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囊到灵魂的追问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崇达的《皮囊》以类似于自传的形式,讲述了童年至青年身边的人物,从倔强的阿太、偏瘫的父亲到身边的阿小、厚朴等,各以血泪向世人展示了皮囊与灵魂的纠葛。本文拟从皮囊对灵魂的折磨、灵魂被皮囊所束缚、皮囊与灵魂的归处三方面来展现作者的追问,以进一步发现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索。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历来是文人的写作主题之一,生命是中西文学中永不褪色的主题,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众多作家对生命诠释有着特有的偏爱。生命的载体就是一具皮囊,也是每一个灵魂所依托的地方。灵与肉相互对峙、彼此分裂的羁绊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都在探索,灵肉一体的归宿,便是生命意义的呈现。作为生命个体,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人对生命意义的诠释的不同。作为年轻的80后作家,蔡崇达书写了新一代作家对生活意义的探寻之旅,从皮囊到灵魂的追问,既是他奋斗发展的价值观的变化与对周遭事物的理解变化,也是他探索生命意义的思索过程。
  一、皮囊对灵魂的折磨
  《皮囊》的开篇是以阿太的故事开头,也奠定了本书的基调。年少的黑狗达从未看懂这个大字不识的阿太。阿太是外婆的母亲,当外婆突然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表现得异常的平静;阿太手指不小心被切掉,在亲人的慌乱中,她表现得事不关己;为让年幼的舅公学会游泳,几次无情地将他扔进海里,舅公差点被淹死,她也不在乎所有邻居的诋毁。直到阿太离世,作者才明白阿太说的话“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伺候的”。既然肉体不是拿来伺候的,那就不仅仅是皮肉之苦,就像当初阿太摔死那只鸡说的话,“别让这肉体再折磨它的灵魂”。
  皮囊对灵魂的折磨没有比残疾来得更直接的。父亲的偏瘫,让他从一家之主的“宝座”上滑落,最终父亲形象崩塌。他从乐观到绝望,从一开始尝试坚强,用拐杖、做运动,到身体不断下坡,大小便失禁,歇斯底里地向家人发泄,最后索性活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皮囊所折磨的不仅是父亲,让他不能重拾责任与义务,失去自由与尊严,折磨的更是一家人的灵魂。因为父亲的偏瘫,贤惠、乖巧的姐姐失去了爱情,本就弱小的母亲要支撑整个家庭与外界落井下石的陌生人对抗,甚至还要为那代表着对父亲颜面和爱情的房子背负着自私、任性的名声,而“我”也走上了一条早熟的道路。
  当然,疾病可以让灵与肉深刻地感知彼此。在重症病房的区域里,每一具皮囊都让病人和家属受到精神的折磨。人与人的关系在这里被重组,反而病人成为小太阳燃烧着本不多的生命力。病人们默默承受着身体的痛楚与死亡气息的威胁。本该享受着青春校园生活的“我”,却以穿越人流作为对生命的感知、充实在医院的时间来抵制悲伤的占领、享受刻意与人疏远的孤独。
  二、灵魂被皮囊所束缚
  都说这灵魂的载体是皮囊,但不是每一个皮囊能都很好地为灵魂服务,抛开残疾,美丽或丑陋都不一定。如果皮囊束缚了灵魂,那生命之花也将枯萎。说起文展,“我”是饱含崇拜感的,不仅因为他学习成绩好,能看穿“我”因对未来迷茫而封闭自己“生病”的原因,而且在于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降伏了缺陷的孩子”。因为文展是个兔唇。在之后的接触中,确实文展在生活上表现出领袖般的组织能力,受到所有孩子崇拜,在学习中名列前茅,从初中就开始规划着理想的大学,甚至做着一项伟大的事情(整理中国历史大纲)。
  从文展的发展轨迹来说,大学生活应该会让他放开拳脚,成就一番事业,但转折点恰恰在大学。从来往的书信当中可以看出,在开学初期,他已受到别人对他外面的恶意攻击,也许是事实,也许是具有生理缺陷人的敏感。终于,他在学校与讥讽他兔唇的人打了一架,并且受到学校批评,后续缓考提前回家。最终,文展想留在城市,再也不愿回来。他再次吞下自己的残疾,变得市侩,成为一个小人物,回到家乡,又远走他乡。因为生理上的缺陷,他利用友谊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他想摆脱家乡,不是因为小地方人的粗俗,而是他对出身的卑微与对出生带残疾的憎恨;对“我”的成功开始逃避、厌恶,发出了“凭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的责问,他的骄傲、自豪、自信在那一刻全部流失,若不是因为皮囊的残缺,想必他将走上更好的道路,却因灵魂受到皮囊的束缚,而茕茕孑立,无处安身。
