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雙城記

来源 :首席ELIT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借鉴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一个年老的国家,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它古典。下午茶的氤氲水汽悠悠散去,莎翁的“英雄双行体”娓娓念来,奥斯丁笔下故园依旧,还是那个敏感聪慧又等待爱情的女人;它有工业革命灰烬中的绅士与市民,有永远的侦探和坏人,有歌剧,有西装笔挺和轻舞飞扬,有赛马会上的暧昧和皮划艇内的肌肉秀。
  它现代。《猜火车》的香烟味扑面而来,披头士不唱爱情唱牛头犬和剃头匠,性枪手讨要“无政府主义”,绿洲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颓废和不羁。达明安.赫斯特将白金浇铸在婴儿的头颅上取名《看在上帝的份上》,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在太平洋彼岸成就了娱乐女皇Lady GAGA,尽管她离传统意义上的Lady,太远。
  这就是英国给世界的印象,它是双面伊人,是国格分裂,是叛逆的孩子也是垂暮的老人。2012伦敦奥运会上,一场美轮美奂的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多面的大不列颠。一个如此丰富多变的国度,值得我们去一一寻味。
  精致 VS 粗放
  飲食·精緻
  茶杯里的风暴
  茶并非英国人的发明,但英国人为茶贡献了两句举世闻名的歇后语。一句是“我的那杯茶”(My cup of tea),用茶指代心爱之物/人,可见英伦举国嗜茶的严重。另一句是“茶杯里的风暴”(Storm in a teacup),意思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这第二句歇后语尤其生动,因为英国人生活的一大传统就是玩茶,其精细和自得其乐的程度让世界惊羡英国人已经精致到“没事找事”。
  女人泡茶
  英国人喝茶从早喝到晚,最优雅的一顿茶放在下午喝,俗称下午茶。英国一天除了丰盛的早饭和晚上8点多的晚饭,中午餐分量很少,于是女主人们想出了一顿夹在当中的茶歇。只是这个时间人既不太饿,也不太饱,所以英国人转移注意力,为这顿茶弄出不少花样。
  不用说,设计这些花样的必然是个女人。她的名字叫安娜,据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贝德芙七世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就意兴索然,肚子又有点饿,于是她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及茶来享用。后来安娜嫌独自饮茶太过寂寞,邀几位闺中好友伴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共度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间竟在当时的贵族社交圈受到追捧,名媛仕女趋之若骛。再加上当时有位约翰·蒙塔古先生在1762年发明出三明治,成为下午茶的必备小食,下午茶的风俗就这样不胫而走,渐渐成为整个英伦岛的时尚。
  在维多利亚时代,空闲的妇人们为了举办一场温馨高雅的下午茶会,要经历许多繁琐的步骤。第一,茶会环境的布置很有讲究。先将道具包括茶杯、叉子等放在圆桌上,摆成优雅的扇形或者其他形状;桌巾必须是刺绣或者相应的蕾丝花边;准备几首欢快的古典乐曲;另外,在这种场合,通常要在茶几上摆上一本很重要的书,这本书记载有女主人的家史,以用来炫耀女主人的高贵身份。
  泡茶前,女主人要先将一块蕾丝刺绣巾掖在裙腰处备用,在茶杯与茶盘之间也要垫上一个蕾丝垫以示阔绰,然后准备茶点、点燃蜡烛、插花。花插好后方冲泡茶。茶叶是“红茶中的香槟”——印度大吉岭红茶为首选(至今多种茶叶混合制成的伯爵茶也常为人们所选择),装在精美的玻璃罐或者金属器皿中。用金属匙取出适量茶叶放入精美的瓷制茶壶中,加入开水冲泡。冲泡的时间由一个含砂的漏斗瓶控制,瓶中砂粒自上而下漏完了,茶也就泡好了。此后,宾客们即可伴着音乐享用优雅的下午茶了。
  最初,下午茶只在英国贵族家庭花香四溢的草坪或富丽堂皇的客厅中举办,参加的人也清一色是贵妇名媛。渐渐地,男士们也被邀请到品尝下午茶的行列中来;本来就复杂的茶会礼节变得更加细致。比如男士需要着早礼服,戴高帽,拿手杖或者胡桃木雨伞;女士则着优雅的小洋装和长裙,戴花样精美的礼帽;小口慢饮,细细品尝,低声絮语,举止端庄;手腕尽量不要贴近身体,也不能藏着让人完全看不到;说话和聆听时,眼睛要温柔地盯着对方;拿起茶杯时,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圈住茶杯的手柄,把杯子送到嘴边轻轻地啜;茶匙不能放在杯子里;茶不加糖;奶比茶先倒入;话题不涉及宗教、政治等敏感话题,最安全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八卦。
  下午茶的规矩如此复杂,太太先生们却乐在其中。也许这般“人造的高雅”氛围正弥补英国阴雨绵绵天气投下的心理阴影,取而代之一场明媚如戏的仪式。比如伴随着下午茶发展起来的英式暧昧,男茶客向女茶客献殷勤时,女主人若有意交往,便会以手摇漂亮的扇子表示好感,而不感兴趣时,则手举一把撑开的雨伞边转伞边走开。这种Social文化到今天虽然已经不存在,但下午茶借着女主人香腕带出的一面精巧妩媚,一面浮华虚荣的情调,却从来没过时。
  瓷器和点心
  一顿英国下午茶,真正的“茶”并不复杂,甚至被不少留洋的亚洲人嘲笑。以写美食类文章出名的林行止先生就公开鄙夷过英国茶,认为和中国的茶道不能相提并论,不过茶旁边的“伴郎伴娘”——瓷器和点心,却做出了古典英伦的味道,是讲究单纯意境的亚洲茶点不能比肩的。
  英式下午茶的点心一般放在一个精美小巧的三层点心架上。底层点心经常有三明治、乳蛋饼或司康饼;塔盘第二层摆一小块柠檬蛋糕、一块萝卜蛋糕和一块生姜蛋糕;顶层是法式糕点。不同的茶也会搭配不同的点心:口味较重的搭配比较甜润的糕点,锡兰茶与黄油饼干或三明治一起食用,产自印度东北的大吉岭茶比较清淡,与海绵蛋糕是绝配。
