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使用象征手法,让字母“A”在小说中有了诸多寓意。本文从字母“A”所蕴含的意义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读者能更好地欣赏小说并且能从普林的身上学到女性独立、坚强的品格。
  一、作者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辈都是清教徒,一直居住在新英格兰。美国的清教徒源于16世纪的英国,由于当时的清教徒提倡勤俭朴素、反对骄奢淫逸的生活观念影响了英国王公贵族的生活,所以许多清教徒遭到了王公贵族的迫害。16世纪中叶,一些清教徒乘船横跨大西洋,来到了北美大地。他们给北美大陆既带来了文明,也带来了野蛮。他们既有对土著人的奴役、残害和杀戮,也有移民之间的残杀和抢夺,而霍桑的祖辈正是这其中的参与者。霍桑并没有因为祖辈的“丰功伟绩”感到骄傲,而是深感罪恶。因此,这也是他写《红字》的初衷。
  二、作品《红字》
  霍桑的小说《红字》所讲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早期清教徒移民北美的一段辛酸往事。女主人公赫斯特·普林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妇,随着清教徒移民来到新英格兰。她的丈夫有事处理未能同行。普林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举步维艰。她随后与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相识并相爱,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珍珠。可是,当时违背了清教徒信仰的加尔文宗教教义,普林被认为是败坏社会风气的坏女人。她甘愿自身受罚,也不愿说出自己心爱的人的名字。狂热的清教徒判处普林监禁并罚以胸前佩戴一个红色的“A”字,以此羞辱并警醒她。而丁梅斯代尔却因自己的特殊身份一直隐藏关系。普林的丈夫齐林沃思和自己的妻子分别两年后,不嫌路途艰辛,前来跟她团聚。可是,见到妻子的第一面是在监狱门口,看到她胸佩红字、怀抱婴儿,愤怒和报复的心理便油然而生。他装扮成一名医生,接近丁梅斯代尔,日复一日地窥探他内心深处的秘密,折磨他的精神。一次布道结束后,牧师终于难忍折磨,当众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随后便安详地死在了普林的怀中。齐林沃思不到一年也告别人世。
  在小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字母“A”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笔者希望通过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希望读者也略有所获,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浪漫主
  义小说。
  三、字母“A”的象征意义
  (一)“A”象征通奸(ADULTERESS)
  普林年轻貌美,却因家道败落、年幼无知,嫁给了身体畸形的老罗杰·齐林沃思。在一起生活时,齐林沃思把大好的年华都用于满足对知识的渴望及追逐梦想,不曾给过普林一丝的关爱和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可想而知,两人的婚姻不过是一纸文书。孤身一人的普林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那里遇到了年轻有为的丁梅斯代尔,俩人彼此相爱,却因普林有夫,丁梅斯代尔的牧师身份让二人的爱情终究不能成长在阳光之下。后因普林有孕在身,私情暴露,清教徒开始对普林惩罚,众目睽睽之下,普林在绞刑台上站了三个小时,并罚以终身佩戴红色字母“A”。此时的字母“A”就象征通奸者(Adulteress)一词。
  丁梅斯代尔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职业荣誉,没有勇敢地站出来同普林一起承担责罚,而是站在绞刑台下与其他观众一起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当众受辱。心中有愧加之齐林沃思的不断拷问,让他的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牧师在绞刑台上当众承认自己的罪责时,露出的红色“A”烙印,不仅象征着通奸之意,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痛苦挣扎。
  (二)“A”象征能干(ABLE)
  《红字》中,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没有连环套似的事件,字母“A”的象征意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是小说的脉络主线。普林是一位能干的独立女性。监禁期已满的普林,从牢狱中被释放后,坚强的她并未因为遭到了整个社会的遗弃而远离此地,而是在市镇的郊外找到了一座与其他住家不衔接的小茅屋。她的处境虽然孤寂,却衣食不愁。为了养活可爱的女儿和自己,她开始接起了针线活。缝制婴儿睡袍,给达官显贵制作绶带以及精美图案的手套,死者身上的寿衣也需要普林这样的针线活。各行各业的人都穿过她用罪恶的双手缝制过的衣服,唯独新娘没有穿过她刺绣过的婚纱。这唯一的例外表明:“罪恶一旦在人的灵魂中打开缺口,永世都别指望弥合。”除了自己一个人要把小珍珠抚养长大以外,还要养家糊口做针线活,业余时间忙于做慈善事业。
  (三)“A”象征爱情(ARTHUR·
  DIMMESDALE)
  字母“A”也是亚瑟·丁梅斯代尔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霍桑在这部小说中用了许多象征手法。齐林沃思和丁梅斯代尔的名字显然是霍桑杜撰出来的,齐林沃思(Chillingworth)有“令人发抖、使人恐惧”的意思,而丁梅斯代尔(Dimmesdale)有“昏暗的山谷”之意。普林为了保护丁梅斯代尔,在狱中受刑时,面对众人的追问,没有吐露有关他的一字一句,自己一直默默忍受了7年的世间冷暖。红字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普林的胸膛,这也体现了普林一生都爱着丁梅斯代尔。故事的尾声,虽然俩人的骨灰无权合在一起,但是两座坟墓合用一块墓碑,上有铭文:“血红的A字,诞生在一片黑色的土地上。”此时的红字“A”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四)“A”象征天使(ANGLE)
  普林天性善良,宽容豁达。即使周遭的人恶言恶语地对待她,她仍长期忍受,从不予以反击。她把辛辛苦苦赚的钱拿出一点给小珍珠装扮以外,剩下的都捐赠给慈善事业,为穷人缝制粗衣。当有病人处于弥留之际时,普林在旁陪伴,她那胸前略微刺眼的红字却能给人带来慰藉。没有任何人能像她那样乐善好施,喜欢周济贫困。她把自己封为“义务护士”,红字成了她的事业。后来,许多人都拒绝再用原来的意思解释红色的“A”字了,他们说那字的意思是“天使”。
  四、结语
