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教学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课本中有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在教学中开展改进演示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课本中原来使用图1、2实验装置,实验中图1石蜡不动和图2中石蜡上浮效果较好,但是实验中石蜡底部是否进水学生从演示中观察不到,会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石蜡不上浮的原因是粘在底部,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能否使我们明显地观察到是否进水呢?
  


  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实验进行改进。现列举学生改进一例:用一只可乐瓶和一个乒乓球。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如图3,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用瓶盖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如图4,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原因。
  


  
  二、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
  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和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将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学生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已经相当熟练,笔者在学生实验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大组:第一组提供电压表和电流表,第二组只提供电压表,第三组只提供电流表(其他器材满足实验要求)。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去设计实验、寻求方法、探究真知。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智慧,不仅完成了实验,而且设计了多种方案。学生实验完毕后笔者的教学并没有结束,而是要求学生针对刚才的实验进行交流与讨论、讲述设计思路、比较优劣、寻求改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真知。既掌握了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学生对未知的领域一般都会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这将会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返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和思维的定向能力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设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耐心引导学生去开展丰富的联想,在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后,教师不是简单化地处理,而是关注学生的感受,果断地改变教学策略,维持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引导学生奇思妙想,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让他们在科学实验的体验过程中,轻松获得知识,还可以有更多新的发现与创意。比如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实验时,学生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后,又测量了电源两端的电压,实验数据如下:
  


  问题:电灯两端电压并不等于电源两端电压,0.5V的电压哪去了?此问题学生当时的知识积累情况并不能说清,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解释就放过去,而是在学完欧姆定律等知识之后,又重新讨论了此实验,当学生重新实验时,可提出多种猜想:电源内部有电阻,内电阻分得的电压随着外部电阻的增大而减少等,并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图6)
  新课程的变化使得课程由过去教师牢牢控制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课堂,课堂会因时、因势、因人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时常更新,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增强,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敢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见解,才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才能走出前人的框框,走向科技的新领域。
  
  四、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现有一种未知液体(已知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该液体的密度。
  解法一:利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解法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干燥的小烧杯。
  实验步骤:
  ⑴调节托盘天平,使天平平衡,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⑵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⑶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里,量出水的体积为V。
  


  解法三:在解法二的基础上,假如只提供天平(含砝码)、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量?
  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⑵向烧杯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⑶将烧杯中的水倒掉,向烧杯中倒满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2。
  ⑷推算液体密度ρ。
  问题1:假如天平没有砝码,你如何测量?还需哪些器材?
  问题2:假如天平不是等臂天平,你又将如何测量?还需哪些器材?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344300江西省乐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形成“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要“活”    老师应有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更为活跃的思维,能驾驭教材、拓展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我们常常听老师讲,历史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学生说历史课枯燥无味,上课想睡觉。所以,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那么,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上讲教材,学生课后记教材的“笨”办法,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而关于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
期刊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如何让学生去参透历史的奥秘,而不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重心”,全方位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技术的落实等方面。    一、多角度认识  多角度认识指确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考虑到历史学科的性质以及历史的多元特点等,它主要涉及的是对史学的理解方面。  在设定教学重心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承认历史是多
期刊
【摘要】 当今教育,把旅游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红色旅游的教育,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甚至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998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红色旅游口号,为旅游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自200
期刊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认真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多年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
期刊
笔者认为: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点、疑点和知识生长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探索、思考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关键点    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点,笔者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解开一个活结的拉绳”。一个活结,如果没有拉对这根解开活结的拉绳,那活结顿时就成了死结,活结一旦成了死结,那后果可想而知。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了关键点,就找到了开锁的钥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的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应该特别重视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与做法:    一、上好起始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是指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经验告诉我,第一堂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将随之改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发挥优势,上好每一堂课。    一、心系学生,情系教育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曾写下日记:“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之后,真的如愿以偿。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渴望新知的脸,我顿时容光焕发,激情澎湃,任何的琐事和烦恼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于是,
期刊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下面,就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