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无形为有形,让孩子的习作“任性”表达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当一个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强烈欲望的时候,还担心他学不好吗?习作欲望,让学生习作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关键词】写作;技巧;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学习作文起,我们的老师就非常注重习作技巧的传授。在作文课上,倘若老师没有训练到“某一项写作技巧”,该课堂就会被认为是无效课堂,无增长点课堂。
  那么习作有没有技巧呢?课堂里究竟是技巧先行,还是欲望先行呢?我们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的需要,习作理应是欲望先于技巧。
  然而,欲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课堂里根本无法驾驭,因此很多老师将它直接忽略跳过。于是乎,就出现了作文课堂里讲授着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因为这是可操作的。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作文会有什么下场?课堂里写作规矩太多,写作技巧太多,学生势必会束手束脚,最后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便是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是匠气十足,缺乏灵动与个性。管建刚说过,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就会是训练掉了孩子对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那么习作欲望可不可以培养呢?习作欲望又从哪儿来?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也觉得写作欲望也是可以培养的,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动:
  一、敏化孩子的心灵感受力,从悉心的观察中调动写作欲望
  曾经听老师教《写一种春花》,教师示范一段文字,让学生说说在写一种花的时候应该怎样写?学生交流的技巧有巧用修辞、动静结合等方法。在批阅中,教者意识到文字的刻板后,教师迅速调整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大自然,找找自己一见钟情的花,和花朵聊聊天、听听花言花语、和花一起玩玩游戏等方式。在这样的观察之下再动笔,学生灵动的语言自然就汩汩而出。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和小猫小狗聊聊天、玩玩游戏、喂养一下、看看他是怎样吃食物的,猜猜他的内心世界等方式。
  当学生经常能和动植物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心灵感受力就会敏感起来,由于心灵敏感了,表达的欲望自然而然就强烈起来了。
  二、激化孩子的表达饥渴感,从强烈的冲动中调动写作欲望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想象中的节日》,一开始学生交流的都是节假日,什么环保节、爱鸟节、卫生节……我马上告诉同学:“写作文是自己的事,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考虑别人喜欢什么,重要的是我在想什么?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才是你的。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实现一个自由创节日的机会,想想你最渴望创立一个什么节?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陷入了沉思,几分钟后,陆陆续续有学生举手了,有的说:“创立自由节,平时的生活都被爸爸妈妈安排好了,又不敢反抗,但是有了自由节就不一样了。”“我想创一个蛋糕节,昨天为了吃蛋糕,哭了一场也没有吃到,如果有这个节,我随便吃。”“我想创颠倒节,我和妈妈互换角色。”最滑稽的是,一个孩子想创一个水笔节,其原因是他是一个水笔迷,一口气带了十五支水笔,在教室引起哗然,被老师没收了十二支。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内心需求后,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有意思 了。所以当孩子有欲望表达的时候,记录的不是文字技巧,而是喷涌而出对事物的真情实感。
  三、弱化孩子的写作技法感,从宽松的氛围中培养习作欲望
  叶至善曾介绍小时候父亲叶圣陶是怎样教他作文的,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父亲从不给他们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一些书,要求他们坚持每天要写一点东西,父亲在教育他们成长过程中说不教,其实有教,集中体现在父亲精心为孩子们修改文章上,一家人围桌改稿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些推敲修改的经典至今记忆犹新。不难看出,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和写作的自觉性,顺其自然,然后因势利导地进行习作技巧的调拨,大师就是这样教作文的。
  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弱化写作的技法,多多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表达欲望。例如有一位老师轮流让四个孩子记錄班级的故事,这叫循环日记,比比谁的故事有意思,这样宽松的氛围更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强化孩子的写作意志感,从他人的认同中调动习作欲望
  写作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完成一篇习作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再加上一次次的反复修改、誊写,学生习作就更不容易了。因此,在习作教育过程中,教者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完成习作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征服,写好文章的确需要历练。
  其次,习作意志的培养也依赖于他人的认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的评价帮助学生坚定习作的信念。例如可以进行班刊发表,板报展览,帮助投稿,班级博客发表等方式。
  总之,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习作是有意义的或者是有价值的,从而拥有强烈的习作欲望。当一个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强烈欲望的时候,还担心他学不好吗?习作欲望,让学生习作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快乐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法指的是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生活提出一些见解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快乐学习法;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摘要】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能否得以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因此,要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课前三分钟不可小觑,而情感的先导,任务的驱动又是这课前三分钟有效利用的方向引导。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情感机制。任务的驱动是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情感先导;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三年一个轮回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渗透是独树一帜的。因为语文是生命之春风,是文化之春雨,是人的精神食粮,是人之春风,是人之春雨,是极富人文内涵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每一篇课文都在微妙中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并且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实践中的语文情感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断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熔融在学生的骨子里。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方法;情感
【摘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复杂的存在,它的意义丰厚而旷远。对作品的挖掘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我们应该努力唤醒静态的作品,将它置于广阔的时空中,构建多重角度,透过它的文字发现文字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使之更加充盈,也能让我们的学生站在阅读的高度上,以开阔的视野去关注文学,做到点面结合,深度与广度兼具。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广度;多重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作
【摘要】提质增效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其最大的作用还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为此,本文主要就教学观摩活动之后所获得的感悟进行介绍,以期为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减负增效;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1月22日至25日,有幸到江苏省泰兴市参加了“全国首届洋思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暨洋思中学、全国学洋思学校高效课堂精彩展示”活动,并到
【摘要】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为儿童文学单元,与幼师学生的专业课紧密相连。通过将本单元课文《夜莺》改编成童话剧的活动,使学生对专业课“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剧、儿童诗、儿歌、童话有一定了解,并可将这些儿童文学知识和已学的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去。本文以《夜莺》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为探寻提高幼师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摘要】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因其特殊的隐藏性,常常会被老师们忽略甚至丢失。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制定;“六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中,时时刻刻都少不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学目标像空气虽然看不见,却真实存在;虽然摸不着,却引导者整堂课;虽然嗅不到,却必不可缺。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应该
【摘要】针对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现状,分析教师开展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在课文标点符号上质疑,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把握师生合作的空间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质疑”诱发“创造火花”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师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
【摘要】现代诗歌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相比学生从小背到大的古诗文以及“有章可循”的文言文,现代诗歌因其抓手不够明确,难以将学生完全带入诗歌的优美意境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列为“选读”篇目。针对这种教学现象,笔者提出以现代诗歌意象的“矛盾点”为抓手,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矛盾点”的思考与探究,进一步领悟诗情,以达到现代诗歌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现代诗歌;意象;矛盾点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却很迷惘,不知教什么?怎么教?基于古典诗歌“诗言志”的本质特征、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将探究作品的情与理作为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笔者还认为探究古典诗歌情与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要知人论世,通解文字;2.要投入境界,体物动情;3.要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关键词】古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