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解本,科学备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2013年新课标下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特点的认识
  2013年中考结束后,我粗略地看了看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题目总体较难但不偏不怪,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广,命题技术逐年提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为主,注重和突出“新”,以材料为主考查学生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从试题总的情况看,2012中考新课标各地历史试卷仍继承了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和风格,难度上总体相当,体现“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顺应现行高考方案。
  二、2014年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命题趋势预测
  1.测试内容上的主干性与合理性。
  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对初中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照顾知识的覆盖面,兼顾乡土史、各地市情知识,考虑高中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既完成了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考查,又兼顾了高中学校知识衔接的需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能够有效引导教师明确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可以淡化的。
  2.测试能级上的基础性与提升性相结合。
  历史突出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主要是识记性的能力要求,兼顾材料处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这样既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又在10分左右的幅度内拉开区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发挥自我优势的余地。
  3.材料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历史命题的主流方向。
  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并且依靠材料、援引材料解决问题是初中新课程的精神所在。运用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在内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回忆,促使其调动和运用知识,成为中考命题的普遍趋向。
  材料题不仅致力于从材料情境中引出问题,而且很关注依靠材料和援引材料作答,将考生从死记知识的初中教学中“解救”出来。作答必须援引材料和理解材料完成,不等于不学课本知识也能够作答,课本所学知识是完成问题作答的必要背景,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史实记忆作答,只是记忆要求比较低,“学习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好办法,是在材料处理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创设学习情境,体现探究性学习思路。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被中考历史试卷引入了考查范围,试卷试图通过考试传递探究学习的路径,将学习中的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究的精神通过试卷彰显,成为中考试卷的一大亮点。
  这类试题,不仅在试卷上呈现了一种形式,更在设问本身及其作答的思维过程上,为学生主体进行探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空间。
  5.联系热点问题,注重历史的借鉴价值和表征的时代性。
  联系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生活),注重时代性,由此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放视野,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这一课程目标在命题上有鲜明的反映。
  这类试题体现两个共同趋向,一是与时政和热点问题相关,二是采用“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建议、打算)”之类的设问考查学生的开放思维。
  三、对2013-2014学年初三历史课的复习建议
  1.进一步扣住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课本组织教学和命题。
  一是确保主干知识的落实,尤其是一级课标要求在教学和命题中的覆盖,使知识层面的考试效度获得基本保障。
  二是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可偏废。历史试卷的命制,一般都将“简单一些”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但“简单一些”不等于没有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知识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这也是“基础”。
  2.围绕课程标准及时政热点梳理历史专题,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与热点的结合。
  (1)中国古代史政治领域的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边地管辖)、重大改革及封建盛世等,经济领域的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思想文化领域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
  (2)近代以来列强对华侵略重大史实及其影响,近代各阶级、阶层对中国命运、前途的抗争和探索,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3)世界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及共产主义运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及其主要影响、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动等。
  (4)当年的热点与焦点。
  3.加强基于材料情境的阅读与解析的恰当考查与教学。
  这里的关键一是材料,二是恰当。要努力创设材料背景下的问题与答案,避免机械的单调的识记与回忆,重视材料价值的有效利用而不是为材料情境而材料情境,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读材料用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要一味地完全强调材料情境的命题和教学,这正是“恰当”的含义所在。
  4.重视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考查。
  历史试题的开放性,有诸多思维考查的优势,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
  探究性学习的考查既关涉学科素养,又关涉学习方法,需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这对于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很重要,否则探究性学习就只是静态的、固定的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包装纸。不能真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初步的发散思维。
  5.进一步重视复习的科学性。
  复习的科学性,包括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解,也包括难度和效度的把握。从难度来看,把复习搞得“博大精深”,实属没有必要且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从效度来说,要做到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都兼顾,识记、理解和运用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复习要有一定的高中新课程视野,知识选择、专题组合和材料处理都可以在高中新课程的观照(而不是对接)下考虑初中教学的实际。
