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传统文化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主义带来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趋于千篇一律。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后现代主义又重新开始重视装饰,文质兼备成为产品的重要标准。人们重新审视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不是存在差距,而是存在差异。发展好本国本民族的设计艺术显得日益重要,当今中国的设计教育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国的意匠与先进设计相融合,重塑中国设计的辉煌。
  关键词: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设计教育 传统文化
  自工业革命起,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文明时代,产品生产逐渐由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过渡。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快速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逐渐造成了欧洲人的自负和优越感。中国人误以为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艺术领域要想发展就应当以西方文化作为标杆。
  现代主义经由美国的发展形成了席卷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设计风格虽然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但也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即世界的发展趋于单一化。物质的丰裕使西方国家的设计形成了奢侈浪费之风,用毕即弃的现象相当普遍。20世纪70年代,石油资源的枯竭及其价格的上涨使人们意识到现行设计消费方式的缺点和不足,西方人不再固执地坚持西方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转而承认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人类不可能真正改造自然,与自然共存、和谐发展才是出路。曾经对装饰极其厌恶与鄙视的西方人,又重新悄悄地扛起了装饰主义的大旗。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国的设计以及设计教育确实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然而近年来中国设计行业对西方国家进行了追赶。起初一些国内设计师采取的是对外国产品进行模仿的拿来主义,其产品设计普遍存在着满足了人们使用需求,却忽视人们审美需求的情况。很多人对西方的现代主义产物持有近乎痴迷的态度,认为凡是国外的东西都是优于本民族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逐渐势微,这让全世界的人都意识到,即使是大工业生产时代,也绝不可以抛弃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与设计。
  现代主义忽视人们的心理需求而重视产品使用功能的特性,对现代的中国人审美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重塑新一代中国人的审美已是刻不容缓,设计教育理应充当先锋。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并且以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为模板,使中国设计教育如寒冬迎来了春风一般。近年来,设计专业也逐渐成了中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首先,虽然现今大多数院校仍然以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为基础,但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代入到设计教育中显然已经不能適应时代要求;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应当受到重视的,许多高校在设计教育上对于上机操作和动手绘画极其重视,然而在设计理论的教育方面则显得可有可无,这其中有不重视的原因,当然也有设计理论专业教师人才缺乏的原因,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对专业理论知识十分匮乏;再次,无法调动学生创新思维也是当今设计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与美国高校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安排课堂讨论实践相比,中国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之后思维固化,难以有更多的创新;最后,在学习西方先进设计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设计传统,并且应当尽可能地将二者相融合。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以近邻日本为师,日本的设计教育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简约的民族风格和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日本传统设计中既可以看到诸如受中国影响的唐风建筑,现代设计中也可以看到流线型国际主义风格的美式建筑。日本人还将学到的经验、文化与本民族的文明融合,形成日本的设计风格特点,使传统与现代并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无论是殷商那令人敬畏的印有饕餮纹的青铜器,还是秦始皇陵里令人肃穆的兵马俑,抑或是唐三彩、青瓷和明清家具等,都蕴含了中国人对设计的理解,展现了中国人设计成果的结晶。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是存在着差距,而是拥有着差异。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我们应当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方式,更应该大力学习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试着将二者融合发展,并将瑰丽的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的设计展现给世人。
  只有发展好本民族的设计教育,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向世界输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长春:东方出版中心,2010.
  [4]河清.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李坤达,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理论)(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心中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而不管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终都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作品中,作者对其中的形象与符号进行主观组合来完成意图的表达,而构图是绘画作品的主要手段。当艺术家要表现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时,在一定的框架内,运用特定的安排来处理各个形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各个部分组成连贯的整体。  关键词:绘画形式 题材 语言  一、绘画形式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
摘要: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艺术史上国画发展至今的“意境”表现,探讨“静”“雅”“清”“逸”的意境与情感。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中国画中的“静雅清逸”在画面上的表现。  关键词:意境 “静雅清逸 ”中国画 艺术  一、引言  什么是“意境”?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也就是说,中国画中的这种意境实际上是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情感。通体皆虚、虚中有实,是意境成为画境的表现,画境就是个人感
某市晚报曾刊登某镇通讯员消息说,在那个镇的某座山旁,发现一原始洞穴,足有一百多米长。待记者亲临此地采访时,才知道那洞穴原来只是农民所掏的一个洞,只有二三米长。今年春
1999年11月1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和大同县交界处发生里氏5·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级红十字会立即向灾区运来救济物资。这是10月2日大同县堡村灾民在临时帐篷里观看电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的很多舞蹈形式已无法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舞蹈艺术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须从舞蹈创新入手,提高舞蹈编导水平,推陈出新,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感受和体验。对此,本文将针对新时期舞蹈编导基本水平和创新要点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 舞蹈编导 基本水平 创新  信息时代为舞蹈编导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往陈旧、缺乏新意的舞蹈作品已经不再受欢迎,因此,舞蹈编导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易受到风速情况的影响,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提出运用无源滤波器(PPF)、有源滤波器(APF)来抑制风电系统谐波,改善风电电能质量.运用MATLAB软
长期被当作畜禽业废弃物的畜禽屠宰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主持、山东悦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单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
Pancreatic cancer continues to be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worldwid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ove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
摘要:本文将从黑格尔、阿多诺、丹托所处时代的整体特征入手,在现代性视域背景下,梳理三者“艺术终结论”内涵的历史演变。并选取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角度探讨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终结论”的回响,警示当前的文艺现状,引发我们对未来艺术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终结 现代性 当代艺术 美学  艺术终结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退化或消亡,艺术的终结恰好是艺术新生的开端,是艺术存在形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