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新型的藏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藏文课程的学习必须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也要求藏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导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内容与方法等。也就是使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样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学生的自主选择的过程。对此我结合个人的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及做法。
  一、对以往藏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1、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藏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我们的藏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的藏文教学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其课堂教学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压抑、沉重;其次,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藏文教材中删去了部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藏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可以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藏文的根源来自于生活。学生没有时间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藏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藏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虽然花了大把的时间,做了各种类型题目,却不能当时显示成效,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在新课程标准下,藏文教学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需要把藏文生活化。这才是藏文教学中所具备的藏文教育观。
  2、在藏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统一的教学目标, 盛行的是整齐划一、同步运行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没有偏差和背离,没有疑惑和反思。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藏文教学只能在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慢慢地缓步移动。这样势必影响到一部分学生,因其自身的学生特点,方式以及需要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高中生的个性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教育中不知不觉的被泯灭,学生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学习的活力,失去了学习的创造力。其实我们回顾素质教育实施的这几十年,即便是新课改也已经改革了多年,还来得仍是不变的样子,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的。
  二、创新藏文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从那几个方面做起
  1、结合教学内容,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藏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藏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藏文的熏陶以及感染作用,多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惜、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体验,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异样联想、启迪和个性化感应。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无视所接触的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任由学生“信马由缰”,而应珍视个体差异,联系生活,适时引导,在师与生和生与生的对话交流、思想碰撞中提高认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端正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在藏文学习内容上,藏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般基础和依据,是藏文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它不能作为学生学习藏文内容的全部,这就要求我们藏文教师提倡和鼓励学生去寻找新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毕竟学生对藏文知识的理解,积累是越多、越丰富越好,要知道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教师要承认并接受学生的个体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之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效果。
  2、平等对话,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藏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是平等对话,它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在一条平行线上的交谈,也就是平等沟通,它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藏文教学形式,更是民主平等的精神对话,互动交融的情感启迪,鼓励赏识的生命愉悦,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平等对话,就应该把藏文课堂看做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且民主是对话的土壤和空气,离开了民主对话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教师只有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辅导者,才能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广阔灿烂的精神空间,奇妙独特的心灵领域。
  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个性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求异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渐渐体会到,应在藏文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藏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现代个性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藏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开发学生智力,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阵地。
  3、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在成功中张扬
  曾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课堂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差错,特别是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那么如何对待他们呢?教师对他们不应该冷漠、责怪,而应该更加关爱,对他们冷漠、责怪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自信心丧失,那么他们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藏文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 即经常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础题和练习作业,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提高训练的要求,让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作出一些模糊性的鼓励评价,不但承认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当下的藏文教学,课堂上难以听到学生朗读的声音,难以听到学生交流、表达的声音,更不要说那种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这是新课改面临的一个实际的并且也最难改的事实,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和教师教学习性。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发展,并培养思维,发展个性。
  总之,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个性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求异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渐渐体会到,需要在藏文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现代个性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开发学生智力,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地方。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矿井火灾是煤矿最为普遍的事故之一,它导致巨大物质损失,并极大地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仅最近三年井下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800万多卢布。 有效预防煤矿
“前测法”是指教学之前的测试,是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测试对象的一项工作,目的在于了解班级实际学情,便于精准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前测有
新课标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无意识的都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且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益友。  如何才能营造这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呢?需要教师伸出双手,张开怀抱,朝着学生的方向“向前多迈一步”。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以学生可以接受的例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间休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词”他们回答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都积极应用任务驱动等相关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教
在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行业要培育出优秀的学子,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智力.我国的教育行业目前在推进新
弥勒佛为佛教大乘菩萨。《弥勒下生经》说他是从兜率天下凡,在龙华菩提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像,袒胸露乳,圆脸长耳,笑口常开。这个形象来源于五代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从而加速了环境的恶化,森林锐减、沙漠蔓延、物种灭绝、水源污染、酸雨、沙尘暴肆虐、温室效应加剧等等,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这些环境问题的发展或是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与会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维训练,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因此,要培养具有钻研性、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
从本世纪20年代初,电化教学已经遍布世界各国的许多学校,但是电化教学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教学体系,常常只是在一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因此,在课的进程中,适宜、有效地运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