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难测:蒋经国的用人牌理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天威难测”来形容蒋经国先生的用人牌理,可谓一针见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蒋经国先生开始接掌政治权力以来,他所采取的用人哲学,常有出人意料的安排,令人难以捉摸。蒋介石在发布重要人事命令之前,往往经过与党内元老磋商,观察各方反应之后,再行公布。然而,蒋经国对于敏感政治职位的安排,一向是在极其隐秘的作业下进行;一旦发表,造成朝野震惊的效果,益增主其事者的权威性。
  
  没有牌理,就是牌理
  
  蒋经国的用人方式,令人有难以预测之感,所以有人幽默地说:“没有牌理,就是经国先生的牌理。”这句话倒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蒋经国在用人方面的布局,在玄妙中隐然露出规则性的安排,所以也不能说是没有牌理,而应视为高深的政治权术的运用。
  早在国民党政府迁台之后,蒋经国先生政治势力尚处于相对劣势时,他就已经开始培养其政治基础,所谓“政战系统”、“救国团系统”、“辅导会系统”都可视为他培植人才的场所。
  
  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
  
  从过去的事实显示,蒋经国非常照顾部属,从早年赣南的同胞、上海“打老虎”的战友、“三青团”干部,一直到台湾各单位的同事,他都会拔擢其中有才德之士,甚至对他们的家属,都予以关怀,显示他是性情中的人物。
  蒋经国对于用人,的确有他特别的“模式”。一位研究台湾政治的学人指出:蒋经国用人是以“不可预测性”去因应“不可控制”的情势。换言之,他不喜欢别人猜测他的政治安排,而以诡秘的人事调整,造成“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的情势,自然使领导者成为部属所仰望终身之所系,也可防止部属个人“组党结派”。
  事实上,这“不可预测性”只不过是针对特定的个人而言,并不是针对整个政治权力的结构组合。若是就后者来观察,蒋经国的用人,其实还是有相当可靠的轨迹可循。一言以蔽之,他还是以政治权力的基本原理,主控政治情势。以下就这些基本原理,略举几点说明蒋经国的用人哲学。
  
  “权力平衡”的原则
  
  蒋经国用人哲学中,最重要的是“权力平衡”原则。这是任何熟悉政治艺术的领袖所善用的法则,即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次级权力团体互相牵制,而领导者站在权力天平之外,只要稍施权力的砝码,即可产生旋转乾坤的效果。
  蒋经国的制衡艺术最早表现在救国团系统与政战系统的对立,这分别由他的两位爱将李焕、王升所领导的功能团体,是蒋经国继承蒋介石遗业的权力基础,但他并不特别倚重哪一个团体,甚至鼓励他们平等竞争。这一方面有利于政治团体的活力,另一方面领导者在轻重缓急之间,持决定性的“砝码”,使部属不敢放纵权力。
  蒋经国对于权力的收放之间,始终采取果决明快的决策。犹忆当年李焕一人兼党政三大要职: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组工会主委、救国团主任;然而,在“中坜事件”之后,能完全解除李焕职务。近者,1983年春,王升的“刘少康办公室”权倾一时,影响所及,党政军权都受到节制,岂知在王升访美之后,权力地位瞬间瓦解,朝野震动。
  
  欣赏“无欲”的人才
  
  其次,蒋经国对政治人才,有其独到的看法,他非常欣赏“无欲”的人才,所谓“无欲”就是没有权力欲,而“没有权力欲”最好在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是不汲汲营营争逐权力;一是不搞自己的“班底”。违反这两个原则,迟早会丧失权力。以政坛“常青树”黄少谷为例,他对权力看得很淡,也从不推荐什么人去担任哪个职务,所以蒋经国特别倚重他。再举甄拔“副总统”的人选为例,蒋经国在台籍精英中考虑再三,拔擢了没有派系、又不善揽权的李登辉。相对的谢东闵、林洋港都有自己的“班底”,结果是全军覆没。孙运璇、俞国华无“班底”,都是在意料之外,甄拔为阁揆。
  中国古代即有“功高震主”的名箴,在蒋经国的用人哲学中,也是对名实兼具的实权人物,不长期重用。任何人物在政坛中一旦“养成气候”,往往就是他采取“削藩”的时候。李焕如此,王升如此,1984年马纪壮的突然调职,又何尝不是如此!
  
