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我有一个画家梦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某日清晨,当涂太平州清和门外姑孰堂,户主郭祥正刚刚起床,阳光洒于窗楹,听鸟鸣数声,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但不知为何,他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他披衣起身,正欲掀帘出门,扭头一看,这种预感很快应验了。
  只一夜,家里的雪白墙壁便被墨色浸染,画了一片东倒西歪的图案。他近前细看,才渐渐品出那大约是竹子。郭祥正扭头冲着客堂的方向,一声大喝:“臭屁东坡!喝多了在我家墙上乱画!”
  苏轼一直有个画家梦。为啥呢?因为他的心里住着一个爱豆,爱豆做的事情,他都要做;爱豆研究的专业,他都要研究。他的爱豆是唐朝人,叫王维。
  王维诗写得好,他就写得一手绝妙好词;王维参禅,他就和佛印打得火热;王维说自己上辈子是个画师,他迟疑了。
  因为当时的“画师”绝不是个好称呼,即使画得再好,也就是个技术活,连职称都不被承认。最著名的例子是阎立本。某日,太宗和侍从朝臣在春苑池中划船赋诗,忽见珍禽异鸟随波起伏,就让人喊阎立本过来作画。当时阎立本已官至主爵郎中,却要趴在池边研磨颜料,吸吮笔尖,同僚们却在船上惬意地喝酒吟诗。他羞恼不已,回家后對儿子们说:“你们以后千万不要学画!”
  王维自诩画师,源于他对自己诗人身份的极度自信。这种自信,苏轼自然也有。不过,按照当时的绘画评价标准,他肯定不能算一个好画家。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像。到了苏轼所在的北宋年间,“像”被一帮院体画家发挥到了极致。按照这个路子,苏轼和他的朋友们恐怕一个都不符合标准。苏轼在郭祥正家的墙壁上乘醉涂画的竹子,估计也是差不多的风格。
  但郭祥正吼了两句之后,忽然住了口。在阳光下,他退后了两步,细看墙上的竹石:看似潦倒,但石之飘逸、竹之刚劲,像极了绘画者本人。郭祥正的沉默,在于他忽然看懂了这幅涂鸦之作。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正遭贬斥,心中郁闷,涂画两笔,是为了浇胸中块垒。
  最终,郭祥正没有把苏轼扭送公安机关,而是送给他一对古铜宝剑,作为涂抹墙壁的礼物。郭祥正的一对宝剑激励了苏轼,他开始严肃思考一个问题:难道画家只有职业画家一种类型?难道画画只有形似一个标准?既然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什么不去开拓一个新标准呢?
  苏轼为绘画开拓的新领域叫“士人画”,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分子们所作的画,后来董其昌将之概括成更易于理解的“文人画”。
  文人画首先解决的是文人画家身份尴尬的问题。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家的宗旨自然不同于职业画家,通俗来说,我们知识分子画画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抒发胸臆。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苏轼的好朋友文同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因画竹子相当出名,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反应激烈,“厌之,投诸地而骂日:‘吾将以此为袜。’”
  苏轼大为赞赏文同的这一行为,逢人便夸他画的竹子好。结果,来找文同的人更多了,文同只好写信威胁苏轼:“我跟他们说了,你的竹子画得特别好,让他们都来找你。”
  那么文人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苏轼说了,形似有什么了不起,那是儿童都能看懂的画,我们知识分子的画求的是传神和写意。所谓传神,就是要画出气质;所谓写意,就是要画出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样一来,对于外形的描摹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苏轼真乃天下第一聪明人,避开了文人画技缺乏的弱点,让艺术家的内心成为重要的创作命题,这是苏轼为整个艺术史带来的贡献。在这之后,无数文人雅士走入绘画领域,文人画超越院体画,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在成为文人画派掌门之后.苏轼开始先锋创作,再也不回头,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
