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振声 西泠举槌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18日至20日,西泠印社五周年庆典秋拍将在“篆刻”申遗成功的庆贺声中拉开帷幕,本次拍卖将推出13大专场,2000余件艺术珍品,范围涵盖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成扇、砚台印章及文房杂件、油画雕塑等,新增“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首届中国明清笔墨专场”,特设“明清碑帖”和“近代名家文献手札”单元,拍品数量和水准为五年来之最。
  
  日前,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中国篆刻”成功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篆刻艺术首次作为
  种全球文化形态进入人类文明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视野之中,也标志着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权威认可。在“篆刻”申遗期间,西泠印社不忘为“西泠印社五周年庆典秋拍”搜罗各样精美拍品。此次西泠印社的秋拍更为藏家们呈献了种类繁多的2000余件艺术珍品。
  
  怡情传统,古代佳作唱大戏
  
  古代书画历来是西泠拍卖让人称道的强势板块,本次秋拍仍分为清代书画、明代及明代以前书画两大专场,不少作品不仅流传有序,在品相、艺术价值、人文内涵等各方面都堪称上乘,体现了西泠拍卖在古代书画板块一贯的水准和要求。
  即将亮相的佳作包括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博物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收藏并经蒋祖怡、张珩、唐云等大师鉴赏的金农《花果册》及祝允明、石涛等明清书画大家之力作,元末明初的文人张雨、张昱、宋璲等十二家共作的绢本手卷《如此江山亭清集诗序》,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山水人物册》,大风堂日藏的“清四僧”中石涛的《墨竹图》,兼具艺术、历史与植物学文献价值的清乾隆时期《菊谱》,此外,“清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的《仿古山水册》、晚清艺坛巨匠赵之谦的《桃实千秋图》等。
  古代书法同样是佳作云集、规模宏大。康熙御笔手卷原为清宗室永道、奕涞收藏,后归藏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乾隆60开御笔册页,装帧精美,实属难得见,此外,还有王铎、傅山、邓石如、赵之谦、郑孝胥、何绍基等大师翰墨以及状元书法。
  
  傅抱石扛鼎之作,贺喜五周年拍卖
  
  为庆贺西泠拍卖成立五周年,本次西泠秋拍的近现代书画还推出强势阵容,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干、傅抱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坛巨匠的名品佳作将分西泠印社社员作品、近现代名家作品、海派书画、成扇等四大专场精彩呈现。
  这部分的扛鼎之作——傅抱石的《袁安卧雪图》是其“金刚坡下”时期的历史题材绘画精品,取材于《后汉书·袁安传》,体现了傅抱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与同时期创作的《湘夫人》、《湘君》、《丽人行》、《琵琶行》等一系列作品共同构筑起能代表傅抱石一生艺术成就的历史人物画高峰。此外,张大千的《梧桐高士图》、徐悲鸿的《補鼠》、吴昌硕的《仙木桃实图》、潘天寿的多幅作品等也都将是藏家关注的热点。
  
