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思考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s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层面的创新压力不断增大,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供选用的高效创新教学法相对较少。微课教学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其可以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层面的创新选择。但微课程设计本身并不简单,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要求,通过分析部分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应用状况可以发现,其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程设计事宜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设计相应的微课程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
  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上,对教师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虽然微课教学法已较为成熟,但很多教师不仅缺乏微课教学法的应用经验,而且微课程设计能力不高,这就导致相应的微课程设计变得十分困难,从而使微课在教学层面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教学中的微课程设计较为茫然,微课程设计层面存在的不足更是对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应用产生了制约性影响。鉴于此,探寻出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策略十分必要。
  一、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概述
  面向初中信息技術的微课程设计理念越发成熟,互联网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微课程设计方案。但由于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网络上部分微课程设计方案的普遍适用性相对较低。因此,微课程设计是微课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前提。微课程设计较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设计更为特殊和复杂,其不仅要对整体教学予以较好的兼顾,也要为微课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充足的保障。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出微课教学法的应用价值,需要更为系统地对微课程进行设计。
  二、初中信息技术相关微课程设计难点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相关微课程设计并不简单,系列难点性因素无法较好破解时,微课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一方面,微课程设计层面往往缺乏具体目标,教师在微课程设计上的随意性较为明显,这一状态下,微课程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在微课程设计中过于注重整体上的紧凑,一些教学互动与反思性内容占比较少,这也导致微课程在设计上显得千篇一律,因此,要想对微课程设计,特别是教学层面的应用状况进行有效评价也较为困难。这些难点性因素无法得到较好破解时,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就很难取得突破,所设计出来的微课程方案也很难得到有效应用。
  三、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策略
  1.明确微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
  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有具体目标进行指引,单纯将驱动教学创新性提升作为微课程设计目标的做法并不可取,也不利于微课程的具体设计。因此,结合重难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等目标进行微课程设计的做法十分可取。例如,在编排文稿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可以应用微软办公软件进行文稿编辑,并掌握一些文稿编辑技巧。因此,微课程设计时可以将相应教学重点作为基本目标,将字体、字号、行间距设置,以及图片与其他元素插入等技巧的应用讲解作为微课程内容。这一状态下,所设计出的微课程可以为微课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更多支持,且微课教学法的应用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2.合理控制微课程时间长度
  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中,微课程时间长度需要得到更好的控制,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微课程时间长度占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微课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合理控制微课程时间长度变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微课程的时间以5~8分钟为最佳,微课程时间长度的确定则要参考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例如,搜集多媒体素材相关知识相对简单,与之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不宜过长。但制作演示文稿相关知识较为复杂,诸如超链接插入等知识也十分重要。这一情形下,教师可以适当增长微课程时间,丰富微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总量。通过合理控制微课程时间,教师在微课教学法应用上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学生群体也可以较好地把握学习重点。
  3.微课程中嵌入互动与反思点
  在微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嵌入一些互动与反思点,这不仅可以增加微课程的层次性,也能将微课程作为教学互动的有效媒介,微课教学法应用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层面的思考。例如,在建立统计图表的微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在介绍常见统计图表样式后,嵌入“不同统计图表的优势是什么”等互动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一同进行不同类型统计图表的优势、劣势及常用环境分析。微课程设计层面要避免微课教学法的应用沦为知识的机械性讲解,因此,微课程设计时需要嵌入一些更为有效的,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互动与反思点,使教学互动的过程成为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4.构建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评价体系
  微课程的设计需要服务于微课教学法的应用,微课程设计与微课教学法应用间更是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构建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微课程设计状况,特别是通过教学反馈来发现微课程设计层面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微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跟进式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习题或任务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习题解决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发现教学层面,特别是微课程设计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后续的微课程设计层面进行跟进式调整。通过这一途径,微课程设计与状况能够得到有效评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层面的微课教学法也可以发挥出更多实际价值。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需要加深对微课教学法的了解,并更为科学与系统地进行微课程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设计本身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微课教学法应用经验缺失的情况下,微课程设计层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状况与需求进行分析,审视与回顾微课程设计状况,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积累更多的微课程设计经验,借助更科学、可行的微课程,驱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凸显出微课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王鹏.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录屏式微课的运用[J].名师在线,2018(03):88-89..
  靳俊.试论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7(09):37-38.
  王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J].吉林教育,2017(22):68.
其他文献
【摘要】微小课堂简称微课,微课资源一般是指将片段化的学习内容和大量的拓展性素材相结合,由此形成的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课堂教学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教育行业,但就教育行业的整体而言,微课资源教学仍然属于创新型教学方式,没有引起教育事业从业者的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微课资源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其次,为提高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三点
【摘要】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将对高中后续学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就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对策展开实践探索,希望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合情、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
苏薯17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苏薯2号×南薯9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高,熟食品质优良,抗
【摘要】當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更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说,它有着表达和升华人们情感的作用。因此,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教育;教学对策  因为音乐属于情感艺术,所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其实也是在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高中音乐教
直升机燃油附件测试台主要用于直升机燃油附件装机前的性能检测,它分为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可以分别输出液压和气压,并实现了极低压力的调节和输出,具有输出压力精度高、结构紧凑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多针式打印头上的微型冲击气缸及其气动控制回路,可满足在快节奏连续生产的中厚板上打字的需要.
钢琴教学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有涉及,也有等级考试。但是,不论学习钢琴的初衷是什么,优秀的教学是必须的。需要满足学习需要,弥补教学不足,重视理论和能力的结合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文章建立了一种新的二元连分式插值,分析了其三项递推公式与特征定理,对其不可达点的修正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在已知被插值函数极点信息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预给极点的二元连
菜用大豆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豆类蔬菜之一,春播菜用大豆是其主要栽培类型。苏奎1号是通过自主创新等项目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