  下午茶的点心种类繁多,近日更是有主妇专门制作下午茶点心网站,上传了几百种点心的食谱。在这些点心中,来自苏格兰的司康饼最为有名;它原是苏格兰人的一种速制面包,得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被称为“司康之石”的地方。传统的司康饼做成三角形,以燕麦为主要材料,将面团放在煎饼用的浅锅中烘烤。流传到现在,小麦面粉成了主要材料,还可以加入葡萄干、果仁等一起入烤箱烘焙。好的司康饼看起来外表很硬,吃起来却无比松软。
  法国厨师曾经这样说英国的下午茶点心:配料简单,吃口上佳,举国折腾,又点出了英国人“无事忙”的特点。对比日本人对食物内涵的追求,法国人对艺术性的孜孜不倦和中国人在烹饪方法上的钻研,英国人只在一些最基本的细节上纠结。比如司康饼里应不应该加葡萄干这一点,曾经引起过社会的巨大争议。反葡萄干和葡萄干阵营两方争论不休,最后还闹上了报纸,逼迫一些南方的庄园经理推出两套下午茶菜单:加葡萄干和不加的,让吃客各取所需。   同样还有德文郡和康沃尔郡的奶油之争。究竟是德文郡的制作顺序有利于奶油质量,还是康沃尔郡的独特浓度更加重要?英国人争论不休,甚至上纲上线到文化遗产的高度:最早的下午茶书面记载中提到德文郡几个僧侣喝“一种需要搭配面包、奶油和果酱一起饮用的茶”,但康沃尔郡的凝结奶油却已经得到了欧盟认证的“受保护原产地名称”(PDO);如今德文郡还在等待属于她的PDO,其“荒谬”程度就好比两家中国餐馆争谁的酱油更好更醇。
  而在餐桌上,比茶和点心更精致的是不能吃的瓷器。英国人于1794年发明骨瓷,在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以牛骨粉为佳),使瓷器呈现细腻光亮的质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高级的磁种。雪白的瓷器上雕刻精美的花纹,无论是象征英伦田园的谷穗果实还是希腊罗马神话,和色彩艳丽的点心相配,给视觉以极大的满足,进而刺激食欲。英国的老瓷器品牌,比如韦奇伍德和皇家道尔顿,在欧洲都十分出名。尤其是以关注女性情怀著称的皇家道尔顿,其乡村玫瑰系列产品,以22K镀金手绘进行描边,并贴以缤纷的紫色和金色玫瑰花,是英式下午茶的绝佳道具。
  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
  下午茶这顶被全世界戴在英国人头上的时尚高帽,和英国人爱无病呻吟的性格有关。爱无病呻吟所以文人雅客层出不穷,所以英国的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说来奇怪,英国的文学家大多嗜茶,而且英国作家的文笔又是如此细腻感性,让人怀疑是“喝茶喝出来的”。比如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鲁里之流》)中有一首专门写茶叶的诗:
  茶叶本多色/何舌犹能穷/熙春与武夷/此绿彼又红/松萝与工夫/白毫和小种/薰花真芳馥/麻珠更稠浓(What tongue can tell/The various kinds of tea/Of black and green/ Of Hyson and Bohea/ With Singlo Congou/Pekoe and Souchong/Cowslip the fragrant/Gunpowder the strong),用茶叶名串起诗的音律美,写的真好!
  而女作家写起下午茶就令人骨酥魂销了。夏洛特·勃朗特在小说Villette中写下午茶,她优美的文字仿佛让人嗅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家庭温暖的气息是多么让人愉快,那琥珀色的灯光和星星点点的炉火是多么暖洋洋,而让这幅画面更完美的,是桌上的一杯茶——英国茶,它闪耀的银色外表经常安静地注视着我。
  喝了精致的英国茶,作家们吐出的语言也是隽永而精致的英国话。简·奥斯丁的聪明女主角总是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男人,然后吐出一两句妙语。《理智与情感》中的“理智”埃莉诺一边喝茶一边留心到她喜欢的男人有一个奇怪的带有一缕头发的戒指,然后动起“情感”。《傲慢与偏见》里则换成傲慢的达西先生一边喝茶一边和女主角冷战,然后渐渐发现她就是自己的那杯茶。
  还有被多次提到的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对煤矿工人老婆天天煮下午茶待客的描写,她铺上上好的桌布,洗净细瓷的蓝花儿茶杯,请来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小镇牧师,共享一个昏暗但暧昧的午后。这个情节在无数次《儿子与情人》电影的翻拍中都被保留,也许是因为只有矿工妻子这样的身份才能证明英伦小资情调的不可救药。
  而真正写出英式下午茶“茶杯里风暴”特征的,却是几位儿童文学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疯帽子先生举办的下午茶实在经典——虽然在虚拟世界,仙境却弥漫着浓浓的英伦腔。以下是茶会的一段对话:
  三月兔(《爱》中的一个人物)对爱丽丝说:“多喝点茶吧。”
  爱丽丝有点恼怒:“我到现在一点也没喝呢,所以我不能‘多喝’。”
  三月兔说:“你是说你不能‘少喝’,你比‘一点没喝’多喝一点总是很容易的吧。”
  卡罗尔简直写活了英国下午茶会的本质:一边喝茶一边聊无聊的事。话通不通不是关键,关键是精致和含蓄,就像出来的这段比肠子还弯的对话,这才是最正宗的下午茶交流技巧。
  像卡罗尔一样看穿了茶会本质的还有《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她直接点出了下午茶时尚的无病呻吟,把下午茶变成一堂晦涩神秘的魔法课,由神经兮兮的特里劳妮教授主讲。谁会忘了她要求大家把茶喝完后通过茶叶来预测命运,虽然气氛很唬人但是被同行老师说成“没一个准的”。最后崇尚科学的女主角赫敏直接炒了这堂课,理由是“学不到东西”,这可以理解为喝茶时尚在英国带上了太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连英国本土人也有点受不了;不过退一步,当茶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像书里哈利三人组在狩猎场主人——大胡子海格家享受的无数顿下午茶,虽然没有富丽的瓷器和高贵的女主人,但是有茅屋、狗和难吃的要死的手工点心,那便是让无数英国人心驰神往的家的味道。
