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内部审计期望差研究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计期望差是指审计需求者的期望目标与审计工作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审计期望差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满足需求者的期望是审计发展的动力,不断缩小审计期望差是审计发展的目标。在现有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于社会审计期望差的研究,对内部审计期望差的研究较少。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管理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来分析内部审计期望差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期望差;公司治理;委托代理关系
  引言
  内部审计是确保组织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重要机制,对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内容的日趋复杂,内部审计逐渐向公司组织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内部审计期望差一般指内部审计需求者的期望结果与内部审计实际能够达到的审计结果之间的差距,它既包括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审计需求者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内部审计中,存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和董事会、管理层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作为治理主体,管理层作为治理对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对其有损公司利益的情况进行隐瞒;内部审计在董事会和管理层双重领导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而无法保证其审计独立性。
  在现有研究审计期望差的文献中,国内外学者着重于研究社会审计期望差距,对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相对较少。内部审计作为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开展的评价活动,对完善组织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委托代理关系为基础,试图分析不同内部审计关系人的内部审计期望差及其形成的原因、解决对策,以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促进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一、不同审计关系人的内部审计期望差
  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审计活动得到的结果。审计期望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人们希望的审计目标没有达成才会产生期望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计期望差就是审计目标达成差距(郑石桥,2015)。审计目标和审计期望差都涉及“人们”,这里的“人们”指的是审计关系人,所以,要研究某种类型的审计期望差,就必须先要弄清楚该类型审计中的审计关系人。
  内部审计的审计关系人应产生于内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作为内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应当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关系人。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专业的管理控制机制,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共同实施控制的手段,在公司治理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董事、管理层。不同主体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同:对于董事会和公众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其需要内部审计来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财务情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程度,并且,董事会作为企业的重要治理机构,为了缓解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因目标激励、风险偏好不一所產生的代理问题,需要内部审计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并及时对其进行报告。对于管理层来说,需要内部审计来证明自己履行了受托责任和协助自己治理和管理风险。以下将对各个审计关系人的内部审计期望差进行详细说明:
  (一)公众的内部审计期望差
  公众期望内部审计能得到的结果与内部审计实际能够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距为公众的内部审计期望差。那么,公众期望通过内部审计得到什么结果呢?公众之所以购买一个企业的股票,其原因是希望企业能够为其带来收益,而这个目的达成的关键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能够通过其管理和运营获取利润,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管理层很可能出现差错舞弊的情况。所以,公众期望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差错舞弊进行有效的揭露,监督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来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这也是公众的内部审计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成,则公众内部审计期望差将不存在。但实际上,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内部审计自身能力和技术的有限,该目标很难达成,所以其期望差很难弥合。
  (二)董事的内部审计期望差
  董事期望内部审计能得到的结果与内部审计实际能够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距为董事的内部审计期望差。作为重要治理机构的董事会,期望通过内部审计对治理对象——管理层进行监督,加强自身的公司治理作用。但由于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并且在资源方面高度依赖于管理层,所以很难做到对于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董事的内部审计目标也很难达成,其期望差也很难弥合。
  (三)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期望差
  管理层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得到的结果与内部审计实际能够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距为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期望差。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以其相对独立、客观的立场以及对企业经营状况全面、深入的了解,协助管理层对管理控制活动及程序的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判,促进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成为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工具。(王光远,2002;Abbott等,2010)。但随着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拓展,使其也服务于董事会,协助董事会履行其治理责任。因此,内部审计存在多个服务主体,使得内部审计在履行其职能时会受到不同主体的干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难保证,那么管理层的内部审计目标也很难达成,进而形成了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期望差。
  二、内部审计期望差的形成原因
  为了对内部审计期望差进行弥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能力,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下将基于上文内部审计关系人的分析,对内部审计期望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一)公众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通过对社会审计的研究可以得知,近几十年来,审计行业一直被各种重大诉讼所困扰,而诉讼剧增的原因,就是因为审计师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审计职业在产生初期的目标是差错防弊,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审计改变了其目标,但公众始终认为审计师应充当“看门狗”的角色,在防止舞弊方面负有责任。可是,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使得查找舞弊变得非常的困难;另一方面,审计职业界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当审计师用于查找舞弊而付出的成本没有超过公众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时,审计师并不认为查找舞弊是其主要职能。因此,公众的内部审计期望差是因为公众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不足或期望过高而造成的。   (二)内部审计有效供给不足
  内部审计的供给分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两方面。在供给意愿方面,内部审计属于组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若单位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积极的审计动力,导致供给意愿不足。
  三、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的对策
  (一)加强沟通
  首先,公众对内部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公众对内部审计的职责有误解。Bailey等人(1983)通过对不同教育程度的人进行测试,发现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审计师的不合理期望越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教育和沟通的方式向公众宣传执业准则和法律界定的合理性来缩小公众的期望差。
  其次,内部审计存在双重职责,其服务主体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所以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受到管理层或董事层的干预和限制,使内部审计在面临角色冲突时,陷入难以抉择的困境。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要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全面沟通,在確保独立性、客观性的前提下,加强与董事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的有效沟通,避免各种冲突。此外,公司还可以设专人或专职部门来处理董事会和高管层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缓解内部审计的尴尬处境。
  (二)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提高内部审计职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审计意愿和能力是造成内部审计期望差的原因之一。奖惩机制的缺乏,一方面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成本效益原则下,缺乏审计动力;另一方面,很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与管理层达成相同的目标,从而对公司治理造成威胁。因此,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并有效执行,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审计意识,增加内部审计的有效供给。对于表现良好的审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给予通告批评、辞退或金钱上的处罚等。
  四、结语
  内部审计期望差距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拉大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内部审计的审计关系人以及内部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建议可以通过加强和公众、董事会、管理层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提高内部审计职业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弥合内部审计期望差,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更好地协助组织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林.内部审计沟通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15(34):82-85.
