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43-01
  
  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我总结发现: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对学生学习英语出现分化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出现开口困难
  英语是一门语言,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都能大声的朗读出来。但是,学语言必须有相当的语言环境才行。由于我们现在初中每周只有几节英语课,最多一天一节,其余的时间很多学生不可能运用英语,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学英语很感兴趣到兴趣逐渐减弱,由开口讲到闭口学,由积极主动学到消极被动学,步入恶性循环中。
  二、记忆词汇出现困难
  初学英语的学生读书声音大,学习兴趣高。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增加,部分学生像学汉语一样学英语,对一些词汇不记不背不写,导致语言材料的脱节,词不能连成句。
  三、失去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出现以上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兴趣和自信心,并非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差异,也非教师教得不好,更不是教材的毛病。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缺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继续学习英语的意志。
  我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英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 amIdoing?I'mwriting/drinking tea/singing/cleaning the blackboard.”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 the 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 are you doing?”帮助他回答:“I am reading the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What`s he/she /Li Gang/Zhang hua 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后进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常给予鼓励,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四、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学生以方法指导:
  1、复习和预习:在课后或在家里认真复习老师讲课的重点,大声朗读几遍后并记住。再读几遍,试着找出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预习,在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着上记号,以便与老师所讲的重点进行对比,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就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动。
  2、认真听课:在上课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做到“五到”。看书或看黑板时“眼”到;跟读或发言时“口”到;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时“耳”到;做笔记或作业时“手”到;做以上事情时“心”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9-01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0-01    创新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所必须的前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势在必行。音乐是美的,音乐更是快乐的,正如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性,让儿童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原则中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冲击使音乐课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2-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思维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本人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33-01    一、学生评价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建立宽松开放和评价氛围,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
摘 要:建构主义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5-0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7-01    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很喜欢语文,进了高中却越来越讨厌语文,因此,语文课波澜不惊、死气沉沉,学生们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究其原因有:一是长期以来,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富有灵性的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使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二是学生进校时基础较差、底子较薄;三是当今社会对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8-01    长期以来,由于中考的导向作用,致使课外阅读被“题海”所淹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缺失;加上家长对孩子阅读观念一直以来存在误区,怕孩子课外书看多了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于是对一些课外读物限制太多,有些家庭是由于经济原因拿不出钱来,更多的则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对学习成绩没有多大帮助。于是学生埋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40-01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就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的情感交淡的有效方式。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好的作业批语应该是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得出以下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9-01    一、情感对写作动机与选材的影响    在中学生写作中,面临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不想写,一是没的写。这两方面都缘于学生的情感淡漠与情感缺陷。  1、情感对写作动机的影响  人类情感一经产生,就需要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浅层情感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加以宣泄,如大喊大叫、大哭大笑等,而与人类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