  若说有缺陷的皮囊是对灵魂的束缚,太过美丽依然逃不掉。张美丽是一个小镇姑娘,也是“我们”一群男孩子的性启蒙者。关于她的传说有种种,但妖孽在她美丽的皮囊。她的美丽加上叛逆,成为小镇的反面教材。她私奔不成,好不容易结婚又离婚,离婚后又招摇地回来办起酒楼和娱乐城。关于她的一切,好事者都给蒙上了一层暧昧的颜色。尽管她出钱修缮学校、捐款妈祖庙修建、赞助优等生,她依然得不到小镇以及宗族大佬的认可。一个意外的恶性斗殴事件,让娱乐城和张美丽成为众矢之的,大批小镇居民的围剿、母亲恶毒的咒骂成为压死张美丽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最终撞死在祠堂上。最终,她依然不得善终,葬礼无一人参加,也不能入宗族祠堂,成了孤魂野鬼。这是一个叛逆但勇敢、善良、能干的小镇姑娘,因为她的美丽,她的叛逆与性相关,让她成为小镇封建、盲目思想的刀下魂。一个追寻自由、美的灵魂终被这皮囊所害。
  三、皮囊与灵魂的归处
  皮囊与灵魂在对峙,也在分裂,它们造成了一个个悲剧。香港阿小闯入了这个小镇,他的一切充满着对未来生活城市香港的崇拜——狂热而又盲目的崇拜。他的来去本是两个时空的一次交汇,却改变了老家阿小的一生。这个小镇里高傲的安静小孩儿,却有着让人佩服的眼界。那种眼界是走向小镇以外的世界,但这个渠道是蹩脚地讨好香港阿小。他喜欢的其实不是香港阿小,而是这个阿小身上的香港味道。在香港阿小离开之后,他固执地模仿香港阿小的发型、在开发区欺负打工仔来展现英雄气概、购买摩托车,努力地成为香港阿小想成为的人,不读书,离家出走,最终因为飙车而导致前额凹陷一块儿,重新过上了蹬自行车的日子而最终成为小镇的渔民。躁动的灵魂差点因皮囊的决裂而最终走向了一条幸福的道路,娶妻生子,简简单单。皮囊与灵魂的归处就是个人找到最合适的方式生活。
  “我”看见父亲偏瘫到死亡,从一个高中生变成一个在外打拼的工作者。曾经的“我”围绕着父亲的病为中心,扛起了家庭的责任,自以为成功地规划了工作与人生,人生的幸福莫过于让父亲感到幸福,直到父亲去世、人生导师成刚的意外离世,哪怕事业有成、小有名气,在那一刻却迷茫了。因为“我”意识到自己一直逃避在家庭的责任后与工作中,已经忘了怎么去与自己相处、与朋友相处,怎么去回答“生活是什么,怎样享受生活”。父亲的去世,自己回家养病。在这个从小长大的家乡,回忆了童年的点点滴滴,哪怕是生病与遇到挫折,都想第一时间回家,再次确认了对故乡的羁绊,经历过生命的荣辱起伏、短暂易逝,“我其实还是没离开过家乡”。回归家乡,让疲惫的皮囊与灵魂找到了归处。就像父母为了让“我”打消对海的渴望,却偏偏不让我接触海,反而激起“我”的好奇而差点溺水。但海是藏不住的,就像有的问题必须回答。就像黑狗达小时候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面对女友父亲提供的锦绣前程而放弃一路向北,灵魂与皮囊的归处并不是精彩繁华的他乡,而是那个土生土长的故乡。正如李敬泽点评道,“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不安的灵魂折磨着肉体,驱使着走向外在的世界,却最终能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任性的丑恶与美妙”。
  总之,作者笔下对小镇人物的讲述,展现了作者这一代理想蓬勃却无处安放的青年群体形象的描写。他们面对着生活,都有着对美好的向往,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皮囊就像灵魂挣脱不开的现实,灵魂受到折磨也受到束缚,对未来充满着渴望,却不知命运的道路究竟如何行走。作者用众多人物的命运从泼皮无赖到骄傲的天才,无不詮释着灵魂与皮囊的归处就是找到与生活恰当相处的方式,展现着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那就是懂得享受生活,关爱身边的亲人。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洛阳龙门石窟的伎乐音图文化和开封大相国寺佛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背后承载的是历经历史考验的中原、西域融合型音乐文化宝藏。人们要充分发掘、创新运用这些宝藏,做到古为今用,充分展现其时代意义。  一、洛阳龙门石窟乐伎雕像研究立足于图像、乐器  (一)在图像分析上,使用音乐图像分析法  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中,手持乐器的乐伎图像通常左右对称嵌于神龛造像的底部。在成为造像的音乐文化部分符号的同时
期刊
本文以反乌托邦小说《1984》为例,探究客观背景对反乌托邦文学中“新社会”设定的影响,并选择了时代背景、前人著作或理论、作者重要经历三个角度,采取文献调查法探讨《1984》中部分设定所涉及的现实渊源,从而类比推理出现实素材对反乌托邦文学的影响方式。同时,有利于读者对《1984》及类似的反乌托邦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阅读,为类似《1984》作品的创作或文学批评提供一定思路。  一、概述  (一)研究目
期刊
