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其喜欢游戏,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对课间游戏的实施对策进行论述,以期发挥课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课间游戏;促进作用;实施对策
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还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并运用正确的方式落实课间游戏,提高课间游戏的有效性。
一、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从思维的角度看,课间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课间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感知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形式,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幼儿可以在课间游戏中展示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参与游戏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在竞争性的游戏中,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上进心会成为幼儿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以及观察力等,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感知周围事物。课间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有利于幼儿适应社会中的群体性活动。在课间游戏中,幼儿会主动与其他同伴交往,也比较容易领会并接受其他幼儿的行为,并且予以积极回应,有利于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中的人物、事件做出积极反应。此外,课间游戏可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独立、合作、积极等健康的人格。幼儿可在课间游戏中舒缓情绪,根据身边发生的事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可见,课间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间游戏的实施对策
1. 创新课间游戏的管理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游戏和幼儿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对游戏进行管理。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游戏,建立课间游戏的规则。课间游戏中,教师参与游戏会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也会对游戏更感兴趣。同时,教师的参与可以使课间游戏更加规范化,让幼儿明确课间游戏的规则,在教师示范之后,幼儿自主游戏,可有效提升课间游戏效果。其次,划分出游戏区域,建立幼儿之间的沟通平台。为保证幼儿拥有良好的课间游戏空间,幼儿园要尽量扩大幼儿的游戏区域。室内的课间游戏以阅读、搭建以及服装表演为主;室外活动则以跳绳、走迷宫、爬行为主。不同的课间游戏区域内,设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对课间游戏的管理效率,保证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2. 科学评价课间游戏
首先,教师要保证在课间游戏结束之后及时做出评价。若是教师不及时评价课间游戏,幼儿就会忘记参与的游戏以及相关的规则等,不利于教师利用课间游戏实施教育。因此,教师要及时对课间游戏做出评价。其次,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小问题增加幼儿对问题的全面了解,以点带面,利用课间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如幼儿在游戏中受伤,教师要评价幼儿受伤的原因,引导幼儿找到避免受伤的方法,从而保证幼儿参与课间游戏的安全,并加强幼儿对危险的认识,提高课间游戏的作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课间游戏。
3. 合理选择课间游戏用具
第一,课间游戏应尽量选择身边的材料,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便于教师开展课间游戏。例如:利用教室空间组织跳跃游戏。幼儿会遵守教师提出的规则,按照地面上的格子进行跳跃,并在跳跃过程中创新玩法。第二,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学习内容及时更换课间游戏材料,增加学生对课间游戏的兴趣。要保持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质量,幼儿园需要及时更新课间游戏材料,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且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课间游戏用具除考虑幼儿的发展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三、小结
幼儿园认识到课间游戏对幼儿有着促进作用,从而采用創新课间游戏的管理方式、科学评价课间游戏、合理选择课间游戏用具等方式,积极落实课间游戏,有利于促使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徐洁.优化大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5).
[2]穆晓娟.有效开展幼儿的课间游戏之我见[J].新丝路(下旬),2016(4).
[3]王琳.课间,让我轻松地陪着你快乐地玩——浅谈对幼儿课间游戏的指导[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7):31.
[4]王琼,陈洁霞.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53-154.
[5]贾会彦.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7(6):57.
关键词:课间游戏;促进作用;实施对策
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还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并运用正确的方式落实课间游戏,提高课间游戏的有效性。
一、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从思维的角度看,课间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课间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感知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形式,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幼儿可以在课间游戏中展示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参与游戏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在竞争性的游戏中,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上进心会成为幼儿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以及观察力等,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感知周围事物。课间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有利于幼儿适应社会中的群体性活动。在课间游戏中,幼儿会主动与其他同伴交往,也比较容易领会并接受其他幼儿的行为,并且予以积极回应,有利于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中的人物、事件做出积极反应。此外,课间游戏可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独立、合作、积极等健康的人格。幼儿可在课间游戏中舒缓情绪,根据身边发生的事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可见,课间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间游戏的实施对策
1. 创新课间游戏的管理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游戏和幼儿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对游戏进行管理。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游戏,建立课间游戏的规则。课间游戏中,教师参与游戏会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也会对游戏更感兴趣。同时,教师的参与可以使课间游戏更加规范化,让幼儿明确课间游戏的规则,在教师示范之后,幼儿自主游戏,可有效提升课间游戏效果。其次,划分出游戏区域,建立幼儿之间的沟通平台。为保证幼儿拥有良好的课间游戏空间,幼儿园要尽量扩大幼儿的游戏区域。室内的课间游戏以阅读、搭建以及服装表演为主;室外活动则以跳绳、走迷宫、爬行为主。不同的课间游戏区域内,设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对课间游戏的管理效率,保证课间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2. 科学评价课间游戏
首先,教师要保证在课间游戏结束之后及时做出评价。若是教师不及时评价课间游戏,幼儿就会忘记参与的游戏以及相关的规则等,不利于教师利用课间游戏实施教育。因此,教师要及时对课间游戏做出评价。其次,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小问题增加幼儿对问题的全面了解,以点带面,利用课间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如幼儿在游戏中受伤,教师要评价幼儿受伤的原因,引导幼儿找到避免受伤的方法,从而保证幼儿参与课间游戏的安全,并加强幼儿对危险的认识,提高课间游戏的作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课间游戏。
3. 合理选择课间游戏用具
第一,课间游戏应尽量选择身边的材料,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便于教师开展课间游戏。例如:利用教室空间组织跳跃游戏。幼儿会遵守教师提出的规则,按照地面上的格子进行跳跃,并在跳跃过程中创新玩法。第二,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学习内容及时更换课间游戏材料,增加学生对课间游戏的兴趣。要保持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质量,幼儿园需要及时更新课间游戏材料,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且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课间游戏用具除考虑幼儿的发展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三、小结
幼儿园认识到课间游戏对幼儿有着促进作用,从而采用創新课间游戏的管理方式、科学评价课间游戏、合理选择课间游戏用具等方式,积极落实课间游戏,有利于促使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徐洁.优化大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5).
[2]穆晓娟.有效开展幼儿的课间游戏之我见[J].新丝路(下旬),2016(4).
[3]王琳.课间,让我轻松地陪着你快乐地玩——浅谈对幼儿课间游戏的指导[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7):31.
[4]王琼,陈洁霞.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53-154.
[5]贾会彦.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