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她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是中华民族屡遭灾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坚实基础。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魅力。《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古诗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老师就是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往往还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领,因而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古诗文教学是一种“弱语境”学习,文体的特殊性常使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古诗文教学呼唤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因此多媒体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整合探究就应运而生了。多媒体以其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优势为大家所青睐,但如何巧用多媒体,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更明显,就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巧借网络平台,拓展古诗文教学的空间
校园作为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应给古诗文文化留出一席之地。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小广播中可以时常传出些古诗文诵读吟唱的声音;课前准备时间,特别是语文课,提倡读背古诗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介,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充实古诗文教学的外延:除教材中的诗篇外,可寻找同作者、同题材的作品。还可与生活联系,按时令、节日将古诗串珠成链。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古诗文的出处、创作背景等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除搜集常用的文字材料外,可以搜集以视听信息为载体的视听型材料,甚至立体的情境型材料。力求形式多样,让学生乐而习之。
二、巧用多媒体,让学生乐学古诗文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现场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因而,老师在上课时播放悠扬的轻音乐,幻灯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一幅两只黄鹂鸣叫的投影片复盖在山水画上,并不时抽动片子,这时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两只黄鹂鸟,在不停地跳动,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让屏幕中的远山脚下,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画图,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巧用多媒体,让学生领悟古诗文精髓
小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古诗文语言十分简洁,五言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而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只有借助外界手段,让孩子进入情景,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应巧设台阶,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由于古诗语言精炼,含意深奥,富有韵律,刚进入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较少,加上对瀑布接触不多,因此对诗中的抽象词句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空洞说教,小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理解课文内容就进入不了诗文的意境,就不可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难以形成意象。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声有色地把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就会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诗句的内涵、领会古诗的意境。《望庐山瀑布》课件,创设了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面:“香庐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象万缕紫色的云雾,气势磅礴的瀑布,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的世界里,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这些精炼的语言、深奥的含意具体化,形象化后教学,学生形象思维就以意象运动的形式展开。有学生在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人间。”在这里,课件就充当了形成感知,激活思维的桥梁,起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诗文意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领悟诗的意境才能得到诗的精华。巧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意境,理解诗人构思作品时面对的生活现实和由此而发的思想感情。
1、用录音,渲染气氛。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古诗《早发白帝城》,全诗格调明快,课前我剪辑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在计算机范读课文时播放,这样学生对全诗中的喜悦氛围应有了深刻领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2、巧用投影,赏析语言。古诗的语言精美、凝炼,极具蕴藉。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语言,从而使学生进入诗中描写的意境。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学生知道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师在此可设一问: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呢?学生先后找出词语“千里”、“一日”,句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对于有些词语容易忽略,如“彩云间”、“还”字等词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出示在彩云中的白帝城,并配以音乐。学生通过思考,领悟到“彩云间”告诉我们两个内容:一是写出了白帝城地势较高,这为下文船走得快作了铺垫;二是写李白起程的时间。诗人在曙光初灿的时刻,匆匆地告别了白帝城,足以可见诗人当时心情兴奋畅快。
3、巧用动画,展示形象。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古诗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使之会意、入境、动情。如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可用动
画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这是暮春时节,阳光灿烂,菜圃边围着稀稀疏疏的篱笆。一条小路长长的,伸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嫩绿的叶子缀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树影斑驳。黄黄的蝴蝶飞着……,儿童追赶着……,蝴蝶飞入了菜花……,菜花旁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五、巧用多媒体,使古诗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我在教学《诗的艺术》活动课时,把李白的诗《望天门山》将自己的点拨与电教媒体融为一体,双管齐下。投影片映出的画面是:碧波滚滚的江面上,一叶挂着白帆的小舟正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乘风前进,长江两岸奇峰兀立,气势非凡。录音机同时播放音韵铿锵、节奏明快的诗文朗读。如此色彩绚丽的画面、充满激情的范读、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所描述的内容,而且领悟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激情,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诗中青山、碧波、红日、白帆相映成趣的色彩美,动静结合的意境美,音韵铿锵、节奏明快的语言美,气势豪迈、热爱祖国情感美,也是对学生美的熏陶。像这样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了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总之,多媒体为古诗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支撑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正向着动态化、交互化、高效化发展。