  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心里分析小说的开创者。象征是他在这部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手法。诚如上文所示,《红字》中字母“A”有诸多象征意义,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红字。霍桑为读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冯颖(1994-),女,回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江黎是国内顶尖家居设计师,作为一名女性设计者,她同时兼顾古典的美术设计思路与颇为另类的设计色彩倾向。在后现代主义世界中,她的设计细腻且对二元对立模式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她看来,创新并不是在原有传统基础上的删删减减,而更应该是一种对艺术工艺属性的精神实验过程,这就是她设计的匠心与诗性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位心思细腻缜密却又有创新精神设计师的设计观念,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品评析她的艺术心性与精神内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审美的认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西北地区,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对美术教育不重视、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学的理念滞后等原因,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小学美术的低迷状态。笔者通过走访等多种调研形式,对固原市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状态做出分析,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
期刊
当下,中职学校幼教专业对于学生美术方面的培养标准偏低,绘画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结业时绘画的技能证考试上,未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的与岗位对口的儿童绘画模拟教学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教学能力较弱,自我认同低,无法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位需要。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应该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师,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储备力量。  本文以中职幼
期刊
生长在南国  我对山有特殊情感  可这群北方汉子  也酷爱青山  把自己最得意的产品  起名《山牌》  山脚下还悠然地开掘一条小河  难道他们也爱青山的雄伟挺拔  青山的俊秀伟岸  记得三十年前  也是这群汉子  呼啦啦从齐鲁平原赶来  四十二码、四十四码的胶鞋  踩得贵州高原的腹部  有些疼痛和震撼  当龙头山闻惯大葱韭菜的香味  当堰塘坎听懂俺们俺们的乡音  一幢幢高楼开始从他们手掌崛起  一
期刊
隐藏的记忆 伴随撩人的酒  伺机攻破了我 身体的每一道防线  直抵心脏 毫不客气地将它反复揉搓  时间仿佛定格 在那条熟悉的街道  两个背影 纯真中透着几分成熟  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  身边的人却变了  曾经的诺言 现在看来  每一个字 都好像是一个笑话  说是笑话 笑着笑着  我却泪流满面  春 风  春风是最多情的  丝丝蜜语甜出嫩绿的芽儿  阵阵暖流荡漾了满池春水  在阳光下 泛起幸福的涟漪
期刊
团聚的时光昙花一现  家的余温烘烤着亲情  母亲的慈爱还没看够  年糕的余香散发着  缠绕在家的四周  沉浸在烟花的吉祥里  春节的味道剥去一层  又一层  家 只是春节的客栈  用几天的光阴  装满团聚的脸  是一件宣泄牵挂的道具  我们把欢声笑语  放进家里  把酸甜苦辣投掷他鄉  家啊 你是一个时间上的名词  没有永恒的主题  风雨飘摇的岁月  我靠什么维系你的思念  脚步一刻也没停止  我
期刊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我国古代的五言诗中十分有名,就是今人也奉之为国粹。不论其入题处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是结局中意象的文化意蕴,都值得人们分析、品味、借鉴。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虽历经千载,仍广为流传,这源于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叙事和艺术手法方面,该作品达到了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特别是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出色的艺术手法,向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本
期刊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为研究对象,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具体小说及其改编后的影视为基础,阐述改编艺术的创新。  在一篇小说中,人物有着重要地位。人物是文学的生命,他们是令我们惊奇与入迷、喜爱与厌恶、崇敬与诅咒的对象。的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他们常常并不是纯粹的‘客体’。通过同化的力量,以及同情与反感的作用,他们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
期刊
蔡崇达的《皮囊》以类似于自传的形式,讲述了童年至青年身边的人物,从倔强的阿太、偏瘫的父亲到身边的阿小、厚朴等,各以血泪向世人展示了皮囊与灵魂的纠葛。本文拟从皮囊对灵魂的折磨、灵魂被皮囊所束缚、皮囊与灵魂的归处三方面来展现作者的追问,以进一步发现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索。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历来是文人的写作主题之一,生命是中西文学中永不褪色的主题,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众多作家对生命诠释有着特有的偏爱。生
期刊
歌剧《运河谣》是由我国国家大剧院打造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其创作过程中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形式,又汲取了我国民族、民间的各类音乐元素,呈现出一部既区别于西洋歌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歌剧作品。其经典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由女主人公“水红莲”演唱,其中对于她的人设形象特点的把握是将这首咏叹调唱好的关键,所以在演绎这首咏叹调时对歌曲的理解、歌唱技巧和要求较高,需要人们在演唱之前认真地分析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