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拳(上)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前几年,本刊曾刊登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连载,后蓝晟老师赴香港传播太极拳,并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深研太极智慧和水性太极拳。近几年,不断有读者致电或来函,希望能继续看到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文章。经本刊联系,蓝晟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专为本刊读者撰写了《深悟太极拳》系列连载。本刊从2011年起,陆续刊登。为更好的互动,读者可通过电邮lansheng1234@sina.com与作者联系(来函亦可,由编辑部统一转给作者)。作者除通过电邮直接回复读者疑问外,还将在本连载中做相应的答疑。
  
  太极拳——太极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气神的智慧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念、太极修养。教是传承、传递、传播、传人之意,指的是过程;化是融合、混化、铸造、启迪之意,指的也是过程。教化的指向是人心,目的是让人心与圣贤为伍,牵手经典,亲近自然,净化身心,改变参照系,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变成自由自觉。
  有关太极文化的更全面的内涵,可阅读本人编著的《太极拳与人类文化》、《太极拳经典著述选读》、《太极拳发展简史》等著作;更应该阅读笔者恩师王壮弘老师口述,本人和师兄整理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和王壮弘老师亲自撰写的《太极拳的智慧》等著作。
  有的老前辈不主张写书,因为功夫到了一定阶段,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甚至“以今(天)否(定)昨(天)”;不过,这只是进入了有无境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处在有为境界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语言表述的,也应该有入门的教程,这样,学者才能有路径而行太极之道啊!
  在进入太极之道的时候,让我们简单的梳理一下太极拳的起源、基本要旨和太极智慧吧!
  
  
  太极文化的起源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五千年。这期间,所孕育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宛如支撑中华大地的三大支柱,日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与之亲近,从中汲取生命智慧,寻找到成就事业的活力源泉。
  太极拳的诞生,源于中华核心思维和思维模型——太极——伏羲“一画开天地”,画出了震古烁今的太极图,从此中华有了核心思维;周文王推演八卦,使得中华后代子孙能以六十四种思维模型来认知世界;孔子注解《易经》,给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模型安上了翅膀(十翼)。孔子还给中华核心思维命名了一个名字——太极。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此,太极这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智慧,融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的真正软实力,并细雨润无声的营养了儒学、道学、佛学、中医、风水、书画、武学,乃至中国人日常的发明创造,比如,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阴阳互济、毛笔的一硬一软、筷子使用时的一动一静、中国书法的折叠往复、中国画的“意象”气韵、中国菜之煎炒烹炸的恰到好处、太极剑之剑穗和剑身的一刚一柔等等;甚至,还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人民的行为方式、生活习俗……
  有了太极这个思想,一定会诞生独属于中华的武学文练之大智慧——太极拳。
  而太极拳的创立者们,在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模式光芒的照耀下,以河洛之理为依托,汲取佛家《易筋经》、《洗髓经》内壮之髓核和明心见性之精微体验;归纳儒家太极之理论内核和修身为本的心性学说;採撷道家天人合一的主张和炼气养性之方略,并以天地为师,法天择地,道法自然,象形取义,终于酿造出震古烁今的太极文化——我们将之归纳为太极拳架(动作招式)、太极内功心法(神意气之内在修为)、太极道统(儒释道文化和太极理论)——含三为一是太极文化的重要特征。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创始人为无数个“张三丰”——历代的太极拳实践家和实践者。
  笔者的一位师兄,根据恩师王壮弘先生的论述,对张三丰创拳之过程做了如下论述:
  三丰这个“丰”字,是“豐”的简体字,也是当时就有的俗字,三横中间一竖,三横是“乾三连”的乾卦,中间一竖断开三连,成“坤六断”的坤卦,“丰”其实是简化了的乾坤。“三”代表“天地人”,“丰”代表“乾坤”,从“三丰”即“乾坤天地人”的意义来说,“三丰”实际上是宋明一个“道的符号”多于是一个“人物”的意义。
  其实,追究太极拳到底是何人编创并没有实际意义。太极拳是根源于中华乾坤天人文化,根源于中华儒家、道家、佛家、武学、医道而混化形成的一门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唐宋禅学和宋明理学成熟之后,结合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与道有关的思维方式而发展出来的。
  太极拳是“儒家太和拳”。
  太极拳是“道家无为拳”。
  太极拳是“佛家如是拳”。
  太极拳是“医家治未病拳”。
  太极拳是“武家十三总势拳”。
  
