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积极性 调动方式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的能动过程,教和学密不可分,但在教学中通常表现为教多学少。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主要步骤上下工夫,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我面对面与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常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不良的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进步很快。
  二、设疑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正是由于儿童有这种强烈的需要,在预习中就会积极地开动脑思考,提出自己运用旧知识不能解决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这便激发了学生大脑的兴奋,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裁判员可令学生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
  三、运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自制一些颜色鲜艳、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小教具,在课刚开始的时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干。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即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可以自制一些漂亮的时钟。让学生了解分针转过一圈为六十小格,即六十分钟,这时对应的时针走了多少,依次推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课程结束后,可以将小教具作为小礼物送给表现较好的学生,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的环境下比在一般条件下往往能更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教学效果很好,只有个别同学做错。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桌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的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这样激励的作用更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
  五、教师多元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评价得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反之,则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各自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小组、全班的展评,选出“十佳小小设计师”。整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特别是我们班的后进生小杨被评上了小设计师,从他的眼神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来,在学习中他比以前更积极了,只要开展小竞赛他都力争上游。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洞察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红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2]黎晓.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学,2012.1(下半月A版).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重组安克洛酶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整体评价,以支持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为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目的:研究我国南海海洋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和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从中寻找具有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为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是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孩子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纠错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下面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错误不可避免,只求昙花一现  数学教学过程因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的因素,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甚至意料之中的错误。可以这样说,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不
摘 要: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即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在练习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贯穿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问要讲求艺术,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得到成长,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提问艺术 发展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摘 要: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和运用,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且结合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做出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
摘 要: 文章认为,激发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应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注重创设各种情境,适当引入游戏竞赛等活动,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增强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