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之恋》中的人物形象简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彼得堡之恋》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冈察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并且“大声疾呼诉诸人道的最起码原则”。本文通过对亚历山大和彼得的形象分析,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技巧以及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和意义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彼得堡之恋》;亚历山大;人物形象;塑造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一、人物形象分析
  1、亚历山大·阿杜耶夫
  亚历山大·阿杜耶夫,从小在母亲的溺爱、下人的尊敬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夸赞中长大。他向往作家的名声,耽于幻想。但又不务实际面对困难缺乏奋斗的精神。当他投奔叔叔打算开始享受生活时,叔叔的冷漠让他意识到社会的无情。他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处碰壁,多年来官职未能提升;三次恋爱,都以悲剧而告终;热爱文学,但寄出的稿件都被退回。他所有的幻想都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走投无路的他只好重返庄园。但最终他接受了叔叔的思想方式以及为人处事的哲学,仅仅花了4年,就上升到了六品文官,终于实现了阶级的蜕变,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成熟”的人。
  2、彼得·阿杜耶夫
  彼得在二十岁时被他哥哥打发到彼得堡,在十七年间通过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彼得堡的有钱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实业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但他过分的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让他成为了一个利己主义者。他看不起亚历山大的浪漫和爱情。同时也对妻子用尽心计,使其服从于自己,用他的头脑思考,让她不知不觉地走着自己所希望的道路。他不了解也不愿意承认爱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在他看来都是为实现物质目标而存在的。可是这样一个自私的人,当他听到妻子被如同一座冰冷城堡的家所扼杀时,他付出了所有的积蓄来救治妻子,虽于事无补,但这让原本自私利己冷酷无情的彼得,有了一股“人情味”。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技巧
  1.典型背景下的典型人物
  十九世纪的俄国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彼得堡新兴资产阶级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贵族庄园文化和宗法制生活格格不入。亚历山大和彼得正是这两种不同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亚历山大是旧式贵族的代表,他不谙世事追求浪漫的爱情,却耽于幻想不务实际。彼得白手起家,靠着多年辛苦打拼成为一名实业家,他的人生经历让他坚信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以及金钱万能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从人物的各个方面来分开描绘,从不同角度把握人物形象的完整性,通过这些典型人物清晰真实的反映当时俄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思维。
  2.在对比中突出性格
  作者通过大量对比描写,突出人物性格。首先是人生观念、思想观念的对比。彼得重利,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际的。亚历山大重情,向往爱情善于幻想。他看不起彼得的脚踏实地,觉得叔叔聪明但没有情趣。彼得也看不上亚历山大的谈情说爱、空谈和幻想。通过对比突出亚历山大的不务实际、好高骛远以及叔叔彼得的冷漠无情、利益至上主义等性格。
  其次是亚历山大和彼得前后个体变化的对比。亚历山大起初带着美好的幻想来到彼得堡,可这一切和他的幻想不同,他失落、困惑、不解甚至想重返家乡。可是在遭受了人生打击之后,他放弃了浪漫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最终走上了和他叔叔一样的道路。彼得一开始就以一个奸诈、重利、冷酷的形象出现,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物质现实为目标。可是妻子的重病让他意识到了他的冷漠,但他仍然无法知道该如何去拯救自己的妻子。
  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亚历山大和彼得都在变化着、中和着他们不同的阶级意识和人生观念,而他们的人性也因此而得到完善。
  3、个性化的语言
  在小说中人们所说的话极具个性,而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他们的思想。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亚历山大作为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具有浪漫气息的青年人,他在说话时喜欢使用优美华丽具有诗意的语言。当他谈及娜坚卡时不由自主的说道“她的见解闪耀着多么明快的智慧!感情中燃着多么炙烈的火!”“眼睛的闪光还没有熄灭,脸颊上的红晕还没有退去……”;而彼得作为一个务实的官员和工厂主,他的语言干练简洁。在他和亚历山大的大多数对话中,都言简意赅朴实通俗。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占了极大的篇幅,而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在叙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因及价值探究
  《彼得堡之恋》问世于1847年的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冲击着俄国的贵族文化。 《彼得堡之恋》作为俄国长篇小说繁荣阶段的奠基之作,批判亚历山大所代表的旧式贵族庄园文化的过度幻想、不务实际等等陋习,揭露出俄国两种不同阶级、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对立以及它们之间尖锐的矛盾。表明俄国贵族地主的消亡,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新型关系。通过对彼得发家的描写,宣扬新兴资产阶级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务实精神。同时作者也对资本主義发展所带来的利己主义和人性的冷酷无情进行了批判。
  参考文献:
  [1]张洪榛.《冈察洛夫和他的长篇小说》[M].北京出版社, 1986.