  [2]郑石桥.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审计目标和审计期望差[J].会计之友,2015(15):129-136.
  [3]罗艳梅,程新生.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角色冲突中的内部审计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03):35-42.
  [4]罗艳梅,程新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内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研究——基于角色冲突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3(02):58-67.
  [5]胡玮佳.审计期望差异相关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06):64-70.
  [6]叶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6(06):79-85.
  [7]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29-37.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主要指的是企业适应市场营销环境的不同变化,综合运用产品的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以及相应的促销策略,可以组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从而以此达到占领市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然而目前阶段,当前的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与往常的相比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描述了当前阶段传统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组合策略。  关
期刊
摘 要: 预约合同体现了当事人针对将来预期最终交易的允诺和安排,本质上是固定一些交易机会,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先订立预约合同。在面对预约合同纠纷时的违约救济时,必须要对双方当事人对真实意思表示进行分析,循名责实。本文主要区分是否有法律保留,是否已经约定了必要条款、是否有独占协商条款、是否约定继续磋商等几种情况,分析预约合同违约救济的类型。  关键词: 预约合同;必要条款; 强制履行;赔偿责任  
期刊
摘 要: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自2013年来逐步开放了二孩政策,以此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人口结构。但据实际调查,政策颁布与落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文章对于二孩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二孩政策受阻的原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调查数据进行研究;预测未来祖国50年后人口发展状况,分析二孩颁布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并据此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摘 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 Internet +”化妆品营销已成为化妆品营销中的热门话题。 《电子商务法》实施后,进行审查和澄清《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和平台内销售的监督机制是有效促进我国化妆品行业标准化,法制化和“互联网+”营销模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化妆品营销;监督  化妆品市场在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产品定价没有统一标准,产品的质量
期刊
摘 要:电力工程管理对于确保电力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电力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强化和改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问题;改进方案;分析  前言: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与电力工程管理是密切相关的,电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都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指标、考核一个政府功绩的标准。但经济发展了,随之而来的却是自然资源的多度利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不能要这以资源缺失、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以绿色GDP出现了,这是一个扣除了资源环境代价的经济发展核算指标。虽然这个系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它还是在不断的优化前进着,人类社会也在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公司为了利益而不惜做出违法的事情。会计舞弊便是管理层常用的一种获取利益达到手段,当管理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抵挡不住诱惑、当公司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就会通过会计规章制度的漏洞做出违法的事情。本文通过对雅百特财务舞弊案例进行研究,以便于读者对财务舞弊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介绍雅百特财务舞弊背景、经营范围和财务状况,再对其危害等方面进行剖析。希望能够给予读者警觉性,增强社
期刊
摘 要: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企业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本文基于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相关问题,阐释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以及二者的关系,探究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问题阐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和两者的关系  (一)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
期刊
摘 要:绩效管理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完善绩效管理,需要对绩效管理的特点和难点有准确的认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特点;难点  绩效管理代表着企业人力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科学的绩效管理能有效的促进劳动成本的优化呈现,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整体企业发展和不断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
期刊
摘要:伴随城市竞争力、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评价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的话就看它的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目前,服务行业在北京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非常高,它在优化北京的经济结构以及提升质量效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篇文章把整个国家的服务行业当作参考标准,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北京2008年到2017年之间的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情况与结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