  花费心血定额分配
  
  有人说蒋经国用人不太“制度化”,事实上,他相当尊重已制度化的军方系统、情治系统等,其人事之升降调动,都循常规运作。例如“国防部长”、“参谋总长”、“三军总司令”等都有任期,且循序升降,调查局长阮成章调职,由副局长翁文维升任,都有一定轨迹,并不特别。
  唯对于法律或规范并不制度化的系统,蒋经国用人倒是很难预测。特别这预测若是针对个人,则很难判断得准确。但蒋经国用人的观念,是每一个相关的团体,都可分配到定额,而且有相当稳定的模式。从这角度来说,又有他的政治逻辑,又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性”。
  以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后国民党中央常会组成的结构而言,无论是老中青的年龄安排、台籍安排、党政军、民意系统的安排等等,都有稳定的配置。例如:技术官僚仍是主流,台籍精英数量持续稳定增加,民意机关各有代表,军事精英合理安排等等,在证明蒋经国是花了心血去安排,而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不重视特定的个人
  
  所以说,蒋经国并不是用人没有章法,而是不重视特定的个人。在他的观念中,任何团体中都有才后之土,没有什么“不可或缺”的精英,若是有人恃宠而骄,或是恃权自傲,下场都不太好。
  很多人都认为蒋经国在用人方面,很忌讳舆论的猜测,往往先行曝光的人选,就“见光死”。的确,从领导权威而言,越是神秘,越能显示权威的魅力,但这“见光死”的观点并不必然,因为1984年组阁正在酝酿之际,联合报就已先行公布名单,结果大致是相符,倒是来自高层人士的透露,蒋经国在安排名单时,相当善变。政坛皆知“朝秦暮楚”,当年他决定文工会主任人选时,早晨还是秦孝仪,晚上就变成楚崧秋;还有在孙内阁小幅改组时,中午时的消息是连战被安排为台北市长,到了晚上却变成交通部长。
  关于重大人事调整,外界都以为蒋经国先生事先一定召见过当事人,征询他们的意见,但这也是没有通则可寻。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一次任命政大某教授担任内政部次长,当事人根本事先没有什么消息,甚至来自高层的暗示都没有,在公布的前一天晚上,还和几位教授在“摸八圈”到天亮,回到家里抱枕大睡;因为他是单身汉,电话又切了,待正式发表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弄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运用权威贯彻意志
  
  由于蒋经国有他自己的牌理,所以在用人方面,他虽会征询一些大佬的意见,但他有自己的主见,若是心意已定,往往会运用权威去贯彻。例如1984年的“副总统”人选,在二中全会召开的前夕,党内高层人士根本不知道究竟谁是幸运者,当蒋经国以李登辉为候选人的看法,征询一二大佬,但他们都表示保留态度,建议主席再斟酌,蒋经国不置可否。待第二天下午,提名“副总统”人选时,蒋经国亲自主持会议,在与会人士屏息静待他的决定时,蒋经国以十分权威而稳重的语调说:“我提名李登辉同志,你们认为如何?”全场在愕然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于是问题解决了。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牌理,所以许多汲汲营营于仕途的人,经常会面临“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有人比喻说,这好像已经买好车票,眼看着一班班满载乘客的车过站不停,非常沮丧,又不甘心,仍痴痴地等。放眼台湾政坛学界中,此等人士多如过江之鲫,又可怜又好笑。
  
  “赵孟能贵之,亦能贱之”
  
  “赵孟能贵之,亦能贱之”用于蒋经国时代,最能贴切地说明他的用人政策;一切的权力来源,事实上是他所主控的。无论你的出身是学富五车的博士,或是能力超群的技术官僚,抑或群众拥护的民选精英,一旦进入高层权力核心,立刻发现只不过是蒋经国所布的棋盘中的棋子,他要你扮演将士相或是车马炮,完全是在他深谋远虑的布局下,进行兵棋操演。从整体观之,这是团队合作,但对于那些有个性的精英,那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叹!一个人在官场上得宠时,“六宫粉黛无颜色”,失意时,“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然而,“权力的滋味”又有几个人能完全摆脱呢?有人说做了高官,就好像吃了鸦片,会上瘾的。因为走到哪,都有人奉迎作揖,前呼后拥,久而久之,就“忘了你是谁”。一旦失去权力,才知道“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回的也是它,耶和华的名是值得称颂的”(《圣经》)。
  
  不向逆境低头
  
  权力的变幻莫测,优点是令任何持有权力的人不至于有非分之想,谁也不敢专权揽权,然而,其弊在于官场充满五日京兆的心态,若任何职务都不一定能长久,则长远计划的施政考虑就变成不重要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油然而生,自非国家之福。
  由于蒋经国的个性是不向逆境低头,有坚强的意志,所以任何外界的批评及压力,不仅不会改变他的立场,反而使他更为坚定。所以,敌对者全力抨击的官员,不但不会失职,反而更巩固他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蒋经国不重视舆论的反应,而是他不会在外界的压力下,立刻改变立场。待风头过去后,他仍会把这风评不佳的官员摒除。相反地,对于“誉满天下”的官员,蒋经国也不会立刻予以重任,而会多方考验,试其能力,再予以提拔。
  