  墨沁石香,钱镜塘藏砚成新宠
  
  在近期举行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一方清乾隆御制澄泥砚创下了142.65万美元的砚台拍卖新纪录,令文房市场大受鼓舞。砚台和篆刻也直是西泠拍卖引以为豪的两大专场,为庆贺公司成立五周年,本次西泠秋拍的砚台专场将推选约120方历代名砚以飨藏家,方方有来历,砚砚蕴人文。其中14方钱镜塘先生旧藏的明清文人用砚尤为亮眼,如梁同书、翁方纲铭、张上林刻张廷济自用端砚、许修直藏徐成清铭端砚、朱为弼像端砚,另有吴昌硕铭十妙轩瓦当砚,沈焯、余子扦亍铭柳如是小像端砚,清代乾隆朝状元石韫玉铭夔龙纹端砚等名砚,值得期待。
  在“篆刻”申遗成功的鼓舞下,本次西泠篆刻专场也将推出180余方名家印章,不仅数量为历届之最,且涵盖了陈鸿寿、吴让之、钱松、吴昌硕、黄士陵、徐三庚、齐白石、陈巨来、韩登安、赵古泥等各派名家力作,在印材上也不乏田黄、鸡血石、白芙蓉等名贵材质。此外,程十发的8枚自用印及藏印相信会吸引更多目光。文房珍玩荟萃,明清毛笔专场首次登台
  继印章、砚台、供石等独具西泠特色的文房专场相继推出之后,西泠秋拍又推出一个全新的专场——首届明清毛笔专场,该专场汇集明清以来各种形制的毛笔70多件,其中不少精品可与清宫旧藏相媲美。
  本次文房杂件专场汇集竹木牙角、铜香炉及各种金属、漆、瓷玉器等200件清赏佳品,其中元代黑漆描金屏风,宋代错金银铜香熏,灵璧、英石、太湖等清代供石以及姜东舒旧藏英石值得关注。油画雕塑,关注传统经典
  本着“追溯传统,精品精拍”的征集理念,本次西泠秋拍将为藏家奉呈油画雕塑的名家力作。陈逸飞的《运河人家》是其江南水乡题材中的精品,原为美国哈默画廊收藏,此前尚未在大型拍卖会中露面。学院派实力画家龙力游的《往前行走的男人》以写实的风格展现独特的草原风情,并有多次出版。“老油画”、“老版画”单元是西泠历届拍卖中分量最重的次,刘海粟、关良、颜文樑、秦宣夫、周碧初、涂克等中国第一代油画家,沈柔坚、力群、赖少奇、赵延年、赵宗藻等前辈版画家都将有佳作献拍。此外,李继开、熊宇、陈可、夏俊娜等优秀青年画家,以及蔡志松、向京、隋建国等中国当代雕塑名家的作品也将是关注的焦点。
  