  名相是太极拳,而本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的结晶。
  见相非相乃得大自在、大智慧、大解放。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练太极拳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体悟“空”。如何体悟“空”(亦要最终证得空而不空的境界)可向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学习。   孙悟空的名号是“悟空”,其实,象征着取经之路(喻我们人生的修炼或太极功夫的修炼)就是悟空之路。如何悟空呢?最好的途径是思维悟(思维修),这其中,通过思维(参话头,明白道理)消灭我执,消灭人的贪嗔痴慢疑尤其重要,不消除这些,人的思想就会偏颇,就会大闹天空,搅乱头里面人的天
期刊
专家介绍,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春秋两季发生,春季为多,通常由花粉、柳絮等引起,也叫做“花粉症”,多与室外的环境有关。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其过敏因素包括:尘螨、霉菌、动物皮屑、草木花粉、食物及其它化学物质等,多与室内的环境有关。  专家指出,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大危害”,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
期刊
作者简介:  张镜人,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暨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医科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1995年被评为上海首届名中医,1996年荣获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奖,为解放后上海中医药发展奠基人之一。2009年
期刊
★ 按摩腰部  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0下。可温补命门,健肾纳气。  ★ 刺激脚心  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擦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搓300下。中医认为脚底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疏肝明目、清心灵神、促进睡眠、强身健体、预防早衰。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头顶痛有一定疗效
期刊
〖问 题〗    我平时身体很好,2009年体检时发现谷丙转氨酶为85u/L,甘油三酯为2.78mmol/L。2010年体检时,谷丙转氨酶为96u/L,谷草转氨酶为41u/L,甘油三酯为3.09mmol/L,总胆固醇为4.8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94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0.9mmol/L。医生建议定期随访。根据近年的检查结果,我发现一些指标在递增,且连续3年我都查出有脂肪肝。体
期刊
临床资料表明,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职位、高风险、高压力的“三高白领”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其中以企业高管人群的身体透支现象最为严重,其次为媒体、证券、保险、销售、律师、教师行业,许多人还是中青年就早早地出现了健康问题,且在猝死患者中所占比例很大,到底是什么夺走了白领的心脑健康呢?  不久前,国内一次面对白领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领的健康问题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工作压力导致的失眠、情绪紧张等神
期刊
容易疲倦,常出现头晕眼花现象,脸色苍白,指甲色淡无华,月经不规律、经量多,指甲脆、易碎,皮肤干燥、角质化,四肢冰冷等等……你如果符合其中4种以上的情形,姐妹们,马上查查自己是不是贫血啦。  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家里妈妈或者是姊妹,平常都会不约而同的吃些阿胶、龙眼之类的食物,再不然,超市里摆的那种红袋装和绿袋装的阿胶枣,我看也有很多女生买。我们家,小时候我就记得,我妈有炖过乌鸡,里面搁些什么不记得了
期刊
退休之后,我在网上写些博客,把自己几十年的从医心得写出来,一是作为一种消遣,二是想借此帮助那些在迷茫中寻求就医却苦于没有途径的人。没想到,我的博客受到大家的欢迎,每天有几万人浏览,并且纷纷留言给我。这里面有患者的咨询、病友的交流,也有对我的鼓励。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高兴。现在每天我都要上网回复网友们的问题,不然就觉得这一天缺少了一些什么。  在患者的询问中,很多是关于怎么用艾灸治病的,看来大家都非常
期刊
动作要求    【步骤】  ①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马步”,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图7-1)  ②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顺势头稍向左转,怒目奋力。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  (图7-2)  ③随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左右交替进行。反复十数次。(图7-3)    动作要求    【要领】  该动作需要长时间扎马步,因此第一个要点
期刊
肿瘤治疗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困难?就是因为肿瘤有一个异质性。就是说,一个肿瘤里,不同的细胞群之间的生物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有时候一个方法把这些细胞杀死了,另外一些细胞又起来了。也就是说,患相同的肿瘤,比如说肺癌,不同的个体之间,其基因突变谱差异很大。为什么同样的治疗,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呢?中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同病异治。病理上认为是同样的肿瘤,生物学上却有很大的不一样。看起来是大肠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