  下午茶餐厅探秘
  Delaunay下午茶餐厅
  推荐人:Anne Scagell(英国下午茶文化公司艺术顾问)
  我推荐的这家下午茶餐厅既不是十分奢华也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它是个很适合安安静静品茶的地方。这家餐馆离剧场很近,所以看戏之前喝一杯热茶,吃些传统的点心再好不过了。茶点的品种很丰富,味道也很诱人。我特别喜欢这里的三明治,十分新鲜。
  和另一家更有名的Wolseley下午茶相比,这里的茶点并没太大的特色,但我觉得这就是它的优点;简简单单,味道亲切,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有些保守的人。哈尔金(HALKIN)酒店威廉·卡尔顿巧克力下午茶
  推荐人:William Curley(英国巧克力大师)
  我推荐我自己在英国哈尔金酒店推出的巧克力下午茶。它真的很有意思:综合了英式下午茶的传统元素——三角形的夹着虾和鸡肉的三明治,烤饼和浓郁的奶油等,又加入了新的特色元素巧克力,比如可以按菜单点的巧克力酱、蛋白杏仁饼和海盐焦糖、覆盆子果馅饼上面铺满厚厚的巧克力浓酱。我认为吃下午茶不吃巧克力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英国的天气比较阴,一块甜甜的巧克力能让人的心情变得好起来,而且就着红茶淡淡芬芳的滋味,能够完全感受到下午茶的意义,那种温暖安全的感觉。   Sanderson酒店“疯帽子”下午茶推荐人:Elite编辑部
  位于伦敦伯纳斯50号的Sanderson酒店拥有最俏皮可人的英式下午茶。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著名下午茶派对改编而来的“疯帽子下午茶”,来宾由服务员指引掉下“兔子洞”,然后才能在鲜花盛开的后花园内享受茶会。
  在这个以仙境为主题的下午茶会上,有挂着“喝下我”字样,长得的像药瓶的瓶子,装满混合了西番莲果冻、椰香奶冻等充满奇异果味泡沫的饮剂;有三明治,且混合了各种可以想象到的颜色;绿色的菠菜,熏制鲑鱼,藏红花,粉色的火腿等;松软的蛋糕、巧克力蛋糕、裹上草莓酱的蛋糕和奶油慕斯好像都在说“吃掉我”;蓝莓棒棒糖会让你的舌尖体验冷热交替的奇妙变幻;滑入口中的榛子果仁冰淇淋则会突然带来刺激和兴奋的感觉。
  Dorchester宾馆下午茶/Berkeley酒店时尚下午茶
  推荐人:周小罡(毕业于伦敦金匠大学,摄影师,新华社记者)
  Dorchester宾馆最让人恋恋难忘的还是它的下午茶。它曾分别在2000,2002和2007三度被英国皇家茶叶协会评为十佳伦敦下午茶馆。一层的大厅,Promenade是供应下午茶的地方,巴洛克式的建筑,灰绿色的皮椅,郁郁的绿色植物,漂亮的台灯,灰白的大理石地板上铺着简单漂亮的地毯,环境十分优雅。
  下午茶,香槟茶都是最好的开始,搭配着烟熏迷你三明治。新鲜出炉的白色褐色面包片,夹带着烟熏鲑鱼,鸡蛋,鸡肉,虾和黄瓜,这就是微妙的混合好滋味。半个多世纪不曾改变的多切斯特食谱里永远充满着闪闪发光的草莓果酱和德文郡的冻奶油。
  最后的当然压轴大菜,松软的蛋糕和柠檬蛋塔。最不可抗拒的是那漂亮的椰子摩丝,奶油口味的苹果,澳洲坚果代利杰白巧克力,果仁金字塔,微型树莓macaroons,可爱的菠萝金融家,还有食浆果熔岩馅饼——多么美好的享受。
  另外,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常去骑士桥的Berkeley酒店品尝他们所推出的下午茶茶点。因为我对时尚很感兴趣,而这家的茶点都是从每一季的伦敦时装周潮流汲取灵感制作而成的。比如他们家的Prêt-à-Portea以饼干、甜点及蛋白霜演绎出巴宝莉、克里斯提、缪缪。
  飲食·粗放
  英国人真“牛”
  非欧洲人常以为英国人的国民食物是鱼薯条,其实牛肉才和这个国家有着最深的渊源。英国人爱吃牛肉,以“约翰牛”(John Bull)的名称自居,给狗取名“牛头犬”放在歌里大唱(《披头士》的“嗨,牛头犬”),连英国艺术家也不放过牛——名声大噪的英国画家达明安·赫斯特画牛泡甲醛,取名《母子分离》……不懂得享受牛肉的时尚,就不懂得品尝原汁原味的大不列颠。
  吃出来的牛劲
  英国的牛肉时尚源自古代。潮湿阴霾的环境里,红肉的生猛粗犷给英国人的身体注入力量。据说英国著名刊物《旁观者》在1710年为了抵制当年流行的法国菜“油焖原汁肉块”,登文章追忆本国领袖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让一只烧的交香四溢的阉牛(OX)霎时“灰飞烟灭”的美谈,以证明英国是建立在牛肉的基础上。而英国人虽然外表斯文,却时时表现出粗放野蛮,说不定和吃牛肉有莫大的联系。
  比如根据英国的“专家分析”,中世纪以来英法频频开战,而英国一方总是获胜的原因就是拜牛肉所赐。1415年十月,英法两军在法国北部的Agincourt战场相遇,当时法军集结了三万多精兵,甲胄鲜亮,士气旺盛,而英国一方全是老弱残兵,粮草不行,武器落后,全军要靠牧师打气,但是第二天统帅亨利五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让士兵一鼓作气,在战场上大败法国兵。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也因此被载入史册,和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特拉法格战役齐名。
  后来法军将领找到英国人制胜的秘密,据说就是吃大量牛肉后“狼吞虎咽,打起仗来如饿虎扑羊”。英国人也直言不讳。曾经在德国纽伦堡附近大败西班牙法国联军的英国“万宝路”公爵(他名字Marlborough和‘万宝路’相近)便说过:“没有牛肉和啤酒,我的士兵不能打胜仗。”
  从此以后,英国各界更加嗜食牛肉,而且以此为荣。剧作家Henry Fielding曾经为话剧《脏街歌剧》写过一首爱国歌谣,名字就叫《英格兰的烤牛肉》:
  伟大的烤牛肉是英国人的食物
  它提升我们的大脑,丰富我们的血液
  我们的战士勇猛,我们的官员廉洁
  哦!老英格兰的牛肉啊!