  厌恶虚伪痛恨贪污
  
  有人以为蒋经国既然不喜欢揽权之士,若表现低姿态是否有希望被重用呢?那也不然。蒋经国喜用“讲真话”的才俊,他厌恶官场上的虚伪,反而喜欢坦率真诚的人。例如:魏景蒙在生前,一直是蒋经国的挚友,原因无他,坦诚无心机而已。卜少夫在《蒋经国浮雕》中,对蒋经国先生颇有微词,反而被甄选为侨选立法委员。
  蒋经国先生用人,固然考虑才德兼俱,但在道德方面,他并不斤斤计较部属的私德,只要不贪赃枉法,至于“寡人有疾”,他倒很开明。政坛要人中,不少有“红粉知己”,似乎对他们的仕途并无大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科学的学习和考试中,科学探究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探究题不仅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将科学知识相联系的能力。所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有关探究题的复习,是一个值得科学老师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科学探究;中考科学;解题能力  在初中三年的科学学习和考试中,科学探究的教学贯彻始终。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不仅教给学
期刊
首先我想和各位老师说说我眼中的普通班的性质和我们班的情况,我觉得普通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和单亲家庭偏多的学生,像我们班现在总人数64人,男生44人,女生20人,在这其中父母离异的人数将近10人之多,然后存在家庭教育不当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自身行为习惯及自控能力很差,甚至还有一些“刺头”学生产生,所以说我眼中的普通班一点也不普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教师群体由于工作性质、任务的特殊性,其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不仅事关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很有可能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及学生尊崇与模仿的对象,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教师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研究的内涵远不止关注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这一点,还事关能否实现全民健身这一战略目标。而要搞好教职工体育活动,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领导对体育工作认识的程度越高,教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越好,教职工
期刊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师生共享的幸福校园。开学初,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惯”的文明礼仪要求,近日,大队部结合文明礼仪要求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组织并开展了以“展班级风采,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活动中各班师生积极响应,紧抓活动主题,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期刊
摘 要: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30条针对2007年《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和解中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主体问题进行了修正,将“一方当事人”改为“当事人”,如此修改解决了申请执行人因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救济问题,但又会出现申请执行人无正当理由,随时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问题,若将第230条“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中的“
期刊
摘 要:钢材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中,经常涉及到“加价款”等争议问题。对于“加价款”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实务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裁判标准。笔者以四川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思路为视角,对加价款的性质区别认定为“价格条款”和违约责任。  关键词:钢材买卖合同;加价款;垫资期  钢铁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行业水平一直不断领先。近些年,由于国际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国内经济增速也放缓,这对钢材需求
期刊
摘 要:不久前,河北省秦皇岛市一科级干部家藏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的案子出现在公众眼前,其贪腐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小官巨贪的深思,同时也提起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白领犯罪。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极速发展,犯罪率的不断上升,白领犯罪也如同病毒般在全球扩散,尤其在中国,白领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公职人员的犯罪。  关
期刊
摘 要: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我们就难免要提及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预先约定的,当一方违约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由于违约金是当事人通过约定而预先确定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守约方的损失,同时还具有对违约方进行一定的惩罚作用,因此,可以说违约金既是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担保合同履行的方式。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金;权利义务  作为一项兼具多种功能的责任
期刊
蒋经国:“看不见,你依旧存在”    对台湾上了一点年纪的人来说,“蒋经国”这个名字恐怕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不仅因为他曾经是台湾的“总统”,更因为他在任期间,开始了台湾民主化的进程,陆续开放了党禁、报禁,允许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他在任期间的一系列政策,令台湾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民众也受惠其中。  一眨眼,蒋经国先生已经离开18周年了,虽然现在的民进党政府因为党派斗争的原因,不愿意
期刊
1月13日是蒋经国先生逝世18周年纪念日,国民党党史馆12日下午在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举办“关键年代:蒋经国先生的旅程”纪录片首映发表会,透过影像重温蒋经国先生经过的关键年代,曾经担任蒋经国先生英文秘书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还有蒋经国先生生前的多位部属也都出席了这场发表会。  在台湾政党轮替后,不同媒体做的类似民调都显示,蒋经国先生虽然已经辞世将近20年,却仍然是民间声望最高的政治领导人。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