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警戒线”能否逼退“包办教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清华大学党员新生赴校报到。与以往不同,今年清华大学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京华时报》)
  清华大学缘何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为了阻止父母的步伐,提醒家长学会“放手”,让子女自己完成报到注册。从入学报到开始,就让孩子独立地面对挑战、学会生存,锤炼学生吃苦耐劳、独立生存的技能,设置报到“警戒线”的意义就在于此。
  亲情是没有国界的,但表达爱的方式却大相径庭。要问国人对子女的溺爱有多深,先看高考时,考场外守候的庞大军团,接受考验的不只是孩子;再看开学时,校园内背包扛箱的,几乎都是家长……此情此景定会让外国家长为之“汗颜”。世界上最疼子女的非中国人莫属,因为我们有包办式教育。
  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只有成绩,吃、喝、拉、撒都由家长包办。大包大揽看似疼爱,却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严重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怜的是,有些孩子除了读书之外,连收拾房间、洗衣煮饭之类的简单活都不会。媒体曾报道,入学不久,母亲收到儿子寄回的包裹,本以为是儿子的一片孝心,打开一看却是一堆换洗下来的衣物,母亲顿时晕倒。请勿怪罪孩子的无知,这样的“惊喜”何尝不是父母长期惯宠的结果?
  今年,清华大学别出心裁地在报到区设置了“警戒线”,无论对于众多家长,还是各级学校来说,都是一次警醒,提醒人们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忽视。但能否触动家长,唤醒社会,让父母从内心深处主动放手还很难说。毕竟,从小到大,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习惯了包办式教育,一下子放手,家长怎么忍心,孩子怎会适应?
  近日,闲读《给孩子一把扫帚》这篇文章,发人深省。说的是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要从小培养,幼小之时就要营造机会,哪怕给他们一把扫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比于大学,中、小学校门口更需要报到“警戒线”。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先从让他们离开父母、独自报到开始,这才是最科学,也最管用的教育方式。
  如果清华门口的这条“警戒线”,能引起全民反思,家长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包办教育”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这才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
其他文献
第十三周星期二早读时间,我检查语文家庭作业时,小王同学理直气壮地说:“我昨天晚上写了,但没有拿。”我说:“那好!你就上黑板去默写昨天晚上布置的古诗。”   他走上讲台,极为神气,还在讲台上摆了个poss。“我昨天晚上就是写了,我妈连字都签了,不信问我妈去。”他又一次强调道。我不耐烦地说:“不管怎样,你先默写完再说,事实胜于雄辩。”看到我坚持的态度,他只好拿着粉笔默写了。结果默写时他连背也没有背会
寻找我的老师,十余年之久,没有结果,毫无音讯。现在提笔,仍旧不舍,笔端所浸润的全是眷恋与思怀。  老师,您在哪儿?  那年月,缘于家境贫寒,一年到头,除了两次课本交费,平日里我一般不忍心随便开口向家里要钱。  记得一次正在上课,我自个儿用小竹筒套紧笔芯而制造的圆珠笔,不知怎的,忽然间写不出字来。偏不巧的是,当时正在听写。我一下子急得脑门涌汗,完全不知所措,在草稿上使劲涂呀划呀,心底却在殷殷地期盼赶
“大宝贝”“乖宝宝”已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的称呼。认为父母、老师乃至社会对其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知恩图报,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感动”这个字眼。小学生的冷漠让家长和老师非常地担心,这些现象反映出学校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们的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数电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学习品质相对较差的现象。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门课?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尝试,我认为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打破“三段式课程传统模式”,用更灵活的方式,激活学生创新的“源头”,倡导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喜欢课堂,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来更大地激发求知欲,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应用,增强学生职业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在跨进中学后,第一个接触到实验性质的学科,这是中学生开始学习理科实验的起始科目。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加强生物学中的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生物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这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基础    
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
〔关键词〕 班主任;关爱;严格;勤勉;细节;实际;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28—01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班主任工作有深刻体会,可以用“爱、勤、严、细、实、新”这六个字来概括。  一、播撒关爱,收获爱戴  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只有发自
孔孟儒学很注重心性修养,心性修养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尽心》篇则较为集中地探讨了心性修养,并且对之后儒学的发展有继往开来之功。文章以《尽心》篇为基础充分挖掘讨论其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位师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学生成长做人第一”的育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深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促发展,已逐步走出一条“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丰富的生活塑造人,以优异的成绩激励人”的管理之路。几年来,学校呈现出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景象,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东汉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后家族渐趋没落,到他出生时正逢汉末群雄争霸的动荡年代,加之幼丧生母,家道更加衰落,便过继给叔父,在战乱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皇甫谧自幼贪玩,不习上进,到20岁还终日游荡,无所事事。一次,他得到一些瓜果,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