  英格兰的牛肉!
  这首歌在英国变得如此有名,以至于英国皇家海军就餐时往往要伴着这首曲子,后来歌曲中雄赳赳的粗野味又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的海军战士,他们在正式场合用餐,服务生上牛肉时就会哼起这个调。就是到了今天,这种牛肉=力量的逻辑依然有感染力。据说2002年法国在世界杯中输球,一个英国农民就幸灾乐祸地写信给报纸:“谁让他们抵制英国牛肉呢!”
  举国吃牛
  从英国的善战之名被人知晓开始,英国人就被称为“约翰牛”。那些驻守伦敦塔死牢,穿着都铎王朝服装的皇家卫士被称作“食牛者”。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为伦敦的一个景观,他们高大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国游客的相机中。据说他们长这么高就是因为吃牛肉。皇家记录上显示:1813年底,十三名驻守St. James宫的皇家卫士每天的肉食供应包括二十四磅牛肉、十八磅羊肉、十六磅牛仔肉、三十七加仑啤酒。从这个食谱可以推断出,只有红肉才能入得了皇家士兵的法眼,那么红肉“赐予他们力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仅是大男人,英国历史上连淑女家也大块吃肉。据说古时候英国的上等人家一天三餐顿顿吃肉,伊利莎白一世的宫女每天早上就要早起“烧牛肉”;这可能是真的,因为直至今天,英国各大星级酒店的早餐都少不了肉,特别是烤牛肉,其次才是力量稍逊的火腿和熏肉。
  英国人也自娱自乐,为英国牛肉找了很多借口,比如杀的早,发育佳,所以英国人虽然心知肚明自己的餐饮拼不过法国意大利,但是牛肉馆照样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英国的《商业生活》杂志曾经评出欧洲最好的4家牛肉餐馆,伦敦的HAWKSMOOR SEVEN DIALS榜上有名。他们的理由就是“这家餐馆的牛非常正宗”——来自于北约克郡的长角牛而且牺牲在英国人认同的“生姜猪屠宰场”。   好斗的牛排俱乐部
  除了牛排餐馆,英国各地还有数不清的牛肉俱乐部。据说18世纪伦敦开了第一个牛肉俱乐部,之后就如雨后春笋。最有名的牛肉俱乐部是一个叫John Rich的人建立的“牛排荣耀协会”,位于柯芬园的皇家剧场。当时要挤进这个俱乐部非常困难,因为里面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就连丽晶王子(未来的乔治四世)也只能排在候补名单里面。
  这个俱乐部崇尚“牛排精神”——粗野、简单、豪放。会员虽然身份高贵,但会穿着简单的衣服和破皮鞋去参加活动,还戴一个画有铁格架和“牛肉与自由”字样的戒指。“荣耀俱乐部”的成立是为了和Macaroni俱乐部里的公子哥们叫板,那些人一般都出过国所以沾上“假惺惺的”贵族气息——吃法国菜,看意大利歌剧。而牛排俱乐部以英国人的身份自居,为自己“土鳖”的草根习性找到精神支柱。
  不过直至今天,英国的牛肉味已经冲淡了很多。法菜和印度菜在英国红透半边天,英国人也不像从前那样排斥软绵绵的猪肉,这不禁令人伤感。难道好斗野蛮的英国人将一去不复返吗?还是如英国《卫报》说的,英国人吃牛肉,却吃出了犹豫不决阴阳怪气的性格。它讽刺英国政府在欧洲软弱无能的外交政策,却不知“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只要一天天吃牛肉吃下去,英国骨子里的霸气和粗野就不可小觑。
  顶级英国牛排餐厅
  Hix Oyster & Chop House
  这家以牛排出名的餐厅离伦敦传统肉市——Smithfield市场只有几步之遥。木地板、亚麻桌布、砖墙——餐厅环境简单又不失高贵。食客可以选择一系列丰富的肉菜,当然这家的肉眼牛排(相当于五花肉),骨头里脊肉和烤腹肉牛排都是顶级的。主厨Mark Mix本身就大名鼎鼎,他对菜式的变化也透着英伦时尚:每日一变,永远带给人新鲜感。
  肯辛顿屋顶花园餐厅
  在7楼的屋顶花园一边俯瞰肯辛顿街景一边享用美食,眼前还有粉红色的火烈鸟徘徊在池塘和棕榈树边,这着实是难得的体验。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空中花园之一,肯辛顿屋顶花园不仅仅是一件酒吧餐厅,更是一家多功能高端私人会所——那些复杂惊艳的细节——迷幻的彩色灯光与幻想风格的内饰让它备受瞩目。通往主庭院的那条摩洛哥主题走廊里备有水烟袋,供餐的烧烤区域可以俯瞰伦敦风景。
  当然,餐厅的餐饮屡次获大奖,被称为是“英国当代美食的代表”。而你会发现这家以英国菜为主打的餐厅提供十分新鲜可口的牛排,鲜嫩多汁,口味正宗,但并非每天都供应,而是要凭运气。
  紳士 VS 淑女
  明星·紳士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中,对于“绅士”一词作出了四种较为详尽的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士”、“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士”、“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士”、“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闲汉”等。这四个解释说明了所谓绅士的基本硬件,即有钱有闲,和时下流行的“高帅富”差不多——而且绅士还不要求“高”和“帅”,只要是世家子就可以。
  不过美国绅士的解释属于“没有文化”的美国,而绅士文化的起源地英国,却并不对绅士做明确的语言定义。绅士是文化,是气质,是外表的文质彬彬一丝不苟,是内在的温柔谦和勇敢真诚,绅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男面具,而是全世界对英国好男人的一种向往和认可。女人爱绅士,男人也爱。大银幕上的英伦绅士流光溢彩翩若惊鸿,银幕下的英国明星仪表堂堂气质高贵,绅士演绅士,怎不让人神魂颠倒?
