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批校《清真集》谫论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文焯批校《清真集》倾力最多,时间最久,批校版本有五个之多.他不仅采用评论与校勘相结合的形式,还依律校词,并间有对清真词的赏鉴,独具面貌.其所批校的《清真集》不仅为清真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版本,丰富了郑文焯的词学理论,促进了晚清词籍校勘体系的完善,还为当今的词籍校勘和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其他文献
既往的中国神话学学术史研究,在国别、专题、时期、目录学等多个维度上,已形成较成熟的书写范例,但从族别视角彰显多民族神话叙事及其学术理路的书写实践尚待深入掘进.以哈尼族神话研究为例,其学术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塑的历程.1949年以来,哈尼族神话的采录相继不绝,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体系的基础工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出版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哈尼族神话研究的多学科参与,并将哈尼族神话锚定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图景中.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神话学史书写,可从国家话语、国
近段时间重读经典,再次翻阅了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两位教育家恰好都办农村学校,都研究农村学校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工作22年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一所农村学校。虽然陶行知的论著发表在90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发表在50多年前,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是那样深刻,他们的办学创造和研究经历依然是那样独特,值得我们今天的农村校长借鉴和学习,并结合中国今日实际和教育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互动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水平.下面主要讲述互动
期刊
体裁是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从视之为静态的文本分类规则,到视其为文本与主体之间循环运动的定位、期望、管理之系统,对其形象的塑造和阐发,自然地会衍生出对语境、歌手的关注.从吴语长歌与史诗的体裁异同辨析,到对歌手、语境的讨论,这些探索都推动着学者愈发逼近民间文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民间文学生活".由此,歌谣研究从找寻"科学规律"转向了感受"经验生活",从而使得民歌获得了更有张力的阐释空间.
摘要基于对北京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供给多元化明显;学生和家长对研学旅行课程满意度较高,但导师角色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式上存在感受偏差。为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实施,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研学旅行课程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完善行前、行后课程建设等。  关键词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课程;研
知识、素养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将学科知识提升为学科素养,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下面以“醇类的结构与性质”大单元学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不能仅通过口头讲解、演示实验和学生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学习,更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可以采
期刊
元人盛行送别集咏,见于任官、出使、求学、归隐等场合.参与的诗人在族群、身份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送别集咏反映了元代南北文学从割裂到融合的发展历程.元人充分发挥诗歌的交际功能,通过诗歌塑造理想的形象.把送别诗汇集起来编为总集,反映出元人对以诗交友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诗歌是元代文人文化身份的标志.
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单调,过于抽象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困境.对此,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高中化学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而转变为多感官的协同参与,最终
期刊
摘要乡村校长必须正视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疏离的现实问题,认识到让乡土文化滋养乡村学校发展,对乡村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创新生成新乡土文化和长效促进乡村振兴均意义重大。乡村校长可以在鄉土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乡土社会资源利用、通过行动研究赋能等方面着力,充分运用管理策略,历练提升治校智慧,让乡村学校“在乡村”“是乡村”“为乡村”。  关键词 农村校长领导力;乡土文化;乡村学校发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