  他用朱砂来画竹子。世人觉得怪,世上哪有红色竹子?苏轼回答,那世上难道有墨色的竹子吗?他画竹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何不逐节分画,他答日,竹子生长的时候哪里是一节节生出来的?他说不开心的时候,只要画画墨竹,就开心了。喝醉之后在纸上画木石,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但只有懂他的人才知道,他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画进画里。在那有些枯涩却又充满灵秀的笔墨里,苏轼不再是那个煮着猪肉、哼着小曲、调戏着朝云的苏轼,而成为那个悲叹“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他给我们看到的是内心最大的隐痛。
  可即便痛到了骨子里,那枝条仍然昂然向上,如同苏轼本人,命途多舛却不曾放弃。人生如梦,抖个机灵
  ◎郑元吉
  一天,苏轼登门拜访老友吕大防,他却睡到日晒三竿还没醒。苏轼等到花都谢了,他才懒洋洋地从屋里走出来。苏轼觉得自己受了怠慢,刚好看到盆里养着一只绿毛乌龟,于是一本正经地对吕大防说:“讲真,这种乌龟我见多了。听说过六眼龟吗?那才是肥宅界的至尊宠物!”吕大防第一次听说六眼龟,顿时萌性泛滥,忙问其出处。苏轼不动声色地说:“唐庄宗在位时,外邦曾向大唐进贡过这种神龟,有人献诗祝贺——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睡三觉。”吕大防听后笑喷了,“这也算诗?这乌龟也太能睡了吧!”苏轼点点头,说:“对,这乌龟也太能睡了吧!”笑成震动模式的吕大防逐渐静音,然后握紧了小拳头。
  苏轼在黄州任职时,有位姓何的名士请他赴宴,席上有盘酥脆可口的油果,瞬间征服了苏轼的胃。苏轼问:“这种小吃叫什么?”主人说:“这是家妇亲手做的,无非是想吃个新鲜,没啥叫法。”苏轼说:“细细嚼来,一个‘酥’字勾魂摄魄,不如就叫‘甚酥’好了。”后来,苏轼又到一户姓潘的人家蹭饭,主人是苏轼的超级粉丝,自然盛情款待,还特地为他酿了糯米甜酒。苏轼连喝几杯,觉得自己的酒量被严重低估了,不过这甜酒倒也别有滋味,于是笑道:“这真是‘错煮水’啊。”
  有次苏轼出去野游,忽然想起“甚酥”和“错煮水”,便写了一首小诗,分别派人前去购买。诗中写道:“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惟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何家为甚酥。”两家主人拿到苏轼的墨宝兴奋不已,“甚酥”和“错煮水”两款美食也在当地迅速蹿红。
其他文献
公元前8世纪末,斯巴达出现了一位名叫吕库古的男子。此人不是国王,但比国王还要尊贵。这源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女祭司告诉斯巴达人,阿波罗神说吕库古是诸神钟爱的人。吕库古周游列国之后,为斯巴达制订了众多法令,开启了“吕库古改革”,不仅明确了斯巴达的国体,还规定了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  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在五位监察官的监督下接受体能测试,只有身体健全的婴儿才能通过检测,被当作斯巴达人培养。如果婴儿有残疾
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的登基大典在紫禁城武英殿仓促举行。仅一天后,他就带着队伍急撤出京,败走西安,而他建立的大顺王朝也仅存在了42天。  一个多月前,李白成攻破东直门时,城墙上的明军如秋叶般纷纷坠落。把守东直门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战死了,把守安定门的兵部尚书王家彦跳城自杀,结果摔断双腿,被手下藏在百姓家里,最后又趁人不备解下腰带,悬梁而亡。  第二天辰时,李自成冲入紫禁城。草根出身的他很想跟“
北齐宰相祖埏学识渊博,但品行不好,名将斛律光骂他多事又猥琐,祖埏听说后怀恨在心,暗中寻找机会报复。  斛律光战功卓著,多次击败北周的进犯,堪称“护国柱石”。北周朝廷得知祖埏与斛律光有仇,便瞅准了这把“刀”,派人到北齐都城散布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斛律光字明月)。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祖埏听后高兴坏了,认为抓到了斛律光“功高震主”的把柄,于是暗中派人把这些谶语上奏后主高纬。高纬询问