  典型绅士布兰登·柯伊尔(Brendan Coyle)
  角色:《唐顿庄园》 大管家约翰·贝茨
  布兰登·柯伊尔由一个半红不紫的演员一跃成为收获无数粉丝的大明星,都因为英剧《唐顿庄园》。布兰登扮演的大管家贝茨原是庄主罗伯特·克劳的警卫员,后来成为唐顿庄园的大管家。他温文尔雅的动作,不卑不亢的气质再加上跛足,被影迷称作具有“身残志坚”的英国绅士范儿。在剧集一开始,身为门外汉的贝茨接手管家工作,受到庄园仆人的一致冷眼,而贝茨却展现出英国绅士独有的坚韧品格,不仅微笑应对所有质疑,当被怀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即庄园的楼梯太长太高时)坚定地拄着拐杖走上楼梯,终于凭着自己的坚强和好脾气赢得庄园内的席位。
  布兰登·柯伊尔有一张笑眯眯的脸和宽阔的肩膀,正适合诠释最典型的英伦绅士。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永远保持一份高贵的心态和完美的礼仪,这是英伦绅士最基本的内在精髓。
  LINKS
  【英式管家的绅士范儿】
  如何穿戴?
  标准的穿着是双排扣的常礼服配灰色条纹裤子,深灰色马甲,系粉红或淡紫色领带,打一个半温莎结。鞋要擦亮,要用军用鞋油按特定的方式擦一个半小时。常礼服只能穿到18点,之后换上黑色小礼服、白衬衫,打黑色蝴蝶结。
  如何服侍醉鬼?
  管家的职责之一是不能让主人感到尴尬,要对主人表示出尊重,所以对主人的醉鬼朋友他不能吝惜尊重。他不能把喝醉的客人扔给出租车司机,而应该对醉鬼说“有你的一个电话”,借此尽量得体地将他领出房间,然后低声劝解他:“先生,我想你可能喝得有点多。你想在这儿坐会儿吗?我可以给你一杯咖啡吗?或者是叫辆出租车?”要和蔼婉转地请他离开,而不是直言相告。
  如何打断客人冗长的席间演说?
  端着满盘的食物在某位滔滔不绝讲述历险见闻的客人身边转悠,给客人施加无声的胁迫,好让他们向后坐,腾出地方让管家上菜。再者就直视客人,和客人的视线对接,传达出你的意图。否则很烫的盘子会烫到客人的左手。
  温柔野性裘德·洛(Jude Law)
  角色:《大侦探福尔摩斯》助手华生
  英伦演员裘德·洛是闻名世界的美男子,他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早期的《兵临城下》或者中期的《偷心》或是近期的《蓝莓之夜》,都展现出令人难以抗拒的男人味。但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扮演典型英国老绅士华生时,裘德·洛却收起性感一面,反而以曲折内涵征服银幕内外的观众。华生在英国的扮演者众多,其中不乏各路实力派演员,大多以表现华生的温顺和忠诚来突出书中的好男人形象;但裘德?洛的华生却在稳重中加入激情,不仅身手敏捷出入火线,吻合了华生军人的形象和骨子里爱冒险的气质,而且裘德·洛的华生行事更“不拘小节”,比如经常把脚翘在桌子上看报纸,孩子气的动作和他一身苍蝇站不住脚的Burberry行头相得益彰,是冰与火之歌的交融,显出英伦绅士平静外表下奔放热烈的内心。   LINKS
  【绅士运动会】
  如何穿戴?
