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初步探索单基因突变在成年起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索二代基因测序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17例成年起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患者,其中9例患者血钙低于正常时即出现24h尿钙升高,8例为初诊的未治疗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分析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1例患者检出一种新的GCMB基因纯合突变[c.130G>A (p.G44S)],突变率为5.9%,
【机 构】
: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索单基因突变在成年起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索二代基因测序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共纳入17例成年起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患者,其中9例患者血钙低于正常时即出现24h尿钙升高,8例为初诊的未治疗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分析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结果1例患者检出一种新的GCMB基因纯合突变[c.130G>A (p.G44S)],突变率为5.9%,Polyphen 2软件预测该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预测值为0.999。该患者为36岁女性,以"发作性四肢搐搦10年"就诊,初诊时血钙1.48mmol/L,血磷2.29mmol/L,甲状旁腺素(PTH)<3.0ng/L,合并白内障和颅内钙化,治疗后出现高钙尿症,无泌尿系结石,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家族史或其他发育异常表现。
结论对于成年起病的非手术性孤立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单基因突变尽管不常见,但临床医师应关注可能的由基因突变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其他文献
一、历史1894年Freud把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又称焦虑症),从神经衰弱中单独划分出来,焦虑症作为独立的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精神病学会对该病的名称和诊断标准曾多次研究制定,在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中采用了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的名称,对它的几种不同亚型进行了定义,制定出临床诊断标准.该书经过反复修订,到1994年出版的第4版,焦
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据,我们论述了代谢的负反馈调节不是呼吸调节的唯一机制.醒觉时呼吸的前反馈调节起了主导作用,前反馈调节可以在血气异常引起的负反馈调节之前,对将要发生的异常进行纠正,预见性地改变通气,而代谢的变化随后发生,避免了负反馈调节所具有的波动和滞后的缺点,使呼吸调节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在前反馈调节的形成过程中,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表象作为条件刺激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铁路运输数据管理优化调度方法,主要基于云数据平台,建立铁路运输数据管理系统,其包含监测装置、调度台及云数据平台;监测装置安装于铁轨及列车上的各个数据
为使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技术应用于民航垂直引导进近(APV)飞行阶段成为可能,研究了BDS/GPS组合导航RAI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BDS/GPS定位解最优加权平均解的算法,结合最优加权平均解与BDS/GPS定位解的关系建立检验统计量,根据最大允许的虚警率计算检验门限,实现对故障所在卫星导航系统的检测,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残差法对故障进行检测与识别。研究结果对多星座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临床资料将50例(男32例,女18例)经X线胸片、肺CT扫描、胸液脱落细胞及生化检查未能确诊病因的胸膜腔积液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替胸腔镜(下称代胸镜)检查.患者在检查前30 min肌注哌替啶(商品名:度冷丁)50 mg,健侧卧位常规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开皮肤,胸穿套管针穿入胸膜腔,拔出针芯,经套管置入纤支镜,抽净胸液,全面检查胸膜腔,窥视可疑病灶,病灶处取活检,活检组织送病
旋转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干扰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存在气动交联、惯性交联和控制交联,为了实现稳定飞行,有必要进行解耦控制器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时域优化(RHO,
现报告临床治疗的一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的病例. 患者:男性,17岁.主诉:右上乳尖牙未脱、恒尖牙未萌,要求矫正.患者无面部创伤史,口内检查可见:右上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的部位骨质膨胀,右上颌乳尖牙滞留,余牙均为恒牙,下牙列Ⅰ度拥挤,上牙列排列整齐(图1),取模并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根尖片与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经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7例。年龄22~75岁,平均(54.6±13.2)岁。病变位于左侧26例,右侧39例。5例为孤立肾,6例为双侧肾肿瘤。肿瘤位于肾上极28例,肾中极15例,肾下极22例。肿瘤最大径0.8~4.5 cm,平均(
20世纪80年代以来,肺癌的病因、诊断、预后及临床治疗均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已初步认识到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多药耐药的形成,都与人体内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包括癌基因的突变和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基因不稳定性;端粒酶相关的细胞永生性激活;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的激活;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基因的破坏;转移抑制相关基因异常等.目前在肺癌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