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做到“三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认真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多年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切实得到提高。
  
  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经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尝试过:三段式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三、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 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作者单位:408200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课型为探究课,引导学生运用旧知探究新知,通过解决比较容易的追及问题,启发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分别探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叠的时刻,发现其解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探求目标: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叠的公式及方程模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例题引路  小明每分钟走50米,爸爸每分钟走70米,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先走了两分钟,爸爸再开始出
期刊
现代教学理念的中心是制造快乐,“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如果努力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就会出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尽可能地去制造快乐,让学生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快乐地去说,快乐地去想,去看,去做。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制造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期刊
【摘要】针对高考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基础知识学习的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形成、解题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总桔,以便较好的促进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复习 理解 反思 策略 审题 答案  在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政治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有自身特点,这决定了在复习中除采用文科通用的方法之外,还有其特有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并从这些方面努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一、注意理解——理
期刊
题A:在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题B: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10小时,货车要15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正好行2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是我县六年级数学抽测试卷中的两道应用题。考试后在征询一线教师对试题的意见时,有些教师说:这两道题都要进行四到五步计算,有超纲之嫌。类似的意见在四五年级数学教师中也有,为此,笔者有
期刊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是中学数学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因此,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在各种考试中屡见不鲜,它可以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等有关问题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的交汇点,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既要充分运用好已知条件,更要注意用好三角形这一条件中所隐含的结论,全面周到的考虑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下面,就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讨论在解三角形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易忽略三
期刊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形成“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要“活”    老师应有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更为活跃的思维,能驾驭教材、拓展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我们常常听老师讲,历史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学生说历史课枯燥无味,上课想睡觉。所以,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那么,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上讲教材,学生课后记教材的“笨”办法,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而关于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
期刊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如何让学生去参透历史的奥秘,而不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重心”,全方位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技术的落实等方面。    一、多角度认识  多角度认识指确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考虑到历史学科的性质以及历史的多元特点等,它主要涉及的是对史学的理解方面。  在设定教学重心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承认历史是多
期刊
【摘要】 当今教育,把旅游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红色旅游的教育,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甚至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998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红色旅游口号,为旅游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自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