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国家政权建设的主要思想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列宁国家政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思想包括国家政权建设的组织保障、作风保障、根本保障、体制保障、理论拓展等。认真回顾和梳理列宁国家政权建设的主要思想,对我国当代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 国家政权建设 思想体系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借鉴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并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对苏维埃国家政权建设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其国家政权建设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政权建设的组织保障、作风保障、制度保障、根本保障、体制保障、理论拓展等。
  国家政权建设的组织保障: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
  布尔什维克党刚一夺取政权,列宁就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国家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列宁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苏维埃国家里,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等多方面任务,其核心是选拔干部。既要把劳动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又要把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反复强调要大胆地从下层选拔新人。同时,列宁对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同时,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
  列宁在重视抓好干部学习的同时,十分重视干部的实践锻炼。在他的著作中,之所以反复讲要大胆地从“下层”选拔新人,是为了培养干部,让他们在做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同时,列宁还主张把“上层”人员下派到地方、基层去工作,实际上也是为了培养干部,让他们在做地方、基层工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各地都在培养那些经受过国内战争和艰苦生活考验的新的年轻的有朝气的共产主义力量。至于经常不断地把这种力量从下面提拔上来,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很不够。这一点可以而且必须更广泛地更坚决地做下去。某些工作人员可以而且应当调离中央机关到地方上去工作。”①他又指出,地方党组织应当能够吸收相当大比例的非党工人参加苏维埃工作。苏维埃机关中的共产党员下工厂,部分非党的无产阶级新生力量进苏维埃机关和工会理事会——这就是当前的口号。
  国家政权建设的作风保障:反对官僚主义思想
  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主要阐述了官僚主义的危害与存在形式、根源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措施与方法。
  他在十月革命前就曾指出:“官僚是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面前处于特权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人民在官吏面前完全无权,特权官吏完全不受监督。”②可见,官僚主义就是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是一个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国家,小农经济在国内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列宁认为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散漫性。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和公民监督机制的缺位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制度根源。官僚主义会降低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效率,往往使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事业断送在文牍的汪洋大海里。
  列宁认为,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是消除官僚主义的关键。另外,列宁认为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可以有效消除官僚主义。坚持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这既是俄共(布)党的组织原则,又是每一个社会公仆必须遵循的工作作风。列宁认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坚持公开检查和监督相结合。列宁认为,只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对那些犯有官僚主义、拖拉作风和经济方面失职的人给予行政处分,才能达到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目的。
  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保障: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列宁十分重视执政党在革命中的作用。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结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③他还说,从共产主义的观点来看,否定政党就意味着从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跳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不是进到它的低级阶段或中级阶段……阶级还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都还要存在好多年。
  列宁在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提出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实践中,他领导党从思想、组织、作风和政治路线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他特别强调党组织的统一,反对分裂党组织的活动。1921年,他为党的十大起草《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中提出:“为了在党内和整个苏维埃工作中执行严格的纪律,并取缔一切派别活动以求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代表大会授权中央委员会,在遇到违反纪律、恢复或进行派别活动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党内一切处分办法,直到开除出党。”④列宁病重时看到俄共存在着党发生分裂的危险。列宁指出,这种危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所依靠的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两大阶级的分歧,可能引起党的分裂;二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可能导致党内分裂,党就有垮台的危险。为防止第二种危险的发生,列宁提出了三条措施:第一,把中央委员会的人数增加到几十人到100人;第二,改革党中央监察机关;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在推选领袖时,也要注意个人品质。
  国家政权建设的体制保障:机构改革的思想
  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极其重视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和完善苏维埃国家机关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机构改革思想。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要求建设一个精干、高效、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型国家机关。由于旧机关残余的影响和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低,再加上苏维埃机关本身的弊端,致使国家机关出现一些问题,如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办事拖拉、相互推诿,以至滥用职权、腐化变质等现象。据此,列宁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机关实质上是从沙皇和资产阶级拿过来的旧机关。”⑤列宁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他把改革国家机关提到了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如何改革国家机关?列宁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和措施:第一,强调国家机关的质量。列宁认为,改革国家机关应本着“宁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好些”的原则进行,不要追求数量和急于求成。在录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应该在保证思想质量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考核,择优录用。国家机关建设应该慎重,最好慢一些,理智一些。第二,大力培养国家机关人员的新生力量,善于挑选和使用人才。列宁认为改善国家机关的关键在于选拔合格的人才。为了提高干部的素质,列宁指出要用学习的方法解决人才问题。第三,精简机构,健全制度,提高效率。针对苏维埃国家机关和人员的恶性膨胀,列宁倡导要合并、精简、明确职责。对于冗员,列宁主张大量淘汰。
  国家政权建设的理论拓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是列宁最早遇到并提出的问题。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情况,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环节发生,而不是同时发生,这样,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必然有一个与资本主义同时共存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明确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的思想。十月革命一胜利,苏维埃政权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希望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与其他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列宁认为如果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就得不到恢复和发展。要与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合作,必须要有一个和平共处的环境,没有这个条件,就达不到目的。正是从这个考虑出发,列宁极力倡导和平的外交政策。在苏维埃政权的努力下,1924年出现了同苏联建交热,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采用军事手段无法消灭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被迫承认了苏联。苏联终于争取到了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机会,这为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巩固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作为伟大的、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列宁主义创立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探索俄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代的国家政权建设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④《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23、83页。
  ②《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52页。
  ③《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7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0世纪总体上西方衰落,世界格局的重心东移,世界多极化兴起,社会科学界日益将目光转向文化,试图推动文明转型。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将世界带入百年来最深刻的危机,西方文明顿时陷入空前的尴尬,成为众矢之的。推动世界文明转型,中国既责无旁贷,又利在其中。  【关键词】文明转型路径西方文明“中学”    自第一次大战爆发和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文化巨著《西方的没落》(1918)出版轰动西方之后
我国干部队伍中工作在最基层的村干部,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明确新时期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设计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操作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和新内涵。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来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直接理论依据;当今中国的客观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依据 实践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时,提出了中国特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
超声显象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UG-PTCD),能迅速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症状,提高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延缓生命,是恶性梗阻黄疸病例的一种可选择的、姑息性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摘要】居住在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伊努(Aino)人曾经是备受和人漠视和压迫的土著民族。20世纪80年代后,阿伊努语言、文化开始复兴,特别是阿伊努语的学习日渐兴盛。但是,阿伊努语的复兴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关键词】日本 阿伊努语 衰退 同化 复兴    15世纪中叶,随着和人①对阿伊努地区的入侵,和人逐渐处于优势地位,阿伊努人的民族性、
【摘要】网络监督在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社会理性善治方面,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由于网络具有自发性、隐蔽性的特点,网络监督也存在着现实困境。因此,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使网络监督规范化,大力填补制度空白和盲区,真正发挥网络监督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监督 规范 制度保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实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全球便进入了互联网高速
【摘要】政府征地策略的好坏决定着征地工作的成败。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改进政府在征地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严格程序,科学规划,依法行政,妥善安置,让失地农民感觉“有尊严”,感到“更加幸福”,才能真正解决征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尊严论 政府 征地策略 失地农民    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工作矛盾较大。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摘要】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是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能力,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方式方法在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分析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其方式方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习型机关党组织 路径 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任务。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方式
【摘要】毛泽东的德治思想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加强道德建设等内容。它促进了新中国利益、资源和价值的整合,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 德治思想 社会整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以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