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追问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 色
  没有人配得上这夜色
  除了我们
  一生中的某个时刻
  有什么是不能赞美的
  月光照着你
  也照着我
  又有什么是不能坦白的
  就是我和你
  你和我
  月光下的河流
  算算,建造一座城市
  要肢解多少河流?
  “天上,无疑是安全的
  人间的坑
  总是填不平”
  十年后,再没有人这样
  拢着袖子跟我说话
  也渐渐没人跟我
  那样地叹气
  秋天的圓月下
  他沿着一条
  瘦弱的河流
  走得又快又急
  赏 月
  一盏灯熄了再点一盏
  身体内剩余的水分和火
  总是拿着矛盾的解决方案
  四十年了,肉体的盲目
  让我迟迟无法
  从生活的苦海中剥离自我
  此刻,秋风再次带着熟悉的气息
  从江边吹来。我仰望天空
  乌云中有些淡黄的光,正在溢出
  一枚月亮到达江心
  一枚橘子还在被女儿
  反复漂洗
  崖 柏
  一串珠子是逻辑的产物
  比如佩戴者深爱的这串崖柏
  首先,它是八百里太行山中
  一窝鼹鼠的垂青之物。
  其次,它是巨石从身体内
  伸出的一条板凳
  供苍鹰收翅,白云定踪。
  最后,它也是个命
  一条七尺汉子,血肉之躯
  悬崖下摔得筋骨粉碎
  当然,我也可以不写
  这么残忍。一串珠子戴在
  皓月般的手腕,芬芳之气
  令人气爽。一串崖柏的确是
  大自然的精魄。金钱豹
  月下撒尿标记
  五灵脂经年累月汇集
  从它身上,你一定闻得到
  危崖上仙气纵横,花开自在
  你戴着它走在闹市,就如
  行走在深山大庙
  诸神瞩目,百兽无影。
  一万个公主
  切莫跟神灵祷告
  我只是想要个女娃娃
  谁也无法揣测上苍旨意
  他坚持要赐我一位公主
  人间真令人缠绵
  我的公主每天
  用十种颜色都无法涂完
  她早上起来第一件事
  仔细地刷那颗蛀牙
  然后再吃几个透明糖果
  她平日里最爱和我静坐
  秋风中的一张大桌子
  三角梅在窗外开了很久
  蓝雪花枝条零落
  她画她的公主,我写我的诗
  这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游戏
  她画着一万个公主中的
  某一个
  我写着一万首诗中的
  某一章
  【吕斐,高校教师,曾出版诗集《凝固的碎片》。】
其他文献
摘 要:政商关系涉及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以党政为出发点和主导,以企业和企业家为落脚点、归宿点和效果评判目标。从企业和企业家角度出发,参照企业文化建设同心圆和结构层次进行思考和谋划,政商关系可分为:表层关系——关系形式,浅层关系——关系行为,深层关系——关系制度和机制,核心关系——关系文化,使“亲”“清”关系表化于文、外化
期刊
读温雄珍的诗,总有一种幻觉在牵引着我们。这种幻觉既有神话的成分,又有宗教的成分;既有想象的成分,又有经验的成分。这几种成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温雄珍诗歌里想象的经验与经验的想象的完美组合。  说到温雄珍诗歌里的“想象的经验”。我以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经验表达。以温雄珍的《木枷诵》为例:“雨,此去十年,五十年,或更久/现在由熏黑的屋顶发岀回音/你无从理解一段椽子的密度/像无从理
期刊
她的直觉那么好,从不需要地理学准备,从不依赖导航系统,就清楚自己要往哪儿去。  我说的是琬琦写散文。  她詩人出身,散文比小说写得稍少一些。  她甚至不愿意花上那么一点心思,去探究一下自己这个直觉,究竟有多少暗合伯格森“艺术直觉”那套理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这让我有点生气,可能主要还是嫉妒吧。  直觉带她上路。上帝多么偏爱啊,她现实的世界那么小,直觉的世界那么大!  她居住在一所中学校园,这
期刊
满洲建立集团部落,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殖民地(满洲)消灭抗日军队和限制人民自由活动的一种政策……现在如不加以破坏和阻止,抗日军就必然灭亡。——《军队政治指导员及共产党员普通政治常识》,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政治部  日伪统治东北期间共建设集团部落13451处。1936年,伪满洲国在黑龙江省珠河县蜜蜂乡实施集团部落政策,毁灭54屯,归并3219户12585人,捣毁房屋4101座。——《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
期刊
《广西文学》于1951年6月创刊,至此,在新中国第一批文艺期刊版图中便占有了一席之地。作为老牌省级文学期刊,《广西文学》迄今已走过七十个春秋,这七十年中,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巨变,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同时,肩负着培育文学新苗的职责,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家作品。一家杂志承续着一个地方的文脈,而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对于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来说是功德无量的。七十年岁月中,刊物有两个“之一”更值得自豪,
期刊
诗人,一直在为心灵的真实而推理,作为既写诗歌又写评论的陈一默,她那凌厉而又不乏细腻的笔触,不断向人们展示出她对历史与社会的洞察力。她很注重为心灵的真实“立法”,特別是她为心灵真实所执意构筑的可见、可听、可感、可思的空间,让东方的源流在其中欢畅地穿行与流淌。不管是涉及历史的光芒还是经验的印迹,她善于运用疏密有致的语言气息、意韵与节奏,呈现出为心灵“立法”的诗意案底,完全摆脱了为某个理念而陷入逻辑法则
期刊
刘星元的人和文并不统一,他在人群中并不显山露水,没有年轻作家素常昭彰个性、构筑自己与众生不同的文青之气——为人宜正,为文宜狷。他把不同之处都渗透在了文字之中,将未曾彰显于物理世界的一切,投放成文学世界里一个个意识和思维的沟壑山峰,从中凸显的独立、深邃、孤独、沉重……都给人以与其人不同而令人惊讶的印象。  刘星元的文章切入点多是细微之处,尘土一样的屠夫、买来的外地媳妇、一柄历经劫难的剔骨刀、一张功用
期刊
編者按  2021年5月14日,由广西文联、贺州学院主办,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等承办的“网络文艺的时代声音与百年梦想暨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建设研讨会”在贺州举行,区内外评论家、学者、作家就网络文艺的时代性与精品化、文艺评论如何促进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现择其佳篇刊登以飨读者。  202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在过往二十余年的发展基础
期刊
说起来,林长芯也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但读他的诗却总感觉他童真未泯,这恐怕和他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关。《春夜漫笔》里,“我”在“春夜”和“雨水”中感到“百无聊赖”,一面嗔怪“油菜花少不更事”,一面期待着富于生机的“春耕”与“青草”。《邻居的卡农》中,“我”将“玩具”丢在一旁,一边回想着“幽兰的童年”,一边静静地领受着“光阴,爱”。《在红薯地》里,“我”陪着“土地里/那些野孩子”一起说话、一起沉默。
期刊
深夜,读陶丽群的文字时,我会不时想起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一幅摄影作品:一棵黑色的树,枝干纠结、缠绕,枝叶之间形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在寂静中互相拉扯,那种巨大的张力犹如黑色火焰,直刺天空;就是这样一棵树,它的背景,是无垠的旷野,和旷野尽头那一座白得刺目的荒山。  陶丽群的散文《凛冬》,无疑就是一则荒野寓言。  这则荒野寓言来自一个名叫“凛冬”的活物——是的,在陶丽群的笔下,凛冬不只是一个季节,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