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何以未回祖国内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学良因为长久被软禁在蒋家“后宫”,难免对政治隔阂,因此一旦出山,就诸多混乱且不适应。他本对自己的政治能量还有一定期许,但后来他感到迷惑了。台湾的政治他不懂,台湾的政治也不要他,他只有远离是非之地,到海外去独善其身了。
  
  张学良因为长久被软禁在蒋家“后宫”,难免对政治隔阂,因此一旦出山,就诸多混乱且不适应。他本对自己的政治能量还有一定期许,但后来他感到迷惑了。台湾的政治他不懂,台湾的政治也不要他,他只有远离是非之地,到海外去独善其身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阻止张学良回到祖国内地的充分理由,主要原因还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加上政治期望落差所致。
  
  政治环境的干扰
  
  张学良常说,他是远离政治漩涡的“闲云野鹤”,“采菊东篱”的老翁,没有特权的普通人。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政治,他是位国内外一直关注的政治人物。被蒋介石幽禁期间,他矢志不渝,非常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自由”之后,仍然表示,只要国家需要,他将像年轻时一样尽心尽力。
  1991年6月4日,张学良在美国与吕正操将军会晤时,说他愿意保留其特殊身份,一旦两岸需要他做什么,他心甘情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尽力;并答应将中共中央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原原本本地告诉李登辉,为两岸传递信息。
  1993年,他把自己培养了20多年的兰花(爱国号)委托黄秀球转赠江泽民主席,表达其爱国赤子思念祖国内地人民的一片深情。
  他与唐德刚商定,合作完成《我说你写录》,却受到国民党秘书长的干扰,不得已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张之丙秘密做“口述历史”;回东北家乡走走,还须向“总统”请假,等等,都说明他并非“闲云野鹤”、“采菊老翁”和“普通百姓”。
  他说,两岸的形势越缓和,他回家的条件就越成熟。
  1991年,因为李登辉的干预,张学良未能实现他在美国已经作出的“回家决定”。第二年,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台湾翘尾巴,两岸关系吃紧;接着,美国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悍然售台F16战机,中国向美提出抗议,两岸关系再度紧张。这些在张学良看来,都是不利于他回家看看的大环境。
  又有一些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台湾人,唯恐张学良真的回到内地,会对台湾产生“震撼”。如张群对张学良所说的,蒋氏父子为什么不放你,原因是:“你是个宝贝,谁把你抓住,对谁就有用,你明白这句话吗?”意思就是怕张学良跑到共产党那边去,对共产党有用。
  张学良思来想去,就是怕为他个人的事,给海峡两岸带来政治上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多余的担心,竟使他失掉1991年直接从美国回到东北老家的“天赐良机”。
  
  个人性格与家庭方面的原因
  
  张学良讲情讲义,始终如一。他以为李登辉上台后,张群等才敢公开为他举办规模盛大的祝寿活动,又是李登辉给他到美国探亲与子孙团聚的自由,因此对李持有好感,感恩戴德。以至于模糊了自己认清李登辉“台独”面目的视线(为此,他与吕正操在美国会晤时,在对李登辉的看法上产生分歧,争论了一番。)结果上了李登辉的当。
  还有,张学良对回乡之行犹豫不定之时,和他患难与共的赵四小姐怕因回家改变他们多年来的宁静生活而影响健康,对回乡探亲持有异议,使张对回家之事,顾虑重重,不好决断。
  
  身体方面的原因
  
  张学良回来的最佳机遇是在1991年。他当时身体健朗,思维敏锐,精神矍铄,坐车、乘飞机都毫无问题。而且从美国直飞北京相当方便。错过此时,他的身体日渐衰弱,赵四小姐也体弱多病,夫妇双方只能靠轮椅行动,即便再想回来,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了。
  总之,张学良想家是真,未回是实。他要真的下定决心回来,有的是机会,也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
其他文献
首先我想和各位老师说说我眼中的普通班的性质和我们班的情况,我觉得普通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和单亲家庭偏多的学生,像我们班现在总人数64人,男生44人,女生20人,在这其中父母离异的人数将近10人之多,然后存在家庭教育不当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自身行为习惯及自控能力很差,甚至还有一些“刺头”学生产生,所以说我眼中的普通班一点也不普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教师群体由于工作性质、任务的特殊性,其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不仅事关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很有可能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及学生尊崇与模仿的对象,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教师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研究的内涵远不止关注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这一点,还事关能否实现全民健身这一战略目标。而要搞好教职工体育活动,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领导对体育工作认识的程度越高,教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越好,教职工
期刊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师生共享的幸福校园。开学初,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惯”的文明礼仪要求,近日,大队部结合文明礼仪要求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组织并开展了以“展班级风采,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活动中各班师生积极响应,紧抓活动主题,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期刊
摘 要: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30条针对2007年《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和解中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主体问题进行了修正,将“一方当事人”改为“当事人”,如此修改解决了申请执行人因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救济问题,但又会出现申请执行人无正当理由,随时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问题,若将第230条“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中的“
期刊
摘 要:钢材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中,经常涉及到“加价款”等争议问题。对于“加价款”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实务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裁判标准。笔者以四川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思路为视角,对加价款的性质区别认定为“价格条款”和违约责任。  关键词:钢材买卖合同;加价款;垫资期  钢铁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行业水平一直不断领先。近些年,由于国际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国内经济增速也放缓,这对钢材需求
期刊
摘 要:不久前,河北省秦皇岛市一科级干部家藏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的案子出现在公众眼前,其贪腐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小官巨贪的深思,同时也提起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白领犯罪。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极速发展,犯罪率的不断上升,白领犯罪也如同病毒般在全球扩散,尤其在中国,白领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公职人员的犯罪。  关
期刊
摘 要: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我们就难免要提及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预先约定的,当一方违约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由于违约金是当事人通过约定而预先确定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守约方的损失,同时还具有对违约方进行一定的惩罚作用,因此,可以说违约金既是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担保合同履行的方式。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金;权利义务  作为一项兼具多种功能的责任
期刊
蒋经国:“看不见,你依旧存在”    对台湾上了一点年纪的人来说,“蒋经国”这个名字恐怕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不仅因为他曾经是台湾的“总统”,更因为他在任期间,开始了台湾民主化的进程,陆续开放了党禁、报禁,允许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他在任期间的一系列政策,令台湾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民众也受惠其中。  一眨眼,蒋经国先生已经离开18周年了,虽然现在的民进党政府因为党派斗争的原因,不愿意
期刊
1月13日是蒋经国先生逝世18周年纪念日,国民党党史馆12日下午在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举办“关键年代:蒋经国先生的旅程”纪录片首映发表会,透过影像重温蒋经国先生经过的关键年代,曾经担任蒋经国先生英文秘书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还有蒋经国先生生前的多位部属也都出席了这场发表会。  在台湾政党轮替后,不同媒体做的类似民调都显示,蒋经国先生虽然已经辞世将近20年,却仍然是民间声望最高的政治领导人。配合
期刊
用“天威难测”来形容蒋经国先生的用人牌理,可谓一针见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蒋经国先生开始接掌政治权力以来,他所采取的用人哲学,常有出人意料的安排,令人难以捉摸。蒋介石在发布重要人事命令之前,往往经过与党内元老磋商,观察各方反应之后,再行公布。然而,蒋经国对于敏感政治职位的安排,一向是在极其隐秘的作业下进行;一旦发表,造成朝野震惊的效果,益增主其事者的权威性。    没有牌理,就是牌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