一、巧借网络平台,拓展古诗文教学的空间
校园作为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应给古诗文文化留出一席之地。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小广播中可以时常传出些古诗文诵读吟唱的声音;课前准备时间,特别是语文课,提倡读背古诗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介,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充实古诗文教学的外延:除教材中的诗篇外,可寻找同作者、同题材的作品。还可与生活联系,按时令、节日将古诗串珠成链。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古诗文的出处、创作背景等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除搜集常用的文字材料外,可以搜集以视听信息为载体的视听型材料,甚至立体的情境型材料。力求形式多样,让学生乐而习之。
二、巧用多媒体,让学生乐学古诗文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现场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因而,老师在上课时播放悠扬的轻音乐,幻灯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一幅两只黄鹂鸣叫的投影片复盖在山水画上,并不时抽动片子,这时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两只黄鹂鸟,在不停地跳动,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让屏幕中的远山脚下,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画图,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巧用多媒体,让学生领悟古诗文精髓
小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古诗文语言十分简洁,五言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而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只有借助外界手段,让孩子进入情景,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应巧设台阶,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由于古诗语言精炼,含意深奥,富有韵律,刚进入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较少,加上对瀑布接触不多,因此对诗中的抽象词句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空洞说教,小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理解课文内容就进入不了诗文的意境,就不可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难以形成意象。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声有色地把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就会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诗句的内涵、领会古诗的意境。《望庐山瀑布》课件,创设了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面:“香庐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象万缕紫色的云雾,气势磅礴的瀑布,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的世界里,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这些精炼的语言、深奥的含意具体化,形象化后教学,学生形象思维就以意象运动的形式展开。有学生在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人间。”在这里,课件就充当了形成感知,激活思维的桥梁,起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诗文意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领悟诗的意境才能得到诗的精华。巧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意境,理解诗人构思作品时面对的生活现实和由此而发的思想感情。
1、用录音,渲染气氛。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古诗《早发白帝城》,全诗格调明快,课前我剪辑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在计算机范读课文时播放,这样学生对全诗中的喜悦氛围应有了深刻领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2、巧用投影,赏析语言。古诗的语言精美、凝炼,极具蕴藉。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语言,从而使学生进入诗中描写的意境。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学生知道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师在此可设一问: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呢?学生先后找出词语“千里”、“一日”,句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对于有些词语容易忽略,如“彩云间”、“还”字等词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出示在彩云中的白帝城,并配以音乐。学生通过思考,领悟到“彩云间”告诉我们两个内容:一是写出了白帝城地势较高,这为下文船走得快作了铺垫;二是写李白起程的时间。诗人在曙光初灿的时刻,匆匆地告别了白帝城,足以可见诗人当时心情兴奋畅快。
3、巧用动画,展示形象。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古诗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使之会意、入境、动情。如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可用动
画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这是暮春时节,阳光灿烂,菜圃边围着稀稀疏疏的篱笆。一条小路长长的,伸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嫩绿的叶子缀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树影斑驳。黄黄的蝴蝶飞着……,儿童追赶着……,蝴蝶飞入了菜花……,菜花旁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五、巧用多媒体,使古诗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我在教学《诗的艺术》活动课时,把李白的诗《望天门山》将自己的点拨与电教媒体融为一体,双管齐下。投影片映出的画面是:碧波滚滚的江面上,一叶挂着白帆的小舟正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乘风前进,长江两岸奇峰兀立,气势非凡。录音机同时播放音韵铿锵、节奏明快的诗文朗读。如此色彩绚丽的画面、充满激情的范读、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所描述的内容,而且领悟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激情,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诗中青山、碧波、红日、白帆相映成趣的色彩美,动静结合的意境美,音韵铿锵、节奏明快的语言美,气势豪迈、热爱祖国情感美,也是对学生美的熏陶。像这样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了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总之,多媒体为古诗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支撑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正向着动态化、交互化、高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