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保养与误区(一)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赵红军,陕西中医学院毕业,中医执业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会员、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会员。从事中医针灸临床近20年,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治疗,可使患者在一次针刺后瘫痪肢体即可活动,为针法一绝。作者将他的临床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汇编为《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一书,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我们特此选载,以飨读者。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于全人类共同杀手的心脑疾病,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征服它们吗?不是没有办法,思路必须改变,不要等到疾病发作的时候乱了手脚,已经酿成惨痛后果的时候才捶胸顿足。未雨绸缪,平时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 中风偏瘫与A型行为? ◎
  
  中医很重视情绪和心理对疾病的影响,五行养生要求医生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判断他容易患哪些疾病,并提出建议如何预防。
  好多冠心病和脑中风的急性发作都和情志的异常波动有关。“怒伤肝”、“喜伤心”,我们都知道大怒的坏处,却不知,“大喜过望”也有危险。大笑不止会耗伤心气,而心气一旦涣散,气血的运行就会失常,就容易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研究发现,中风偏瘫患者大多为A型行为,也叫A型性格,就是寻常人们说的急性子和急脾气,比其他性格患偏瘫的比率高出近5倍左右。
  A型行为的平时表现是:①为取得成绩而努力奋斗,事业心强,自信,有竞争性,雄心勃勃;②易激动,发火,不耐烦,倔强,善辩;③时间紧迫感、紧张,好支配人,坚持己见;④言谈举止粗鲁,心直口快,健谈,敏感;⑤对自己的工作职务过度提出保证,意志坚定;⑥精神旺盛,过度敌意,事事热心,开朗大方。
  A型行为的人在人际关系紧张、过度警惕和受到挫折,以及争强好胜心强但又缺乏满足感时,大脑皮层就会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更容易使脑血管受到损害而引起中风。
  如果平时不注意情志的调摄,情绪波动太大,即使找再好的医生治疗效果也会有限。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
  
  ◎ 为什么把脑血管病叫中风?◎
  
  中风最初是中医的病名,指各类脑血管病所导致猝然昏扑、不醒人事,伴随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至今西医仍沿用这一叫法,把各类脑血管病统称为脑卒中、脑中风。为什么脑血管病叫中风呢?脑血管病真的和“风”有关系吗?
  风有内风和外风之分,脑中风有“真中风”和“类中风”之别。外风即外感六淫之风,“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寒不仅可以引起感冒,风邪直接侵入身体内部,还会引发内脏较为严重和凶险的病变。临床见到许多面神经麻痹患者,口眼歪斜,其发病原因就和感受风邪有关。但如果暴感风寒,病邪直入于里,引起脏腑气血的急剧变化,经络闭塞,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医则称之为“真中风”。
  内风多指肝风而言,五脏气机逆乱皆可产生内风。因为饮食不慎、劳逸失度、五志过极等原因,使人体内部气血运行失常,甚则逆乱上冲于脑,引发猝然昏扑、肢体瘫痪、震颤抽搐等症状,因为其病状与风邪致病有类似之处,因此称之为“类中风”。《黄帝内经》把中风病按病状分为五脏之风,临床尤以肝风为常见。“怒则气上”,如果遇事恼怒,肝火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血压就可迅速升高,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不论外感六淫的外风,还是饮食劳逸失度、五志过极的内风,对于脑血管病的发作皆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一般而言,脑血管病的发作多为外风引动内风所致。正是由于平时的作息失调,本就有头昏眩晕、肢体麻木等病症,再突然感受风寒等外邪的诱发,气血更为逆乱,疾病就表现了出来。我曾经治疗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性,暑月天气炎热,睡觉时屋顶开着吊扇,头顶开着台扇,脚前面还开着一个落地扇,彻夜狂吹,结果第二天就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了,一查CT是脑出血。临床遇到许多脑卒中患者,仔细询问他们除了平素就有高血压、高血黏度等病症外,好些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感受风寒外邪的病史,这是对脑中风和“风”有关的有力说明。
  掌握了脑中风的病因病机,对临床治疗和预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上肢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难点所在,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了祛除风邪。如果治疗脑卒中只知道活血化瘀,而不知如果有风邪闭阻经络,不祛除风邪的话,再多的活血药其实都是徒劳的。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凡是发病早期及时祛除风邪的,大多不会遗留上肢瘫痪的后遗症;而如果忽视了风邪这个病因,则往往会贻误病机,甚至永久性地落下上肢和手指的残疾。
  
