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上的种种困惑: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而学生在中考与高考中,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如要写一篇颂扬真善美的文章,学生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自己那份“报得三春晖”的朴素情感。由此,笔者深切地感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十分重要。
  一、必须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和主导,决定了他在构建人文精神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政策都不能成功。因此,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是老师准确理解课文。叶圣陶先生指出:“文道统一之切实做到,我以为首要在教师透彻理解课文。教师透彻理解一篇之主旨,不脱离文篇之思路发展与语言运用,不放过文篇另说一番道理。另说一番篇章结构之类,学生即当于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感受。于读法写法方面有所长进。”要真正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应该具有广博而丰腴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传统上我们更注重“渊”,但仅有“渊”是不够的,更应强调“博”,要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涉猎。二是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人文“血肉”。教师的知识只有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教学才能随意婉转,行云流水,深入浅出,而且每每能上出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气氛。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和谐而优雅的审美品位。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再次,充分选取、挖掘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发现、感悟人文知识。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根源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第四,教师应该有由衷的关爱学生的情怀,这种关爱,有建立在“人”之上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终极关怀。
  二、抓住阅读这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学生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架构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通过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量、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章的情感,品出语言的韵味。当今,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已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敕勒歌》前,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披文入境。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并在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鲜明美妙的图景:在阴山脚下,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环视四周,天野相连;仰视长空,满眼苍绿;俯瞰旷野。茫茫无际;风吹草浪起,牛羊时隐时现。北方牧民雄浑嘹亮的歌声仿佛就在耳畔回荡。敕勒人民热爱草原、热爱生活的真挚炽热的情感会很自然地感染学生,而北方民歌语浅情深、铿锵流畅的特点也就极易把握了。前人曾有这样的说法:“放声疾读又缓读,及久之自悟。”可见,大声朗读确实可以读出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三、注重改进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要有机融为一体,必须不断提升人文教育的质量,否则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永远只能停留于形式。那麽在实践教学中应怎样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关注不能局限于写作范畴,还应体现在教师启发学生将语文课堂看成实践生活的一部分,并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竭尽全力提高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这是提升人文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从客观角度而言,语文教学要求广大教师与学生必须以课堂实践生活为起点,人文教育就是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生命的敬重、对教育方式的启发性思考融入语文教学,并据此选择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后从本质上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教师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位置的,师生双方都是认识人类文化、感受实践生活、践行教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认可自我、认可他人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教师与学生都是没有主次之分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中实施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进而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以情动人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要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情感,必能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親其师,信其道。”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只有创设了融合的情感氛围,创造了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一次,每一堂语文课,走进语文教育的世界,总有一些伟大的智慧、情感、人格在闪耀光芒,有几多感悟散发着智慧的馨香,有几番寻觅思索启迪着我们的心智。一次次耕耘只为将感动我心的梦想与奋斗去感动更多的年青人,为将使我迷恋的美去迷恋我所面对的年青人,将片片灵感化为丝丝雨露去浸润更多的心田。莫泊桑说:“安慰安慰我吧,娱乐娱乐我吧。使我忧愁忧愁吧。感动感动我吧。让我做做梦吧。让我欢笑吧。让我恐惧吧。让我流泪吧。使我思想吧。”
  五、人文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应注意传统性的问题。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孔学中做人的学问,都值得我们后人汲取、借鉴。学术界经过八十年代对建国以来思想文化领域中极左思潮的深入反思,对中国文化人文精华的分析已经甚为清晰,认识也趋于统一。尤其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中超越某些僵硬的意识形态而展示的华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使人们更为清晰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内核正是经历了二千年磨砺的儒家理念及其与现代观念的“新儒家观念”。人文内涵的发掘,并不需要强行贴上思想教育的标签,而是把能体现作品不同凡响的闪光人文理念,从芜杂的其它因素的泥沙之中淘洗出来,使之成为当代学生构建精神家园的砖石。其次是科学性的问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并不矛盾。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关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化学 教学 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
对于美术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一、 初中学生艺术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
教学实践表明,“工具素养”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底蕴,它的宽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这种基础和底蕴,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名师甚至大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养成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扎实的基本功底  这里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会“听”。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正确回答了
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杜甫也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乏文质兼美的精品,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光靠教师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的引导分析,笔者认为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思考。对于这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多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从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实践看,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有几点应注意。一、不要只将参与理解为开会。长期以来,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习惯了大事小事都开会。然而激烈的市场竞
[摘 要]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关键词]初中体育 注意力 探
企业为了谋求持续的生产和发展,采用财务管理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提高资金循环、防范企业经营的风险.但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沟通问题已经
期刊
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最大可能去唤起学生的生活情感,使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受到熏陶,并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体验。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是以课文作为基点的,课文既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感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积极营造情感教育环境  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