  6.把“练”和“考”作为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科能力、规范答题习惯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阶段性考试,都要坚持“精心选题、训练适度、有的放矢、效率为先”的原则。
  (1)要遵循“浅”而“精”的选题思路。“浅”,即难度不宜太大,一般为学生应知应会或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试题。“精”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可以围绕某个单元或专题中的重大问题及其间的联系展开命题,通过练习,引导复习回归课本。
  (2)要坚持有效评讲。做好典型错题统计、思维诊断分析、重点知识延伸、学习方法指导。
  (3)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材料背景,一定要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对开放性强的试题,要采取自己比较熟悉的观点,然后组织论据,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作答,切忌因不熟悉材料而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答情绪。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的至境是语文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形成语文生活化的格局,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命。通过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转变方式,促进语文教学的全方位开放,以及允许多种教学模式的并存和综合应用,都是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湿地文化与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
摘 要: 篮球比赛精彩激烈,控制和改变比赛节奏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本文就比赛的攻守节奏和如何控制比赛节奏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篮球比赛 节奏 控制方法  一场篮球比赛是否精彩,引人入胜,不仅取决于比赛双方是否实力接近、旗鼓相当,比赛过程是否紧张、激烈,比分紧咬;而且要看双方对比赛节奏的控制及能否正确预测场上形势变化,及时捕捉战机,争取场上主动权。篮球比赛的节奏是指在篮球比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教师如何成功构建有效阅读课堂?在学生解读文本茫然不明、情感体验愤悱难启、探究问题有所疑虑时,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很重要。教师要充分行使发言权,倾听学生,走进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本文以《祝福》教学为例探究教师如何成功创设语文阅读课堂对话。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祝福》 课
摘 要: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考语文越来越多地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考查。诗歌鉴赏题尤其能考查一个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因而诗歌鉴赏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然而许多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明显偏低。本文列举学生在鉴赏中出现的常见误区,提出对策,供考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考 古诗词鉴赏 误区 对策  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最让老师费心、学生烦心,而得分又
摘 要: 《船舶结构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关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要求,作者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 《船舶结构力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船舶结构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力学课程的理论严密、系统完整、逻辑性强、抽象等基本特点。它主要阐述了船舶结构力学的一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世间的一切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市中小学田径运动整体水平比较高。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田径训练中除了应用科学的方法和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外,改革与创新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改革传统教材中的不足是创新的起步  在历届全市小学生跳高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都采用跨越式跳高,而很少有采用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的。这可能与传统的体育教材安排有关。在传统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安排在小学
摘 要: 《散步》的微妙情思是秘密隐藏在文本里的,必须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破解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码。情感密码一:愧怍是亲情的涅槃。“我”急于补偿母亲的愧怍之情涅槃重生,升华为人间真情、大爱。情感密码二:妥协是人性的本色。字里行间流淌着亲情的纠结和爱的妥协、两难,氤氲着人性的光辉。情感密码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构。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和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是莫怀戚对人生无奈的反思。  
摘 要: 地方普通高校的科研工作要定位于“面向教学转型、重视基础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突出技术应用、体现地方特色”,将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价值导向。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研定位 价值导向 新农村建设  高校科研工作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与平台,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驱动力,是提高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基础,更是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加
摘 要: “学困生”是指感观、智力正常,由于其他因素引起学习困难和学业失败的学生。“学困生群体”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必须针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文章介绍了思品课中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案例研究。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学困生群体” 案例研究  我多年担任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深感初三“学困生群体”是影响师生关系、教学质量及推进素质教育
摘 要: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白马啸西风》尽管故事和人物错综复杂,但通篇反映了一个主题,即“不喜欢,怎么办”。面对强加的思想与感情,各有处理方式,但均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唯有不将自己的思想、喜好和感情强加于人,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强迫 反抗 金庸 武侠小说  从严格意义来讲,《白马啸西风》不像一部武侠小说,因为小说中既无武,又无侠。所谓的打斗就是性命相扑,缺乏以往武侠小说中高深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