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为物理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课程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知识、成就和训练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科学创新与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初中物理课程变革带来生机。
  1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不同种类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官材料,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但由于实验器材的有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中。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由于物理实验器材缺失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
  2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有限
  信息技术是指相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由于近年来信息的高速发展,物理内容逻辑性又比较强,导致教师现阶段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课件的应用不恰当,包括知识点不突出,展示时间过长,实验过程繁琐,与实际生活关联性不强。
  2.2 教师引导方式错误
  由于物理学科比较复杂、难度系数大,在探究问题中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引导。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引导时,其传授的方式以侧重“直接讲述”为主,例如,在对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练习时,教师会以“重力作用下,物体本身的作用力会相对增加”的方式进行引导,并没有将物理实验中的抽象定义转变为形象描述,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全面化理解与掌握。
  2.3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强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主要以電路连接以及重力牵引为主,但是,学生本身对物理知识并没有明确的认知,随着物理知识的加深以及电路连接方式的抽象化特性显现,学生对参加物流实验的积极性会相对降低,进而影响整体的物理实验效果提升。例如,在教师组织开展“电池-灯泡连接”实验时,学生对其整个实验过程并没有深入了解,只是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电路连接,其“机械化”的实验过程,相对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索兴趣提高。
  2.4 缺少反思教学
  之所以提出缺少反思教学,是因为教师自身对物理实验的设计流程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并没有进行信息汇总,只是依照教学目标以及实验目的进行简化教学,其物理实验的整体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无法依靠问题思考而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只是以阐述为主,并没有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深入探索,导致学生缺少反思学习的能力培养。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衷物流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能力,为培养新形势下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思维导图模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革新。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对“动力学”、“电路”等物理实验的器材、步骤、为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设定,以此提高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率。
  3.2 采用“矛盾冲突法”引导学生探究欲望
  “矛盾冲突法”是教师改变传统的“阐述式”教学,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主动为学生设置实验难点,以此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实验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电路链接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串联与并联的差别”、“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等疑难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欲望,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以将串联与并联的电路图分别展现出来,并以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以此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生动性。
  3.3 启发学生建模思想
  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物理定律、公式、概念以及重点题型等内容系统的记录在本中,这可以节省学生课后复习的时间,而且复习思路清晰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会相对提高。例如,在物理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整体模型的概念,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以及实验过程有大致的了解,其本身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中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课堂笔记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准确的抓住知识点,为提高课堂笔记的完整性,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急于将课堂内容讲完,对部分重点内容要进行生动、具体的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将知识点记录下来。教师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抽出课堂上的部分时间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做到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学生在过渡期快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有积极作用。
  3.4 设立反馈机制,积极讨论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但是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问题等方面进行汇总,以此实现反思教学的有效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引导学生对定律以及公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理解,而反思教学下信息技术应用,是教师对教学瓶颈、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资料查询,以此分析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动态,这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有指引作用。
  4 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创新做出了强有力的支持,证明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润兰,白然,黄金辉,陈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03):84-88.
  [2]于德帅.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王爽.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电磁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其他文献
The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nity evolution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PP) induced by rolling were studied using wide angle X-ray scattering with an area dete
本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动态喉镜下行咽喉部手术360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咽喉部手术360例,男178例,女182例,年龄9~74岁,其中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手术240例。粘膜波变化为评价手术指标
我团于1986年6月24日至7月9日赴朝鲜考察水土保持,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情欢迎和友好接待,印象深刻,收获不小,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朝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6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结
模仿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开始学习篇章的写作,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来谋篇布局.因此让学生的
期刊
自从重达30吨的ENIAC计算机发明以来,电脑就一直朝着更小型化的道路前进。在手机领域,诺基亚首先发现了手机对于消费者的另一意义——时尚挂饰;而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华硕EeePC
清晨,我刚从梦乡中醒来,有几束光透过窗帘偷偷地溜了进来.我愉悦地起床,拉开窗帘,看见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rn过了一会儿,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像千万条针线同时
期刊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运用学习策略的训练,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植保站了解到,6月上旬以来,江苏省部分水稻秧田查见苗稻瘟发病中心或急性型病斑,急需立即用药控制。据江苏省植保站朱凤介绍,近阶段该省丘陵、沿江、淮北等
A组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因.为了解苏州地区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RV疫苗的开发和使用奠定基础,我们收集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5岁以下的腹泻住院患儿的粪标本,进行病毒抗原鉴定和血清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