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逻辑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尤其离不开教学改革。当下教学改革流派众多,影响力有大有小,认可度有高有低,为何有的日趋落寞、有的日渐盛开?自有内隐的逻辑在其中。人类文明数千年,大至一个政策的出台与优化,小至一节课的改进与创新,广义而言,其实都无外乎“改革”二字,都有改革的逻辑在其中。其逻辑贵在哪里?
  逻辑贵真。任何改革,都是要基于真实情境的。
  任何无视具体情境的教学改革,任何声称为了未来更美好而无视现有真问题的改革,都是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甚至是罪恶的。所以一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都要回到真实的课堂,从改革应该发生的地方去谈改革。教学改革的领导者,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写推进书,站在教室外指指点点,都必须坐在教室中,甚至亲自“下水”执教,卷入其中,共情其中,才能真正了解到教师需要、学生需要、家长需要,才能真正明晰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节点在哪里。
  逻辑贵“燃”。任何改革,都要点燃参与者的热情。
  期刊的选题策划过程,每次也有微改革的意蕴在其中。有些选题,最初仅仅就是一个题目,但我们知道,有些作者看到这个题目后,就一定会兴奋、一定能写好。惊喜也往往就在这里。这时我们只是安静地等待他们精彩绽放就可以。教学改革也一样,我们要让教师能参与,要引领教师去参与,要寻找让教师心动的那个燃点,点燃其创新创造之火,改革才会真正进行下去。只有让人心动的改革,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改革。
  逻辑贵帮。任何改革,都“不能让改革者孤独”。
  张世义校长在回忆陶西平先生时引用了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他喜欢做的事做起来了,但又不得不停下来。”改革往往是一场对抗“舒适圈”的运动,肯定会让某些人不舒服,甚至会让自己不舒服。这时领导者的支持与领军者的引领就显得至关重要。多个流派不约而同地选择建立实验区实验校,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文化,让大家一起对抗自我的退缩与他人的质疑。刘月霞主任在推进深度学习项目时反复强调说“不能让改革者孤独”,或许就源于此。
  逻辑贵洽。任何改革,都要以科学论证为依据。
  改革路径的选择,一定要慎而又慎,不能凭空瞎改,不能非此即彼。我们每个人都住在“信息茧房”里,我们自以为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全部,其实都可能面临无数的信息黑洞。大部分人所做的决定,都是在小数据基础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次优选择。因此我们要明白自身思维方式的缺陷在哪里,行动的“短腿”在哪里,盡一切努力多渠道获取信息,让行动与决策尽量科学合理可靠,让改革能够逻辑自洽。唯有如此,这个选择才可能是相对良善的,才可能是值得我们推进的。
  逻辑贵实。任何改革,都要有真实改善。
  改革的目的是改进、改良、改善,不是改变。那些折腾来折腾去的改革,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评价改革成败,不能以初心代结果,不能说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不好就不用承担道德责任。王安石变法,谁也不会怀疑其初心,但其结果为万世质疑。那些越改越死、越改越没有生气的改革,越改越让人心涣散、让干活的人伤心的改革,肯定不是好改革。
  逻辑贵善。任何改革,都要以善良为底色。
  任何改革,如果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执行者都心存善良,以人子为己子,以他事为己事,就会反复衡量掂量改革带给每个人的是非成败,就不会贸然发动伤筋动骨的大改变。对于有些教学改革,为什么明明知道有问题,依然有人强行推动?上面信息茧房,下面依然照单全收,毁坏的就不是一个改革主张,而是一项事业,一群改革的有生力量。
  人往往走着走着,初心就忘记了。王安石推行新法,本意要行大道,但后来改革遇阻,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网友们讨论造成当前美国和印度疫情恶化的原因:“无知不是,傲慢才是”“政治家的人性才是”。
  最后,逻辑还贵恒。投资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教育更是要坚持长期主义。“新基础教育”已经27年,“新教育实验”20年,“深度教学”15年,“深度学习”8年,“新样态学校”5年……这些长期坚持下来的改革,不断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殊途同归地坚守改革的逻辑。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和改革者,必将在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们也希望这样坚持长期主义的改革,能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 谢 凡)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不能仅通过口头讲解、演示实验和学生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学习,更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可以采
期刊
元人盛行送别集咏,见于任官、出使、求学、归隐等场合.参与的诗人在族群、身份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送别集咏反映了元代南北文学从割裂到融合的发展历程.元人充分发挥诗歌的交际功能,通过诗歌塑造理想的形象.把送别诗汇集起来编为总集,反映出元人对以诗交友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诗歌是元代文人文化身份的标志.
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单调,过于抽象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困境.对此,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高中化学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而转变为多感官的协同参与,最终
期刊
摘要乡村校长必须正视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疏离的现实问题,认识到让乡土文化滋养乡村学校发展,对乡村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创新生成新乡土文化和长效促进乡村振兴均意义重大。乡村校长可以在鄉土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乡土社会资源利用、通过行动研究赋能等方面着力,充分运用管理策略,历练提升治校智慧,让乡村学校“在乡村”“是乡村”“为乡村”。  关键词 农村校长领导力;乡土文化;乡村学校发展;乡
郑文焯批校《清真集》倾力最多,时间最久,批校版本有五个之多.他不仅采用评论与校勘相结合的形式,还依律校词,并间有对清真词的赏鉴,独具面貌.其所批校的《清真集》不仅为清真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版本,丰富了郑文焯的词学理论,促进了晚清词籍校勘体系的完善,还为当今的词籍校勘和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在按本质属性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相互关联融通,并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十四五”期间,“体系建设”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龙头牵引地位,将发挥纲举目张中“纲”的作用。  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教育体系属于基本教育制度范畴,是一个国家对其教育状况的整体设定与描述,对内是路径,对外是标识,对个人成
期刊
问题情景:室温下,将0.1000 mol · L-1的NaOH溶液逐滴滴人盛有20 mL的0.1000 mol ·L-1醋酸溶液的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pH会发生怎样的连续变化?滴定曲线上有几个特殊的点(或
期刊
郎樱由《玛纳斯》的翻译工作开始,进入到更广范围北方民族英雄史诗及相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之中。其研究对象、问题意识与方法论,从史诗的翻译与传播到文本的美学分析与历史探源,从区域史诗比较到中华文学通史观的形成,从主题与形态的理论探讨到动态田野的文化自觉,见证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范式由“民间文艺”到“中华文学”的演进。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发展的曲折脉络,显示出这个学科的人民性、现实感、历史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万玛才旦文学和电影的汉藏双语创作,观照传统与现代、边地文化与全球化中的个体境遇,既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其修辞又"去奇观化".在边地文学、少数民族电影、华语电影谱系下对照分析其作品,对于构建多元一体、千灯互照的中国文学和华语电影具有建设性意义.
《岁时杂记》作者吕希哲"食相门之德,既目击旧礼,又身历外官,四方风俗,皆得周知",其著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节日生活史料."非日常"节日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高度凝现,《岁时杂记》聚焦节日生活细节,关注具体而有趣的节俗、节物及节物的精美制作流程,这些微观生活叙述视角体现了宋人的节日审美与节日生活情趣.吕希哲对节日生活的记录与书写,既有文人诗词的雅致表达,又用世俗俚言俗语、谚语、咒语、俗说、世传等民间语言来讲述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使节日生活富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