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在选择认识客体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初探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们认为,认识客体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并不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广袤的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而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生关系,与认识主体的内在知识结构、性质以及目的和愿望相对应的那一部分物质世界。换句话说,认识客体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结果。没有同主体发生认识和实践关系,在认识主体选择
其他文献
<正> 为什么要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如何展开这门学科的研究?这些都是我国当今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提出来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该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一初探。
<正>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为了批判马赫主义曾系统地论述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其中之一是:“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该书第57页)这里列宁把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归结为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长期以来,苏联和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彰显问题所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聚焦学生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拓展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正>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从党政分开入手,而实现党政分开,就必须改革党管干部的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关键问题。 改革党管干部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人事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干部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管干部的历史,在我国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们党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集权的历史传统习惯和党领导一切的理论基础,我们党集干部人事大权于一身除,军队系统实行单独管理外,其余的都
<正> 城市经济中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好坏。但是,从目前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还不够活、国家的宏观失控主要发生在城市等等现象反映出,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与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因此,城市政府怎样正确行使职能,为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服好务,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好的问题了。
<正>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历来是各派哲学在认识论上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论争。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起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类心灵固有的“理念”才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近年来我国
<正> 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黄兴,在武昌起义后即提出:“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莫由”。从振兴实业出发,黄兴主张学习外国。他的学习外国的思想有不少独到之处,特别值得我们重视。例如,他认为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要本着“翻新出奇”的原则,适合本国特点,有所创新;而对于外国的思想、文化、风俗,则只能“学其醇而避其”,如果只是一味照抄照搬,“必一求其形焉,则误矣!”这些见解,不仅在当
动态干涉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为了研究动态干涉仪的同步移相技术,论文通过建立两束旋向相反的圆偏振光合成的数学模型,更加清晰的表现了合成光束的传播状态,分析了合成
<正> 真理和谬误是人和人类这一认识主体能动地反映认识客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两类不同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也同世界上其他任何矛盾对立双方一样,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对立,有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有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又对立又统一,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正> 列宁曾经指出,自从命运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之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马克总、恩格斯思想不可分割的一致性,使人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的名字并列在一起,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