  ◎ 锻炼要避风寒 ◎
  
  据调查发现,大约有25%~35%的初次中风患者会在3~5年内再次病情复发,这和康复锻炼的方式不适当有关,尤其和感受风寒外邪有密切的联系。大多数患者急于使病情康复,每天一大早就出门运动锻炼,不避寒暑,但却不知道气温过高和过低都是不适宜锻炼的。血管也具有“热胀冷缩”的通性,尤其在寒风凛冽的天气,中风病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本就较差,一遇风寒侵袭,气机闭塞,气血循环受阻,极容易发生瘀阻,如果平时血粘度高、血压高的病人,使发生中风和病情复发的几率都大为增加。
  2006年诊治过一位脑中风患者,因为喜欢运动,患病后肢体功能稍有恢复,就不避寒风酷暑又开始那些较为剧烈的运动了,对于我的劝告很不以为然。2007年的冬月,天气特别寒冷,大家都还没有起床他就又出去晨炼,结果倒在了马路边上。等有人发现他的时候已经口吐白沫,不能说话,做CT被诊断为脑出血,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寒冷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大敌,每年入冬前天气骤然变冷的时候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特别注意保养。古人讲:“避风如避箭”,《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定要做到:适时增加衣服御寒保暖、尤其要注意保护面部和四肢末端,鞋袜要暖和,外出时要戴保暖手套;不剧烈运动,不能猛呼气,少做低头、弯腰运动,以免引起脑部缺血、昏厥。还可以在入冬前进行一些有规律的室外活动,使心脏和大脑血管对寒冷能逐渐适应。这些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都是很有裨益的。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容易疲倦,常出现头晕眼花现象,脸色苍白,指甲色淡无华,月经不规律、经量多,指甲脆、易碎,皮肤干燥、角质化,四肢冰冷等等……你如果符合其中4种以上的情形,姐妹们,马上查查自己是不是贫血啦。  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家里妈妈或者是姊妹,平常都会不约而同的吃些阿胶、龙眼之类的食物,再不然,超市里摆的那种红袋装和绿袋装的阿胶枣,我看也有很多女生买。我们家,小时候我就记得,我妈有炖过乌鸡,里面搁些什么不记得了
期刊
退休之后,我在网上写些博客,把自己几十年的从医心得写出来,一是作为一种消遣,二是想借此帮助那些在迷茫中寻求就医却苦于没有途径的人。没想到,我的博客受到大家的欢迎,每天有几万人浏览,并且纷纷留言给我。这里面有患者的咨询、病友的交流,也有对我的鼓励。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高兴。现在每天我都要上网回复网友们的问题,不然就觉得这一天缺少了一些什么。  在患者的询问中,很多是关于怎么用艾灸治病的,看来大家都非常
期刊
动作要求    【步骤】  ①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马步”,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图7-1)  ②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顺势头稍向左转,怒目奋力。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  (图7-2)  ③随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左右交替进行。反复十数次。(图7-3)    动作要求    【要领】  该动作需要长时间扎马步,因此第一个要点
期刊
肿瘤治疗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困难?就是因为肿瘤有一个异质性。就是说,一个肿瘤里,不同的细胞群之间的生物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有时候一个方法把这些细胞杀死了,另外一些细胞又起来了。也就是说,患相同的肿瘤,比如说肺癌,不同的个体之间,其基因突变谱差异很大。为什么同样的治疗,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呢?中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同病异治。病理上认为是同样的肿瘤,生物学上却有很大的不一样。看起来是大肠癌,
期刊
编者按:前几年,本刊曾刊登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连载,后蓝晟老师赴香港传播太极拳,并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深研太极智慧和水性太极拳。近几年,不断有读者致电或来函,希望能继续看到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文章。经本刊联系,蓝晟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专为本刊读者撰写了《深悟太极拳》系列连载。本刊从2011年起,陆续刊登。为更好的互动,读者可通过电邮lansheng1234@sina.com与作者联系(来
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通过300多例病例的观察,发现艾条温和灸对于延缓衰老及防治原发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温和灸防衰老主要选取任脉的神阙、气海、关元,督脉的命门、大椎,膀胱经的膏肓、肾俞、志室等穴;艾灸防治高脂血症主要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任脉的神阙,神阙即肚脐。  温和灸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找一个杯子装约1/3的水放在身边备用;第二、把需要的穴位定好,用红笔做一个小标记;第三、点燃艾条,
期刊
在沪小居,见到了上海瑞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冯建民教授。冯老师专注于人工关节、关节镜、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研究,曾去日本、澳大利亚留学进修,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方面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冯建民教授承担了若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如今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股骨头坏死已经成为当今常见的疑难病症,致残
期刊
作者简介:方和谦,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在筹建北京市中医院及各综合医院中医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担任“西学中”及中医医案专修班授课老师。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今年86岁,经常有人问我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
期刊
编者按:前几年,本刊曾刊登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连载,后蓝晟老师赴香港传播太极拳,并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深研太极智慧和水性太极拳。近几年,不断有读者致电或来函,希望能继续看到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文章。经本刊联系,蓝晟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专为本刊读者撰写了《深悟太极拳》系列连载。本刊从2011年起,陆续刊登。为更好的互动,读者可通过电邮lansheng1234@sina.com与作者联系(来
期刊
动作要求    【步骤】  ①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图4-1)  ②头部微微向右转动,两眼目视右后方,同时两肘带动两肩向后扩展,胸廓随之扩充,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图4-2)再缓缓转向左侧,目视左后方稍停顿,转正。  ③左右互换,反复进行。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颈椎、腰椎病患者可加练该动作100~500下。  (图4-3背面,图4-4侧面)  【要领】  本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