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环节的“分层”之道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当下的教学中是无法起到作用的。现在是新的时代,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更好的提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应该培养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环节的“分层”之道做出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分层之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39-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老师高度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多都是因为阅读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成绩不高。但是其实阅读很简单,只是学生没有学习到正确的方式,才会觉得阅读很难。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1]。
  一、什么分層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其实就是老师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每个班级中都会有理解能力好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而这也正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一样的主要原因。但是在面对这些学生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传统。因为老师需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主要的是,分层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改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2]。而且,分层教学的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到每个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小学高年级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之间存在阅读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特殊的个体。所以,这也是他们成绩不同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好,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有优秀的学生就有稍微差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在学习语文阅读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出现了明显的对比。
  2.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其实已经处于叛逆期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抵触、排斥等心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不浓厚的心理。虽然阅读的内容和种类有很多,但是如果学生都没有基本的兴趣,那么即使阅读的内容多么有趣生动,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阅读类型不同。
  有的学生喜欢逻辑性的阅读内容,有的喜欢感性化的阅读内容。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是统一的。固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喜好。所以,这也导致了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情绪不高,并且无法很好的配合阅读课堂的教学。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分层之道”的具体措施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想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层教学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一样的性格和阅读理解来进行分批教学。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对选择阅读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应该多选取一些具有内涵以及教育意义的阅读内容。这样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通过阅读内容领悟到更多的学习感悟。
  其次,将学生按照个人的阅读能力分组,然后发放同样的阅读内容,最后给学生固定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去领悟阅读内容所要传达的意义,然后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既不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歧视也不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忽略。课堂上不管是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都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参与性。
  最后。老师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去进行一些分层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是为了让学习能力快的学生与帮助学习比较慢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从而更好地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并且。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加入“分层”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让老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
  四、举例说明
  在学习课文《草虫的村落》一文时,老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进行课文一小段的朗读,这样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然后朗读课文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每个小组由四个人或者六个人组成,小组的成员应该至少存在两到三个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从而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4]。
  在进行讨论之后,老师应该着重要求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不论是错误还是正确,老师都应该予以鼓励。这样可以很好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树立很好的学习兴趣。
  在《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有一段内容:它们的村子散步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的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
  这一段内容显然是利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法,为这段文章增加了童趣。这样的教学内容不管是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去理解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去理解,都显得极为有趣。这时老师就应该让一个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配合,让他们自由发挥去朗读这一段内容,这样一来,分层的教学方式就很好的融入到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进行相互配合,感受阅读的乐趣,加之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从而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趣味。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更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个体。他们可能有的学习好,理解力强,有的学习差,理解能力弱。但是他们都是老师的孩子[5]。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分层的教学模式,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故此,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8):53.
  [2]高玉娥.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7,(34):156.
  [3]康新敏.试论小学语文阅读分层教学课堂[J].速读(中旬),2018,(5):144.
  [4]王德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方法探析[J].黑河教育,2017,(12):35-36.
  [5]查从娣.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分层”方法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13):11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VP/CT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IVP提示重度 盂积水,或60min后肾收集系统(CS)不显影,显影极淡;或已显影的CS及输尿管变形、移位者立即行CT扫描,计47例。结果:UPJ/UVJ梗阻(31例)。CS囊状扩张(22例):肾
【案例】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与我朝夕相处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纯真、烂漫;他们简单、透明;他们调皮、好动;他们让我欢喜让我忧……  班里有个男生叫小祺,个子小小,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让人一见就喜欢。可是在短短几天时间,他就让我领教了他的厉害。  这是一个特别的孩子,片刻的安静于他而言可谓是奇迹。课堂上别的孩子在倾听,唯有他在做自己的事情——拿着一把尺子在手中翻来覆去地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批一线教师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器乐进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器乐进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
做教师的,一到期末就忙碌不堪。诸事繁多中,第八单元的作文一直被我搁在办公室里,迟迟才改。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未定主题,孩子们可自由作文。令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次被我忽视的作文,反而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这不,翻开第一本,跃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特别的标题——《吼声中的爱》。我不禁乐了。看过《鱼头里的爱》,也听说过《梳子上的爱》,今天冒出个《吼声中的爱》。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目的:体元模型动态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定量心脏结构的病理变化提供了方便。本研究旨在评价该技术定量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体积的准确性以及定量二尖瓣体积潜在的临床应
目的:观察并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EST)中心绞痛病人左室容积(LV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LVV采用3-DE方法测定,DEST使用多级负荷方法,并进一步计算左室容积指数和射血分数(EF);同时观察民主室壁节段性运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雅致优美,校内每一处地方均洋溢着竹韵书香。学校于2014年被评为了广州市义务教
党报党刊是我们党的喉舌,是党的重要宣传工具。中央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我省的《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探索与求是》、《共
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针对语文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校园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阅读普遍存在“四缺”现象:即是“缺充分的阅读时间”“缺良好的阅读习惯”“缺阅读技巧的训练”“缺阅读品味的提升”。造成这样的结果是目前在一些学校中,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阅读指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只有三成的教师表达了要进行阅读指导的强烈愿望,而能够坚持进行并取得一定效果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