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1-01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深入开展,“高效”成了评价课堂教学的“代名词”,新的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教师要会上课,而且要求老师要上好一节课,然而一节课的“好”与“坏”取决于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也就是教学效果。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样的?学生一节课学到了什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多少?值得我们教师反思。构建高效课堂,所谓“高效”笔者可以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有一些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归到主体地位,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参加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会思考,会动手操作,会用语言表达,会自己探究问题等。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敢放手,勇于放手,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也就是相信自己。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堂教学的享受者。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高低就是看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了多少。因此,课前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预习知识情况的掌握。因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以及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新课前,做一份小检测,通过它去发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中的《花边有多长》一课时,我课前检测发现学生通过上节课《游园》的学习后,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宽)×2这个计算公式。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进行修改。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学目标的出示尤为重要,一节课我们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这其实就是教学目标,而评价这节课的最终教学效果也就是看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教学目标的出示让老师明白自己本节课的任务,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教师对教学做到了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出示教师可以写在小黑板上,也可以口头说明。
  四、营造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考学习
  要构建高效课堂,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当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真实想法,而其他学生可能从这些想法见解中受到启迪,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作为教师,我们不怕学生说错,而是怕学生不说,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对学生提倡的课堂主旨是:“只要你能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真实想法,你就是最棒的!”,只有这样开放的课堂言论氛围,学生们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才勇于表述自己真实的知识辩解。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允许其他同学质疑,相互探讨。这样的学习氛围远远高效于教师直接告诉“为什么”、“照这样做”。这种相互探讨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其实是学生自己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展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使课堂更具有高效性、真实性。
  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教师的教学面对的活泼可爱的学生,而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命的个体,他们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些个体差异,才使课堂具有真实性、高效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那么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于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说出他们的见解与看法,而我们老师应该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分析产生的困难与错误应及时耐心的引导讲解。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那么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也就要求教师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个性化。
  六、强化训练,高效升华
  构建高效课堂,合理的训练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实践检验的根本,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得以检验,训练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有层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而制定,不应该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而应是有层次的,开放的,现实的,多样的。教师在课堂训练的设计上应注意形式各异,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去制定练习,使学生根据练习,作业巩固已学知识外,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高效课堂得以升华。
  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对广大教师的一大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理念,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努力去探索,实践高效课堂的构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基础学校和高等学校,英语均作为主要外语来学习,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远不说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人口将英语作为母语和官方语言来使用,就说英语作为网络世界通用语,就能看出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课程非常必要,因为课程的本质目的在于指导课程实践,解决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而其与教学论交叉并列的重要地位及其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进一步对这种必要性进行了论证。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摘要】与以往相比,现如今学龄儿童接受正式英语教育的时间已经大大提前了,全国大部分小学都已开设了正式英语课程,但各地的教学效果却参差不齐,最突出的问题是造成了学生会写不会读的“哑巴英语”的顽疾。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生年龄小、爱玩爱动的特点后,旨在寻求一条最贱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途径,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关键词】小学 英语口语 优化途
【摘要】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良好的语感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英语交际能力。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谈了四点看法。  【关键词】语感 培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8-01  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弱,不少学生学得吃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