  [2]储诚意.《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 , 2009.
  [3]高荣国.《冈察洛夫长篇小说艺术研究》[D].上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4]丁斯扬.《冈察洛夫研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
  [5]张洪榛.《<平凡的故事>的结构和人物配置》[D].外国文学研究, 1983.
其他文献
摘 要: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以《雪国》等作品,荣登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而塞登施帝克由二战中美军的情报军官,战后变身为日本文学的研究者、翻译者,他翻译的英译本《雪国》对川端的获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解读《雪国》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物哀;塞登施帝克  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摘 要:“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中比较积极的思想,它显示了人所拥有的权力,但任何自由都有边界和限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中,便体现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这种悖论式的自由选择,不是为了自由而选择,而是为了选择而选择,具有强烈的被动性和偶然性。  关键词:逃离;自由选择;不自由;悖论;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
摘 要: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等全球危机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似乎早已意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并呼吁重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万物有灵且美》所描写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以及乡间风景的优美,更是引起广大读者的反思和向往。  关键词:生态;《万物有灵且美》;“诗意地栖居”  作者简介:高榕(1993-),女,汉族,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
摘 要:作者赫斯顿在她的前后期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和后期小说《苏旺尼的六翼天使》中都运用了树的意象,其象征意义既是为了了解成长的主题也对于人物的刻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分析这两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两个主要意象——梨树和桑树,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树的意象来象征女主人公对梦想与自我的追求。  关键词:树木;梨树;桑树;象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西方哲学的发展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福克纳作品中对时间的探讨即与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具有相关性.《喧哗与骚动》的真正主题是时间,作者以昆丁为喉舌逃避时间,以班吉
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围绕一位老渔夫捕获大鱼,但最终大鱼却被鲨鱼吃掉,老人无果而归的故事,着力展现老人身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老人生活贫苦,但并不自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命运带给老人种种磨难,但他接受命运,积极迎接挑战。本文试对老人的抗争精神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抗争精神;命运;硬汉精神  作者简介:马逸超(1996.1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
摘 要:济慈的长篇叙事诗《圣亚尼节前夕》以中世纪传说为题材,将圣洁的爱情放置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诗中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转换,在甜蜜与冰冷的鲜明对比中批判封建宗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关键词:《圣亚尼节前夕》;想象世界;现实世界;对比  作者简介:孙雯(1994-),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作为俄国农奴制风雨飘摇的大变动时代,19世纪的俄国社会也以催枯拉朽之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列夫托尔斯泰以文人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所带来的一幕幕悲剧,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栩栩如生的、有真实性的、有自主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解读故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作品所深度揭示的一一女性意识觉醒的双重性。  关键词:女性觉醒;双刃性;先进性  作者简介:师琛博(1998.5
摘 要:作为韩礼德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在文本叙事尤其是话语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际功能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等角度,分析《麦琪的礼物》中话语的人际意义,从而为分析文学作品及人物形象提供重要途径。  关键词:《麦琪的礼物》;语气;情态;人际意义  作者简介:于婉莹(199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脆性X综合征是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注意力缺陷、焦虑伴情绪波动、强迫症、自闭症等。致病基因—FMR1基因(fragileXmentalretar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