  绅士运动会始于2005年,由有“绅士圣经”之称的英国杂志《the Chap》主办。主旨是“为反对庸俗的现代文明而举办的非正式比赛”,口号是“不要肌肉,只要风度。”它还鼓励选手和观众以非正常装扮出席,例如扮成维多利亚时期的绅士。不仅选手,作为观众也不能“放松警惕”,嘴里叼着烟斗,时不时轻呷一口浓烈的Martini,迈着优雅的步伐穿梭赛场之间,就算为同伴加油,也要注意仪态仪表。
  绅士运动会是一场让参与者深入体验绅士文化的盛宴。和奥运会一样,它也有开幕式、点燃圣火的环节——不过这里点燃的,是象征英国绅士的烟斗。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符合英国的特色:不那么正经——包括跳沙坑、骑单车击长伞、烟斗接力赛,文明棍高尔夫球赛等等。
  矜持高傲科林·菲尔斯(Colin Firth)
  角色:《傲慢与偏见》达西先生
  凭借影片《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影帝的科林?菲尔斯本身就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他来自于一个学者家庭,父亲是温切斯特大学讲师,母亲是一所开放式大学有名的宗教学讲师。菲尔斯外表不算英俊,但却符合英伦绅士的标准:国字脸,深眼窝,卷发薄唇。在经典的BBC版《傲慢与偏见》剧集中,科林斯扮演家喻户晓的傲慢绅士达西先生。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洋溢着浓浓英伦风情的爱情小说里,女主角伊丽莎白遇到两个不同的男人。韦翰外表英俊体贴但其实是个花花公子,而达西虽然木讷高傲不讨人喜欢,但实际忠贞有担当,是个好丈夫的人选。科林饰演的达西活脱脱如书中走出,展现出英伦绅士含蓄真诚的独特气质。
  聪慧老辣奈杰尔·霍桑(Nigel Hawthorne)
  角色:《是,大臣》政务官Humphrey Appleby爵士
  在英国多次被评为“剧中之王”的《是,大臣》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局面,甚至连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为之痴迷,客串其中的角色。英国著名舞台剧演员奈杰尔·霍桑在剧中扮演公务员HumphreyAppleby爵士,和扮演大臣的保罗.爱丁顿斗智斗勇,其乐无穷。Humphrey在剧中被设定成一个老奸巨猾的英国绅士形象,他语言功底好,毕业于名牌大学,保守,冷静,狡猾又不乏小幽默,尤其他那些英国绅士的“小毛病”,比如骂人总是拐弯抹角,对女士彬彬有礼,一边优哉游哉地喝威士忌一边
  平和羞涩休·格兰特(Hugh Grant)
  角色:《诺丁山》书店老板威廉·萨克
  英国绅士的世界银幕代言人休.格兰特举手投足都充满了优雅温和的气息,亦正亦邪但逃不了绅士二字。连在爱情片《诺丁山》中饰演一个普通书店老板,都因为浑身散发的迷人绅士魅力而迷住了大明星茱莉亚.罗伯茨。那么小老板的绅士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春雨无痕——也许在威廉穿着洁白有型的衬衫去菜市场买菜的某个瞬间,也许是他斜靠在书架上看书的某个时机,也许是他面对所爱时欲言又止的天真无助,也许是当着全世界大胆表白的勇敢癫狂;《诺丁山》中的威廉展示了一个最平凡底层的英伦绅士,他所拥有的难以表述的种种气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浪漫。
  优雅沉着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
  角色:《007系列》特工邦德007
  虽然《007》系列前仆后继拍了一部又一部,但最有英伦绅士范儿的还是最早的肖恩.康纳利。到今天,007沾上好莱坞爆米花味儿成了施瓦辛格那样的肌肉男,更令人怀想“邦德若只如初见”。银幕上的英国绅士为人所理解和欣赏从007开始,也从他身上终结。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肖恩.康纳利在60年代主演了《007》系列的第一部《诺博士》,从此一炮打响。他扮演的007虽然在外表上不见得多么英俊潇洒,但果敢机敏,风度翩翩,风流倜傥,尤其和女性“周旋”时不卑不亢,温和有礼但又充满热情,怨不得桃花不断。而邦德面对敌人时那种“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气魄,以及虽然拳打脚踢但是衣服纹丝不乱的“派头”,和好莱坞银幕英雄汗血与口水齐飞的草莽气概全然不同。也自从肖恩.康纳利开始,邦德装备成了绅士的必备品,包括西服裤子,香烟,钥匙圈,信用卡,钢笔,公文包等等。每一个物件都暗藏杀机,那是在银幕中——现实里,杀机不是枪和火箭弹,而是看似温柔,实则杀伤力极强的男人魅力。
  明星·淑女
  “淑女”一词并不陌生。中国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英国,淑女对应的词是lady。称呼一声Lady,仿佛就蕴含了种种美好的特质:温柔、得体、礼貌、矜持、善良、成熟、含蓄、聪慧。英伦淑女的形象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中英国女性的形象,比如《哈姆雷特》中的Lady 奥菲利亚,简·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众女主角等。她们款款走来,带动起淑女文化在英国的流行,包括舞会、服装、食物、礼仪培训等等。
  与此同时,受到全世界瞩目的英国女明星们用精湛的演技演出了一位位英伦淑女的形象。最为人感动的莫过于凯特.温斯莱特在《泰坦尼克号》中叛逆又深情的贵族淑女露丝小姐,在爱情的感召下勇敢追求生活与自我。在凯特之后,所有名震世界的淑女角色,无论是海伦.米伦扮演的女王还是Emma Watson的小书呆子赫敏,都让人难忘。从此得出结论:英国女人,长得美,心更美。
  诚实自爱苏珊娜·约克(Susannah York)
  角色:《简爱》中简.爱
  历观银幕上的英伦淑女形象,虽然不见得外表有多艳丽,但内心一定强大到令人敬佩。文学名著《简爱》中塑造的顽强淑女简爱,历来被认为是影响力最大的英伦淑女。而由英国本土女演员苏珊娜·约克以及“巴顿将军”乔治·斯哥特对戏(罗切斯特先生)的《简爱》版本,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苏珊娜版的简爱经由上译厂李梓优雅温柔的配音,在无数人心灵中留下了一个人格高贵的倩影,一段真诚朴实的爱情。
