三诊断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有不同的三点A,B,C,已知A,B,C三点中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均为π3R,O为球心,则三棱锥O-ABC的体积为.  大部分同学很容易发现三棱锥O-ABC是棱长为R的正四面体,然后根据体积公式去求解,事实上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有效降低变电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同时满足经济性要求,是广大电力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文主要探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降阻措施。
随着大学生对知识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所以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进迫在眉睫。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态势,各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开采,煤炭开采业作为我国高能耗的产业之一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它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然而对有些平面向量问题的求解,在高三教学中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训
二次函数是数学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学好二次函数不仅能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所以二次函数在
【摘要】在很多书中都已经给出了极限limx→∞1 1xx存在性的证明,那么它的值为什么等于e?是如何求出来的呢?本文就给出几种計算方法.  【关键词】第二个重要极限;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