五石散有毒,吃多了,整日昏昏沉沉,不说精于政事,没有荒疏就已很好,关键这药还有助兴功能,以至于男女不忌、乱伦寻常、放浪形骸的程度令人咋舌,难怪鲁迅要把这魏晋名士的标配比作清末鸦片。  因为太毒,所以最初提倡服五石散的何晏自然成了千古罪人。《世说新语》中说,何晏生病后吃五石散,不但病体痊愈,还觉得神明开朗,跟人闲聊时顺嘴提了一下。他是玄学大家,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偶像,既然偶像说这药吃了能提高智商,大家
“诗仙”李白除了给后世留下900多首诗,还留下了25个亲笔字,就是《上阳台帖》。托《国家宝藏》和《王者荣耀》的福,李白的《上阳台帖》火了。2018年1月3日,《国家宝藏》推出了李白唯一的传世真迹《上阳台帖》。当天,《王者荣耀》宣布跟《国家宝藏》合作,给游戏中的英雄李白打造一款“上阳台帖”新皮肤。  不少人觉得《上阳台帖》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李白为什么要上阳台?上的是谁家阳台?古代的阳台跟现在的一样吗
1940年9月,德国开始对首都伦敦实施战略性轰炸。大量民房被炸毁,工厂、学校、工业中心等遭到重创,众多市民在轰炸中丧生。  一天晚上,连日的轰炸仿佛已经过去,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长期生活在战争中的伦敦市民想借此机会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于是有人向广播电台提议播放几首乐曲,让大家高兴一下。  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马上将这一提议告诉了台长,台长又向伦敦市长请示。市长权衡再三,下发了播放的批示。 
一  《紅楼梦》中,宁荣两府之人特别重视各种节气,只要是个节,都要拿来过一过。要不是黛玉葬花,恐怕如今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从前还有一个为花神饯行的芒种节。  贵族主子们不用上班,没有压力,说得难听点儿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节日恰好可以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给他们一望无际的平顺生活来点儿热气腾腾的点缀。所以他们逢节必过,还要大家聚在一起铆着劲儿地过好。  也有例外。端午节时,因为节前出了好几档子闹心事
北宋仁宗时期,欧阳修与狄青同朝为官。他们一个才华横溢、文章冠绝天下,一个骁勇善战、打仗所向披靡,看似毫不相干,却因忠君爱国的情怀而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狄青出身行伍,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太会留余地。一次,狄青打了胜仗归来,宰相陈执中为拉拢他而率百官前来祝贺。狄青很高兴,忙摆盛宴款待大家,但并没特别恭维陈执中,反而在敬酒时先与欧阳修碰杯。这个小小的无意之举激怒了陈执中,他认为狄青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倚天屠龙记》里有两个女生,朱九真和殷素素。她俩的家世很相似,殷素素的老爸是白眉鹰王、天鹰教创始人,朱九真的老爸是“朱武连环庄”庄主朱长龄。虽然朱九真家在武功上没落了,可毕竟是一灯大师的正宗嫡传,在方圆百十里内依然可以呼风唤雨。  她们从很相似的起点出发,按理说应该有相似的人生。然而,她们划出了迥异的生命轨迹。  朱九真作为武林二代,也跟着老爸练了一些武功。但她实际上是一个假的江湖人。关起门来,她
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官员庞尚鹏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今属广东佛山)一个小商贩家庭。他考中进士后,被授江西饶州府乐平知县。一到任,庞尚鹏就深入民间,查访百姓疾苦,为改善民生革新利弊,当地面貌为之一新。三年任期结束,庞尚鹏应召入京,百姓都哭着挽留他。  庞尚鹏离开乐平后,当地百姓立起“去思碑”怀念他,并为之谣曰:“一廉如水,一猛如虎。”清廉如水的龐尚鹏,惩奸除恶确实犹如猛虎。  嘉靖三十六年,庞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