  天工匠心,当代玉雕大师首聚西泠
  
  玉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在工艺技术革新的今天,如何赋予玉以新的灵魂是艺术家最为关切的问题。西泠拍卖在五周年秋拍中隆重推出“首届当代中国玉雕大师作品专场”。本次专场共汇集了刘忠荣、倪伟滨、翟倚卫、吴德昇、易少勇、于泾、苏然、蒋喜、杨曦等近30位玉雕大师的80余件佳构,体现了新的美学风尚与深厚文化底蕴,可谓一场当代玉雕的饕餮盛宴。
其他文献
作为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和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的艺术实践是建立在其坚实的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双重根基之上的。他在中、西两个绘画领域双管齐下,融会贯通,成为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人物。高氏秉承居廉注重写生的思想,写生活动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当中。而他平生又喜好游历,所到之处,笔不离手,除丁饶有兴味地再现定居地广卅『的熟悉景象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将大江南北乃至旅日、东南亚游历等自然景观
期刊
揭开新时代序幕之业余画家的艺术家宣言    这幅画的模特儿是亨利·卢梭,他以“素朴派”的代表画家而闻名于世。所谓素朴派,是对那些未受过正规绘画教育,其作品咋眼之下颇为稚拙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画家们的称呼。素朴派画家卢梭从何时开始作画,很难确定:他的前半生也有许多不详之处。1885年,41岁的卢梭才在画坛崭露头角(实际上,只是在一个无需经过审查即可参展的画展中展出作品);1893年,他辞掉工作多年
期刊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文征明《风人松》行书手卷,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并定为一级品,此卷风格酷似黄山谷,纵横大气,允为衡山书法中的精品,尤其是大字手卷,更是罕见,这件藏品在黄咏雩手里只待了短短的时间,它的入藏粤博也有个曲折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某天,在西关宝华路上,黄咏雩碰到一位梁姓老朋友的太太,刚问候一句其丈夫的近况,不料梁太太泪流满面,说丈夫已弃世,并诉说生活陷入困境。说到这里梁夫人又
期刊
沉浸在波西米亚最大美术馆浏览哈普斯堡王朝美丽遗珍    在这个文化艺术极其繁荣、至今仍保存中世纪城市风貌的布拉格城里,19世纪初建立了最早的国立美术馆。经过了近200年的发展,目前该馆收藏着哈普斯堡王朝的豪华遗产和许多20世纪的绘画,供人们尽情欣赏。    在古都布拉格成立的美术馆    有“波西米亚宝石”之称的布拉格,是白9世纪摩拉维亚王国建立后历经千年的古都。把市区分隔为东西两部分的维塔瓦河,
期刊
揭阳老名土郭笃士先生能诗文,善书画,兼通篆刻。以其胸中所蓄甚厚,故其笔下一丘一壑,逸气横生,格调高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艺术大师刘海粟莅穗,邀其南湖共住近月,叹为国手,遍为延誉,谓:“笃土之画,不可以法度限之。”自是声名著于粤中。当其寒时,曾摆对联摊于街头,因不堪人讥其书“瘦而无肉”,愤然掷笔而去,其性格傲岸若此。曾请同邑后学林大卫刻“年逾六旬初学画,余生且作再生观”之印,既为敦勉后学,亦以自况。
期刊
短时间即可遍观欧洲绘画史的变迁    以丰富充实的藏品而闻名的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由八个分馆所组成,它是波西米亚最大的美术馆,其中修德伦堡宫收藏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许多名画,它是国立美术馆的主馆,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从正门大厅寄物处前的楼梯登上三楼,进入右边的东侧楼,这里是14世纪至18世纪德意志和奥地利绘画展室;室内展出克尔阿那赫富有独创性的宗教画《亚当和夏娃》。往前是杜勒的中期杰作《玫瑰花环节的
期刊
清初著名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周亮工在《读画录》中为胡玉昆作了非常翔实而充满感情的小传:  李君实尝言作画惟空境最难,以余所见善于用空者其惟胡三褐公欤。褐公一字元澜,即长白之犹子王昆也、君性孤僻,作画如之,用笔设色好作缥缈虚无态,故咫尺间觉千万里为遥。余蓄画册自君始、八手便得摩尼珠,散玑碎壁不足辱我目矣 子识君缘方密之,密之辛巳冬偕君过潍,密之南去,君独留,后此数与往返,患难中时复相从。故余存君画最多
期刊
写毕《相国丹青隐士签》,意犹未尽,想到了与张之洞相关的一件墨拓和与李拙翁相关的本碑拓,不免心为之忧。    张之洞对联真与假    谈拓本之前,想先谈谈两副署款“张之洞”的对联。  张之洞不似其族兄张之万擅长绘事,但书法颇具功力,在晚清习苏字的书家中堪称佼佼,又受政治业绩和诗文成就的烘托,故而近十多年来墨迹在拍场上屡屡出现。只是圊于藏家的眼力和文化底蕴,举牌竞价之际,时而让人拍手称善,时而又令人哑
期刊
水仙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水仙花语有两说——是“纯洁”。二是“吉祥”。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译便是“恋影花”,花语是坚贞的爱情,引伸一下便是自省对爱情的诚挚。此外,水仙花在西方人眼中也象征着自恋和少年夭折。  在西方神话中,水仙花来自那喀索斯(Narcissus)与厄科(Echo)的故事。该故事说的是仙女厄
期刊
昔年泼海西去,今日航空东归,90余件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二三百年后重新回到中国,这是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Henk B.Nieuwenhuys)的一个壮举,他将自己家中珍藏许多年的一批明清景德镇瓷器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综观这一批瓷器,均是贸易瓷,绝大多数是青花器,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国内收藏中不常见的物品。  倪汉克先生的家族收藏有很多中国外销瓷,他的父亲和外祖父对外销瓷都非常着迷。1951年,出生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