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真能“去病”?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有座五泉山,五泉山上有座霍去病的雕像。据这几天新媒体报道,经年以来,雕像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每月不下千人。来干什么呢?人人来一番“花色摸”,从头摸到尾,一寸也不能漏掉,据说这一摸,就能“去病”消疾呢!
  霍去病不是什么神医,而是西汉一介武将。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作为汉武帝的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八百人歼两千零二十八人,俘匈奴相国,杀单于祖父,受封冠军侯,确是个骁勇武夫,但与悬壶治病没一毛钱的干系。那么霍去病没病没灾是个寿星嗎?恰恰不是,仅二十四岁他就得病而死——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沙场勇将,仅仅因为名字中的“去病”二字,竟然被日摸千回,难怪网上有云,这会使古人辛弃疾、曹无伤等人都“很紧张”啊,因为他们的大名之中,均有康健无恙之意呢!
  霍去病雕像的“千人之摸”,当然是“摸错了”,但这样一类的“搞错”,岂止一个五泉山上。每年的大年初五,要迎“财神”吧,于是华中某大城市,年年到了这天,几十万人跑去归元古寺,烧香磕头求发财,祈求一年好进账——于是有识之士,闻之见之,“连下巴都笑掉了”。笑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啊,归元寺只是佛庙,菩萨之所在、佛门之圣地,那财神爷呢?叫做赵公明赵公元神的那位,乃道家的神。几十万人半夜起来跪倒在佛堂之外,去拜敬道教之神,那不是走错了庙门拜错了菩萨又是什么?
  较真说起来,把一个二十四岁早逝的武将,当成健康长寿的神明来“摸”,或是将一个手不能缚鸡的文人,当作为民做主的靠山来拜,“错”得还不算十分离谱。真正“搞错”了的,是几年前中原某地有一个“土地庙”,里面供的并非神仙菩萨,而是那个县的县长。为什么要把官兒供起来呢?因为年逾七旬的农妇匡元秀,女婿被人打断了腿,医药费要四万多元,她哪里拿得出啊,又听说县长是个好官,做了不少善事,可她怎么见得到县太爷呢,所以只好把他供起来,求他为民做主,普度众生,解她一家危难——不管怎么说,这个县长咱们是“供错”了的,他是人民的公仆啊,不是群众来“供”他,而是他理应时时处处将百姓供奉在心中最神圣无上的地方,这才对,才没有“搞错”呢!
  【选自东方网】
  插图 / 霍去病真能“去病”? / 罗 杰
其他文献
中央纪委专题片《巡视利剑》第四集播出,其中披露了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被中央巡视组揪出的台前幕后。据介绍,王保安涉“家族式腐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构筑“王氏家族”。王保安的弟弟当中,老二老三从政、老四经商,他为二弟和三弟提拔使用打招呼,又为四弟谋取巨额利益。  王保安先后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三个部门任职。2015年10月,中央巡视组巡视国家统计局时,发现了他在财政部期间的问题线索,
期刊
美国的经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个奇迹。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后的十二年里没有宪法,没有总统,也没有政府和司法机构,《美国宪法》1788年6月21日生效后,美国政府和司法机构才逐步建立起来。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快速发展,得益于美国人的商业精神,正如美国一句谚语所讲“美国的事情就是生意”,而自由商业精神的培养更是从娃娃抓起。    《華尔街日报》2017年8月9日报道称,美国青少年金融教育中心在
期刊
反腐题材脱口秀节目《武松来了》近日曝光了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欧林高的腐败案例。身为中共党员,欧林高却自称信佛。更荒唐的是,他安排企业在当地古寺建设项目中标,事后收取感谢费一百二十万元。面对镜头,欧林高竟然说:“他的油是榨不出来的,你不要他的钱,不要白不要。”  那些声称信仰宗教的官员,真的把宗教视为自己内心认同的信仰吗?恐怕未必。欧林高的腐败案例就告诉人们,一些官员声称信仰宗教,无非是把宗教视
期刊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在另外一所“学校”也有两位特别好的导师。  一位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识字,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九十五岁。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但是她一辈子都在这里。她的个子只有1.56米。我们黄河边的麦地三里路长,她割麦子的速度是最快的,1.78米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她晚年时,有一次我跟她在炉边谈话。我
期刊
“贪不择所”  贪官收贿的地点,据说千奇百怪,有在地下车库“接头”的,弄得像谍战片一样;也有去桑拿会所“交割”的,那真格是“坦诚相见”,一点遮掩也没有啊!当然更多的是在官府的办公室,如落马的某副市长,“坐到办公室就是收钱,那甚是爽啊”;又如刚披露的黑龙江肇东市委原书记趙胜利,就在办公室收了多笔贿款。  但这个赵书记,光办公室收钱还不过瘾,就是到了中央党校去“深造”,仍然“笑纳”不止——商人李田有为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8月下旬,拥有百余家分店的中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海底捞处在了“生死攸关”的境地。  厨房里污水横流、老鼠乱窜、扫垃圾的簸箕放洗碗池中清洗、餐用漏勺掏下水道……这是两名卧底了四个月的法制晚报记者在中国最具明星光环的餐厅后厨拍摄的真实一幕。卫生堪忧的中餐馆后厨  在普通公众的口头禅里,好吃又地道但卫生条件不佳的小馆子往往被形容为“苍蝇馆子”,这大概代表着,很多人对中餐馆后厨的印象。
期刊
1931年7月的一天,北大文学院举行考试,第一考场的主考官是新聘教员钱玄同。考试期间,钱玄同因为感冒打了几个喷嚏,没想到却惹上了麻烦。    考试成绩公布后,北京市政府的一位议员怒气冲冲地找到校长蒋梦麟说:“我要举报钱玄同。”蒋梦麟不知就里,议员从怀里掏出一张考卷,狠狠地掷在桌上:“我儿子考试不及格,就是因为钱玄同在考试时打喷嚏,影响了他的情绪。”蒋梦麟哭笑不得,但他没有马上与这位议员理论,而是客
期刊
人的一辈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单调重复的,诸如吃喝拉撒睡,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毫无新意。有段时间,尤其嫌吃饭很乏味,很耗时,每日还要吃三餐,真是麻烦之至。于是忽生奇想,要是能把一辈子吃的饭,一次性吃完,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愁吃饭,再也不为一日三餐所累,专心致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中间没有间隔,不被打断,那该多轻松,多美?  上帝笑着说,可以啊,我满足你。  真是太好了。  那就从最令人头疼的吃饭开始
期刊
“溺爱”是娇生惯养的代名词,而娇子如杀子,所以“溺爱”的罪名可大了。而“溺爱”的相反词是严厉,这就出现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出现了“狼爸”、“虎妈”和“鹰爸”:狼爸的“一天三顿打,孩子上北大”,虎妈的教女十大戒律,鹰爸让四岁小孩子在冰天雪地裸体跑步。他们这些做法迎合了一部分中国父母们急切的“望子成龍”的心理,受到某些人的欢迎。  我庆幸我的父輩和祖辈没有他们这种棍棒式理论,他们的溺爱让我度过一个幸
期刊
老秦是单位的“笔杆子”,作品几乎登遍全国各大报刊,称得上全县知名。最近,年近半百的他心事重重:单位即将进行人事调整,拟提拔一批中层正职,他这个副主任在研究室主持工作已有八年,該把“副”字去掉了吧。  二十年前,老秦从几十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当时最年轻的部门副职。虽然研究室的工作不显山不露水,强度还不小,年纪轻轻的老秦仍然感到春风得意。特别是在民主测评环节,他高居榜首,更让他既自豪又感激,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