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进。”科学发明与创造很多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质疑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提问题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提问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教学时,凡是学生想问、敢问、能问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发问。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学生要提问,都可以让他发问,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建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运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从问题的提出到个人的探索再到交流研讨,各个环节提供问的机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新课的导入就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索,给学生以思考的充分时间与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在合作交流时给学生搭建提问、研讨的平台,在学生展示自己思路的过程当中,其他同学去倾听,于不懂处质疑。接着运用所得结论解决问题,仍然可以提出疑问及不同见解。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提问的资源與机会,让提问随时伴随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氛围
  一个教师的活跃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民主程度,同时学生也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内才能摆脱传统的师生观念,大胆向教师提问。民主教学氛围的实现,要求教师应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问精神,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从而将学习的平台,打造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其实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并且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别人的认同和激励会给予其极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更具亲和力。当然教师在肯定学生和赞赏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儿童生来就有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他们对眼前的所见所闻都会觉得是新鲜的,时时充满着惊奇,于是,好问成了孩子们的天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冷却。究其缘由,或是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是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洼,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了学生乐问的兴趣。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充分预设铺垫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所以往往学生想到的问题还是比较肤浅,研究与探索的空间不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的预设铺垫,使得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能更加的丰富,有探讨的价值。
  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一单元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这一道理,而且要上有能力的学生知道为什么“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认真仔细复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特别是对商在哪一个数位上进行了重点复习,从而提出了为什么“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这个问题。因为有了铺垫,有了知识上的准备,这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出现就自然而然。合理的铺垫与点拨加之平时的积累学生会提出更多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
  五、训练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善于提问的关键。其实,我们可以从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
  1、观察提问。即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拿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完全相同?几条棱等。
  2、类比提问。即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并提出问题。
  3、质疑提问。即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一种方法。
  4、联想提问。即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 2与2×2相等,而3 3与3×3却不相等呢?”
  结语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宁宇,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数学思维[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
  [2] 李会东,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参与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
  [3] 冯周媛,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三个点”[J],华章2009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所做的就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思维的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都会因得不到锻炼而降低。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他们期待着回答问题,而不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从“学习状态”跃迁到“研究状态”。通过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新课改就如七彩的彩虹,不仅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有了崭新的形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更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在这个过程中,若要让这道彩虹幻化出更美的色彩,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评价是贯穿学生生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它伴随着学生,是学生每个成长阶段的见证。以往的评语模式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功能,评价成了一种
该文简介了沙尘暴的危害和为促进空间技术在防灾工作中的应用,正在研建中的“沙尘暴的卫星遥感蟋蟀与灾情评估系统”。鉴于沙尘暴是一种小概率、大危害的自然灾害,影响因子复杂
有一句俗话说得很好:字如其人。从一个人写出来的字,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奔放的字往往是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的映照;忸怩的字往往反映出写字人的内敛等等。修订版的新课程标准也把写字教学重视起来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承担着作为学生写字的启蒙者,我们应该怎样教孩子写字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平心静气地写好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呢?  一、激趣,让学生想写。  往常的写字教学中,低年级的
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这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小学数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现代化设备的逐渐普及,不可否认 多媒体的运用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丰富、生动了,我们的教学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多媒体真的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真的就能让学生牢牢的掌握住所学知识吗?  我们有精力、有物力精心包装一节公开课,但我们却不可能像这样对待平时的每节课。从我们的精力来看,每天要上许多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哪怕是制课件的高手也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航程,把握方向的作用,充分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小组合作
【摘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要注意抓住生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好例文,明确作者的思路、写法,并选择具有示范性和实效性的作文进行讲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范文。  【关键词】作文 兴趣 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使学生言之有物,抓住生活课堂显得十分重要,讲评例文,用好范文也显示了优越性。可是如何抓住生活课堂用好范文呢?我就几年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发兴趣,指导习作  “兴
学习兴趣是任何科目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该文报道了日本落叶松引种到章古台21年的试验成果。现试验地平均树高为7.7,平均胸径11.1cm。日本落叶松林地土壤比樟子松林地土壤N、P、K总量高278.28kg·hm,物理性质得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