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异步轧制及退火处理对CrCoNi中熵合金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影响

来源 :塑性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1.0、1.2、1.4和1.6的轧制异速比对高温退火Cr Co Ni中熵合金进行室温和深冷异步轧制,并对轧后的材料在873、973和1073 K退火处理0.5 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轧制态样品进行微观表征,发现轧制态合金晶粒尺寸随着异速比增加而减小,且存在明显的孪晶。室温异步轧制实验显示,轧制后轧制态和退火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均随着轧制异速比的增加而增加。深冷轧制制备的材料具有比室温轧制更高的强度,但深冷轧制过程异速比对材料强度影响不明显。在深冷异步轧制过程中,由于内应力和轧制缺陷的累积使得异速比强化有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黄酮的降糖作用,以竹笋加工剩余物中笋篼为原料提取黄酮类物质,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对笋篼黄酮(flavonoids from bamboo shoot processing residue,BSDF)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27∶1(mL∶g)、提取时间66 min,此条件下最优提取率为0.33%。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BSDF中碳苷类物质主要有4种:夏佛塔苷、白杨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苷、芹菜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盲人的需求。针对目前市面上导盲杖不够智能以及没有考虑到盲人多方面需求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智能导盲杖。该导盲杖利用激光雷达来探测离障碍物的距离,并且配有光、温度感应装置,报警装置,存储零钱的装置,以及万向轮,GPS模块。相比市面上传统的导盲杖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细晶制造一般指通过各种制造技术与工艺将构件中粗大的宏微结构进行细化,促进细晶组织、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加工性能的空间分布均匀性,减小构件局部形性协同离散超差,提升金属构件整体服役性能。典型粗大组织包括柱状晶、树枝晶、金属间化合物和网状共晶等。细晶制造具有重要科学和工程意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行业、海洋船舶和基础建设等领域,其关键技术是实现金属细晶结构调控工程化。细晶结构调控工程化的主要方法有细晶凝固和固态变形,前者为重点论述内容。在细晶结构调控工程化的机理/理论或高效细化剂方面,研究工作取
通过改变传统的蠕变试验方案中试验应力采用绝对值的方法,提出将试验应力与材料在时效温度下屈服强度的比值(应力因子)作为施加应力标准的方案。为探索应力因子的影响规律,在130~150℃的时效温度下,分别开展了7150-T77态铝合金不同应力因子(0.3、0.5、0.7)与350 MPa绝对应力下的蠕变时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因子的增大,7150-T77态铝合金的蠕变量增大而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当应力因子相同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量趋于相等。且应力因子的变化会使蠕变量产生显著的差异,说明材料所受应力与
通过应力松弛实验、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观察并研究了不同初始应力水平和温度条件下7B50铝合金的拉伸和压缩应力松弛、时效析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 表明:拉伸和
天馈线是无线发射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无线电发射技术中对天馈线的要求非常高[1]。要保证安全、可靠、高质量播出,不能出故障、不能停播、不能发生安全事故就要考虑天馈线系统的安全,需要对天馈线系统的监测、监管。单位在下属台站引进了一套天馈线智能监测系统对天馈线进行远程监测、监管,本文主要介绍此天馈线监测系统的整体功能。
采用冷轧和低温时效工艺制备了AA6061带材,测试了带材在室温和深冷温度(-100℃)下的拉伸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带材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轧制压下率为50%、120℃时效30 h的带材,其深冷拉伸极限抗拉强度与室温拉伸极限抗拉强度的最大差值为37.7 MPa,最小差值为140℃时效30 h时的2.1 MPa。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深冷性能先增加后降低。试样在140℃下的整体性能低于120℃,这是由于材料出现了过时效。随着轧制压下率、时效时间和温度的增加,材料的晶格
植入式设备充电是保证植入式医疗系统长期、稳定、持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充电设备由于存在易感染、操作复杂、花费高以及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等问题,在使用中受到诸多限制。为了分析体导供电系统供电效能,结合计算机建模技术构建了传导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在1kHz频率下该技术供电效能达到20.6%,完全满足系统充电。
荧光探针是一种分析检测工具,针对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将微观的识别信息转化为宏观的荧光信号,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体系干扰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基于荧光探针的优势,其在高通量筛选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该文主要综述了荧光探针的起源、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关于荧光探针在高通量筛选技术上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拓宽荧光探针技术的应用领域,推动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方法,从自然发酵大酱中筛选获得1株高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菌株SH21,经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以NK酶活力及嘌呤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SH21液体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碳源、氮源、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菌株发酵液中NK酶活力和嘌呤含量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得到pH、接种量和发酵温度3个显著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中心组合试验并进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