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独到的见解。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庞德结合自己意象派诗歌理论,把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庞德不仅独到的解读了中国古典诗歌,还创译了许多中国经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大放光芒。本文试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的解读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阐释。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诗歌;创译;意象派
  
  一、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交汇
  中国古典诗词理论对“意象”一词的理解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地一勾一画一点一染,而为意增彩而绽放。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总结,喻意之象的本质,就是一切可入作品的事景物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意、趣味、感悟相互融合的再创造、再表现。
  庞德在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意象主义创作的三原则,从理论上肯定了意象主义在美国文学的地位:用精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使用简练语言,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后来,庞德的漩涡主义发展了意象理论,他认为意象就是一个漩涡,很多思想不断地从其中产生,穿过或者沉入其中。
  从以上原则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歌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意象派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在意象派诗人的眼中,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作为意象派诗人庞德的代表作《在地铁的出口处》(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最初由庞德写成时竟有上百行。站在地铁出处的庞德面对着黑压压的人群,的确有太多的感叹。诗人眼前闪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枝树条和依附在树条上的花朵。这花朵并不灿烂,也不耀眼。被雨水打败了的花朵如同扑面而来的无数张脸庞,麻木而毫无灵性。这大概就是20世纪西方众人真实的写照。但百行的诗句,反而搞乱了诗人所刻意要表达的本意。此时,诗人脑海中闪过了简约而传神的中国诗歌的风韵。于是,百行的诗句被他简约成了二行: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译文: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初读这诗句,的确与中国的诗歌有灵性上的相通之处。简约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绪。但细细品来,与中国的诗歌味却又有所不同。中国古典诗人王维就是一位善于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诗人,在他的诗中,诗人用多个意象的组合与重叠来表达同一情感。而庞德却是只用一个意象,来表达了他复杂的情绪,这或许就是两者形同而意不同之处。
  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内涵的解读
  以庞德多次提到的李白的《玉阶冤》为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是一首写“冤”的诗作,但是整首诗歌没有出现一个诗作题目中提到的“冤”。庞德很是提倡这种不夹杂诗人个人评论的写法,他指出:“意象主义的要点是,它不把意象当作装饰物,意象本身就是语言。”
  再以杜甫的《旅夜书怀》举例: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出现了一下意象:细草、危墙、独舟、星空、涌江、沙鸥等,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夜色阑珊,河边的青草沐浴着微风的抚触,波涛翻腾的江面上有一小舟随波逐流,沙鸥掠过江面。尤其是最后四句诗,将诗人四海为家的漂泊心绪展现无遗。读者仿佛可以触碰到夜色,闻到青草的香气,看到沙鸥的翱翔,这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这方面,中国古典诗词可以称作是意象派诗歌的鼻祖。
  庞德还总结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例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诗歌写的是没有自由,被剥夺了人身权利的少女,孤苦伶仃地独坐寂寞深宫,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开头的“梧桐”这一意象,就决定了这首诗歌的凄凉基调,“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代表的是“忧郁”、“凄凉”。
  除此之外,庞德还总结出很多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比如黄叶代表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代表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竹意指气节,积极向上;柳,谐音为“留”,意思是送别,留恋,伤感,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由此可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词解读功力之深。
  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
  庞德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译过程中,主要以其创造性的自主翻译为指导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出自主性翻译的翻译家。庞德认为只有译者才能发现原文的精髓,进而结合自己的思路和情感向读者展现原文的风采。庞德的自主翻译理论包括两大内容。
  第一,译文可以是对原文的“解释”,也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文的评鉴,而这种“评鉴”应是对原文的内容及形式有选择有目的的翻译。译作可以附在原作的旁边,让读者从措词与韵律节奏等方面来欣赏原文的韵味。
  第二,译文是对原文的再次创新。他认为除了自主能动性,译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重新创作出新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下面庞德对李白的一首诗的翻译中体会一下他的自主翻译理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
  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
  译文中,“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出现了三个意象:烟花,扬州,江河。怎么处理三个意象的关系呢?庞德此时运用了意象派的意象迭加原则,将诗词译成了“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原诗作中的“烟花”指的不是烟雾做成的花,但是庞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铺展想象力,将其译成了smoke flowers,这里成功运用了意象迭加的原则。这样一来,“江”与“烟花”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而且与全诗的“Ko-kaku-ro”,“lone sail”,“far sky”,“River Kiang”构成组图,表现出送别友人的不舍与别离。
  在对这首诗歌的翻译中,庞德成功的创译出以下几处: 一是用“smoke —— flower” 意象迭加法译出“烟花”,二是用“blur”一词连接“smoke —— flower”和“the river”,从而传达出此情此景中朋友离别时的哀愁和悲伤。此外,用“blot”作动词连接“lone sail”和“far sky”,巧夺天工的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中国古典山水画作。细细品读过庞德的这首译诗,中国古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也随之跃然纸上。换句话说,与其说庞德是在进行翻译,不如说他是在对诗歌进行再创造。他在创译过程中,紧紧抓住那些闪光点,结合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使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下的词语产生的意义在自己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下得以涅槃。庞德在翻译时,领悟原文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义所在,并努力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情绪,竭力在译文中重建那种氛围和背景。
  庞德曾指出,自己之所以重视创作性翻译,是因为他个人觉得优秀的译文是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新作品。在庞德的自主性翻译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庞德主张创造性的自主翻译原则,译者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地增加美的艺术效果。庞德的汉诗译作突破了语言和素材方面的局限,捕捉到汉诗原有的精神实质,既重视了原作者的哲理思想,又重视了原诗的形式美。
  综上所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庞德意象派诗歌的足迹。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主义的启发,如果不是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积极的推动,意象派诗歌理论不可能会被推向巅峰,在文学史上也不可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而庞德的自主性翻译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英译,无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输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积极探索西方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意象诗歌的交汇也对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传播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忠禄,郑子红,邓建标译.M.H.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
A novel Ag(I) complex AgH(Nifa)2 1 (C26H17AgF6N4O4, Mr = 671.31) was synthe- sized through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Ag2SO4 and Niflumic acid (HNifa), and charac
为了研究九里香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试验采用浸液法测定了九里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煎煮提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九里香
海事处无论大小,其服务于一方水域平安的基因都根植于内核,并伴随着它的成长。与随着国家战略、治理水平、服务升级等各方面的要求变化,基层海事处也在探索着适合自身的发展
在8月初召开的武汉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杨松向全市发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武汉新一轮大发展的动员令。杨松指出,新一轮解放思想要从“五破五立”展开:突破狭隘
Dalian is a thriving and attractive coastal city. Long a home for Japanese and Korean investors, Dalian’s proximity to the large industrial heartland of Chinas
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公路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对工程支付进行调节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公路工程质量验收采用合格即验收的支付方式,缺少按施工水平进行差异支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于1993年6月筹备,1994年4月正式成立。2001年1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仙葫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并命名为“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200
林默涵,原名林烈,福建省武平县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编辑家。从青少年时代起,林默涵就投身革命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加入共产党,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从事党团
他,有着传奇的人生:从刷瓶工到副总裁,从副总裁又沦为一无所有;东山再起,创业六年,打造出中国乳业的又一巨头——蒙牛集团,期间磨难自不言说。他,有着非凡的经营智慧:从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