  苏珊娜·约克外表娇艳美丽,曾是英伦玫瑰,但她扮演的简性格骄傲冷静,外表朴实,在外冷内热的绅士罗切斯特先生家中当家庭教师,后来用真诚的心感化了罗切斯特。这版简爱最动人之处,在于她的自信和骄傲,初初面对主人时的不卑不亢,后来受到伤害时决绝离去,最后勇敢重回爱人的怀抱。并不美丽的简爱能够勇于直面内心,做一个忠于自己的人,令人感动。   事实上,苏珊娜本人也颇为强悍,颇有“简·爱”范儿。在自己的银幕生涯逐渐平淡之后,苏珊娜仍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频频出现于英国先锋戏剧导演的剧作中。2002年,苏珊娜演出的独角戏《莎士比亚女主人公的爱情》在爱丁堡戏剧节中获得瞩目,随后在伦敦上演。虽然身形已经不再挺直,然而穿着白色丝绸服饰的她仍然能够演出朱丽叶的奔放热情。
  勇敢大气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
  角色:《哈利波特》系列中麦格教授
  著名英国女演员玛吉·史密斯拥揽两项奥斯卡金像奖,是墙内墙外都开花香的演员。她曾是《奥赛罗》中美丽的德蒙娜,是《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苏格兰异教徒教师。外表并不美艳的她总是饰演性格倔强,顽强不屈(甚至顽固)的一类角色,尤其在《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扮演理想主义,浪漫幼稚的老处女教师,获得了奥斯卡影后的荣誉。
  2001年,玛吉·史密斯再执教鞭,在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饰演古板严肃的副校长麦格教授,再次挑战“老淑女”类的角色。这个在作者笔下只“偶尔露出一点点笑容”的女老师总给人要求严格,过分洁身自好的印象,有点像简爱的过分版。但是关键时刻角色所展现的勇敢和力量,令人再次一睹英伦淑女的魄力。特别是在影片中,当魔法无边的老校长邓布利多死去时,麦格教授首先举起魔杖伸向天空,引领学生们重新看到希望的一幕,为麦格教授这位英伦淑女添上无穷精神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玛吉·史密斯在2007年被查出身患乳腺癌症,忍受化疗痛苦、戴着头套坚持拍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她始终低调,不想别人对她的病大惊小怪。
  睿智自信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角色:《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耐特
  凯拉·奈特莉这朵最新的英伦玫瑰自《亚瑟王》开始一炮走红,成为风靡全球的英伦美少女。凯拉拥有勾魂夺魄的迷人眼眸,性感的双唇与合乎最新时尚的骨感身材。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一片中,凯拉穿上飘逸轻柔的舞裙,戴着美艳的各种帽子,出演原著中那位智慧与美貌并驱,偏见与天真共存的淑女伊丽莎白。在英国,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伊丽莎白。而她小女子的智慧和敏感,尤其是对生活那份不切年龄的老辣,让许多原著粉丝叨叨英伦淑女的厉害。凯拉·奈特莉扮演的伊丽莎白除了伶牙俐齿外,又添一份少女的天真活泼和自信,尤其与达西先生对掐时像只小迅猛龙一样不断“喷火”,虽然和原著不太符合但表现出英伦淑女直率的一面,让人大呼可爱!
  聪明细腻约恩·西克森(Joan Hickson)
  角色:《马普尔小姐系列》中马普尔小姐
  英国著名侦探作家阿加莎·克里斯丁笔下有一对老年绅士淑女。绅士是大侦探波洛,淑女是马普尔小姐。马普尔小姐年纪虽大但是宝刀不老,总是潜心研究各种案件打发老年生活。这种以智慧女性作为主角的作品少之又少,也许只有在注重女权的英伦小岛上才会发生。
  约恩第一次出演克里斯蒂的作品是在1946年的戏剧《死亡约会》中扮演胆小的Pryce小姐。据报道,当时克里斯蒂就跟她表示,希望你有朝一日能扮演我的马普尔小姐。30多年后,克里斯蒂的愿望成真了。她所扮演的马普尔小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的马普尔小姐穿着典型的英伦乡村淑女长裙,说话温和,慢腔慢调,看上去一副温吞水的样子,但查起案来却分外精明。约恩很理解扮演这个角色时要拿捏的尺度,特别是那种对周边事物不露声色的观察和判断,被她拿捏得十分出色。她也因为出演马普尔小姐获得两次BAFTA最佳电视女主角提名。
  傳統 VS 個性
  行頭·傳統
  小裁缝遇上大主顾:萨维尓街的幸福时光
  萨维尔街位于英国伦敦。它平行于摄政街道,南起肯迪街,北达维格里街道,连接伯灵顿广场,伯灵顿克利福德街和花园。短短的一条街,既没有车水也没有马龙,但却有一个著名的英文单词因它而生,那就是BESPOKE——定制。从萨维尔街的起源到今天,整个英国关于绅士概念的发明和塑造,都是由萨维街来完成的。
  在绅士时尚达到顶峰的时期,萨维街即是优雅成熟,迷人完美的代名词。到了今天,“无可奈何花落去”,萨维街的传统正在没落,美国时装品牌的介入正在撼动这个英伦传统服饰圣地的地位。于是,查尔斯王子出动了,强大的媒体出动了,英国人抱着老牌帝国的高傲心态和矜持气场,为萨维尔街正名。而正如那句话说的: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世界在面临失去萨维街辉煌的一刹那,才意识到它的“老土”,即是珍贵。
  小裁缝来了
  萨维尔街成形于18世纪30年代,原是伯灵顿伯爵家族的房产。伯灵顿三世是个节俭的人,结婚后便出卖伯灵顿庄园后面的一块地。于是,伯灵顿花园被一个气派的Queensbury庄园所取代(即萨维街最初的西部地段)。于此同时,一大片房屋在附近建造起来,伯灵顿三世为这一街区取名萨维尔街。不久,威廉·皮特(英国首相1708.11.15—1778.5.11), Arbuthnot博士(数学家、作家)等相继入驻,给萨维尔街带来了第一批经常光顾的商人。随着商人的增多,裁缝店和衣饰店也渐渐聚集这个角落。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所熟悉的萨维尔街大牌服装店小荷初露,尽管当时的他们或是漂洋过海的菜鸟,或是毛头小子,总之还停留在小裁缝的阶段。1760年,吉凡克斯的创始人托马斯·吉凡克斯来到伦敦讨生活,给一个天鹅绒制帽商莫伊先生当学徒。莫伊是个酒鬼,整天放手让托马斯和皇家顾客打交道。这样,被师傅领进门的托马斯很快就修行成功,在1771年开张自己的服装店。吉凡克斯从此一炮打响,在早期就为乔治三世和丽晶王子这样的大人物量体裁衣。5年后,著名的帽子商人詹姆斯·洛克也把店址迁到了萨维街附近的圣詹姆斯街6号。这家店至今留存,是全世界最早的家族帽商。