江黎是国内顶尖家居设计师,作为一名女性设计者,她同时兼顾古典的美术设计思路与颇为另类的设计色彩倾向。在后现代主义世界中,她的设计细腻且对二元对立模式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她看来,创新并不是在原有传统基础上的删删减减,而更应该是一种对艺术工艺属性的精神实验过程,这就是她设计的匠心与诗性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位心思细腻缜密却又有创新精神设计师的设计观念,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品评析她的艺术心性与精神内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审美的认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西北地区,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对美术教育不重视、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学的理念滞后等原因,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小学美术的低迷状态。笔者通过走访等多种调研形式,对固原市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状态做出分析,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小学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
期刊
当下,中职学校幼教专业对于学生美术方面的培养标准偏低,绘画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结业时绘画的技能证考试上,未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的与岗位对口的儿童绘画模拟教学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教学能力较弱,自我认同低,无法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位需要。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应该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师,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储备力量。  本文以中职幼
期刊
生长在南国  我对山有特殊情感  可这群北方汉子  也酷爱青山  把自己最得意的产品  起名《山牌》  山脚下还悠然地开掘一条小河  难道他们也爱青山的雄伟挺拔  青山的俊秀伟岸  记得三十年前  也是这群汉子  呼啦啦从齐鲁平原赶来  四十二码、四十四码的胶鞋  踩得贵州高原的腹部  有些疼痛和震撼  当龙头山闻惯大葱韭菜的香味  当堰塘坎听懂俺们俺们的乡音  一幢幢高楼开始从他们手掌崛起  一
期刊
隐藏的记忆 伴随撩人的酒  伺机攻破了我 身体的每一道防线  直抵心脏 毫不客气地将它反复揉搓  时间仿佛定格 在那条熟悉的街道  两个背影 纯真中透着几分成熟  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  身边的人却变了  曾经的诺言 现在看来  每一个字 都好像是一个笑话  说是笑话 笑着笑着  我却泪流满面  春 风  春风是最多情的  丝丝蜜语甜出嫩绿的芽儿  阵阵暖流荡漾了满池春水  在阳光下 泛起幸福的涟漪
期刊
团聚的时光昙花一现  家的余温烘烤着亲情  母亲的慈爱还没看够  年糕的余香散发着  缠绕在家的四周  沉浸在烟花的吉祥里  春节的味道剥去一层  又一层  家 只是春节的客栈  用几天的光阴  装满团聚的脸  是一件宣泄牵挂的道具  我们把欢声笑语  放进家里  把酸甜苦辣投掷他鄉  家啊 你是一个时间上的名词  没有永恒的主题  风雨飘摇的岁月  我靠什么维系你的思念  脚步一刻也没停止  我
期刊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我国古代的五言诗中十分有名,就是今人也奉之为国粹。不论其入题处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是结局中意象的文化意蕴,都值得人们分析、品味、借鉴。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虽历经千载,仍广为流传,这源于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叙事和艺术手法方面,该作品达到了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特别是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出色的艺术手法,向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本
期刊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为研究对象,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具体小说及其改编后的影视为基础,阐述改编艺术的创新。  在一篇小说中,人物有着重要地位。人物是文学的生命,他们是令我们惊奇与入迷、喜爱与厌恶、崇敬与诅咒的对象。的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他们常常并不是纯粹的‘客体’。通过同化的力量,以及同情与反感的作用,他们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