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活动通知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据此,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针对各个必修模块提供了议题设计提示,在“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则给出了具体的议题设计示例。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设计思路、适应新课标要求、提高教学实施水平,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在首届大赛基础上,举办“第二届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突出,每年社会能提供的岗位数量与应届毕业生数量相比略显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一方面能够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在当前国情下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薄弱的问题,使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业行为提供助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实现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教育目的。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is very fast,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level in recent years has also prompted most families to have their own scooters.In this situation,the increa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road traffic has been a n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通过对比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Ⅲ政治试题,探析2021高考全国甲卷文综政治试题特点,就新高考、新课标形势下的普通高中思政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理论课与日常思政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性作用。我国教育部门于2006年颁发的文件清晰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依存。
学科素养培育需要适切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的议题式教学理念和方式移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提出了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五个“转向”:教学目标从“三维并举”转向“三维一体”;教学知识从“平铺直叙”转向“巧思妙构”;教学情境从“隔岸望火”转向“引火烧身”;教学问题从“如汤沃雪”转向“山重水复”;教学活动从“纸上谈兵”转向“真枪实战”。
主体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是一个身心结合的行动过程。评课者的主体行为包括描课、比课和议课。为了提高评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评课者的主体行为应当具备两个条件:观课要专注和评课有主题。为了保证评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评课者的主体行为应当遵守两个原则:平等议课原则和差异比课原则。
劳动作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活动,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中学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基于时代特征厘清教育目标,围绕劳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依托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实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恨本目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准确把握学情,找到教育价值实现的起点;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育价值实现的方向;梳理教学设计,夯实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
思想政治课是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精选精用“学习强国”中的宝贵资源,选用历史现实成就,坚定道路自信;选用经典理论论述,增强理论自信;对比中西发展道路,坚定制度之信;选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民族归属感与凝聚力产生的整体意识,历经长期发展逐渐深人人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民族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基础上,需要通过对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需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加深民族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