  1806年,现今大红的萨维尔街品牌亨利普尔(Henry Poole)的创始人詹姆斯·普尔和他的太太在滑铁卢战役中给军队做衣服而发了笔小财。他们最初在Everett街开的亚麻布行几经变动迁徙,直到1846年詹姆斯去世,他的儿子为了扩大店面才把铺子扩到了萨维尔街的街面上。同样在不久后,萨维尔街迎来了诺顿家族的青睐。原先在隆巴街安顿的Norton&Sons裁缝店也在萨维尔街安家落户一直到今日。   中国的古话叫“三个和尚没水喝”,当这些裁缝店纷纷落户到萨维尔街,彼此的竞争也就开始了。我拿几张皇室委任状,你新接几个大佬客户;然而英国人的“高风亮节”让萨维尔街的裁缝们永保一份君子之交,反正生意好,裁缝肚里能撑船,于是萨维尔街就和和气气,热热闹闹地繁荣起来了。
  帝王与将相
  早期萨维尔街的“贵气”要远胜于今日。哪一家没有几个皇亲国戚的光顾?虽然萨维尔街的裁缝们都自称“严格对客人们的身份保密”,不过他们也不是呆子。好事要出门,于是谁家服侍过哪个大人物也就不是秘密了,倒是偶尔爆出的冷门,比如威廉王子出席婚礼的西服竟然不是出自于吉凡克斯,而是名不见经传的Kashket,倒是可以让萨街先生们茶余饭后聊上一阵子。
  回顾往事,萨维尔街裁缝制作的西装鞋帽曾经伴着多少大人物走过他们人生的春荣秋枯,令人不胜感慨。“独眼大侠”尼尔森上校在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丧命,死时的装扮是“戴一顶詹姆斯洛克制作的三角帽,瞎了的右眼上一副绿色的真丝眼罩”。1918年,Norton&Sons的忠实顾客,人称“红色拜伦”的飞行家Baron Manfred von Richthofen也在一次战役中被击落长空。
  和将士的起伏生涯相比,真正的皇室成员与萨维尔街的缘分更加长久。百年老店亨利普尔伴随着王朝的起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拿破仑三世政变夺权后,正是他们赶到法国为这位新任君王量体裁衣。也是他们为威尔士王子博迪制作的一件短短的夹克衫后来引发了美国人的争相跟风,最终促使第一件“晚礼服”的问世。这位博迪王子不久荣升为爱德华7世,他把亨利普尔的服装推销给一众皇帝邻居,包括比利时国王,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墨西哥皇帝等等。
  昭和天皇裕仁也是亨利普尔的拥趸。还是王子地位的他在开始英国访问前命人向亨利普尔定制“西方服装”。亨利普尔特别派出一个代表赶到直布罗陀给裕仁量身材,然后拍电报把样码传回店内,以保证裕仁开始访问之前就能穿上定制的西服。由此,根据萨维尔街发音的单词Sabiro传遍日本,意思就是“西装”。
  萨维尔街裁缝声名远播。直到1981年,来自阿曼的苏丹卡布斯还向萨维街服装店Dege&Sons定制西服。这批西服的穿戴者是他的皇家乐队。苏丹卡布斯也是萨维街店铺接的最“偏僻”的一宗皇家订单。
  而英伦本土皇室,萨维尔街品牌则是“承受恩泽,百年不负”。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世纪婚礼时,查尔斯王子满身的吉凡克斯行头被媒体逮了个正着。实质上这根本也不算新闻。吉凡克斯长期以来都是英国王子们的“紧箍咒”,当查尔斯离婚又二婚,吉凡克斯又“毫无意外”地出现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身上。
  伊利莎白女王的心头好也是人尽皆知:她一有空就徜徉在萨维街老品牌Hardy Amies的陪伴之中。当伊利莎白还是公主时,就穿着Hardy Amies设计的服装去加拿大访问,之后她频频和Amies联手打造出一个个英伦时尚的惊艳瞬间,其中之最莫过于1996年夏天与南非总统曼德拉会晤时穿的一件白色蝴蝶结晚礼服,这件礼服大方华贵,面料轻盈,缎子的晶莹质地让女王看起来肤色雪白胜过少女。Amies娇艳中不失淡雅的风格,总是为女王的威严中加入些许妩媚和青春,让全世界人大呼养眼。
  在皇室与萨维尔街的缘分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戴安娜皇妃的意外去世。作为最耀眼的英国皇家时尚明星,戴安娜常常光顾萨维尔街。她在巴黎出事后,萨维街的Maurice Sedwell店内还留有她未曾取走的大衣。
  谁是时尚先生?
  曾几何时,英国社会的主流时尚被法国人所主导。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宫廷服饰潮流之后,英国人开始追求本土时尚。这一时期,出了一位闻名整个英国的花花公子名叫布鲁梅尔。布鲁梅尔作为丽晶王子的“穿衣导师”,在英国掀起了一股追求时尚的风潮。据说男人女人都为他疯狂,趴在他窗口看他怎么洗澡和穿衣服。布鲁梅尔为英国带来了一整套时尚观念的改变,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男人应该穿得低调、踏实、有绅士味儿。从此高档场所弥漫的不再是法国香水而是“新鲜的法兰绒味”。布鲁梅尔喜欢光顾的裁缝店就在萨维尔街附近的考克街(Cork Street),这一街区所有的裁缝也因为这位时尚先生钻研“英伦行头”——自此开启法兰绒围巾、羊毛燕尾服和骑马长靴的时代。
  实际上萨维尔街从来就是英伦时尚秀的后台。晚礼服从这里诞生,还有英国人的国宝圆礼帽(Bowler Hat). 有多少时尚人物经此地打造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以花花公子著称的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他的剧作《诚实的重要性》在伦敦热演时,詹姆斯洛克为他制作了一顶帽子。谁知王尔德突然被捕,帽子的钱一直收不回来。直到2000年,一张神秘的支票寄到洛克总店,为故去的王尔德先生还债。
  电影明星也频频光顾。在《乱世佳人》和《绿野仙踪》红遍美国的时候,米高梅大老板Louis B. Meyer大驾光临萨维街。他的选择是Kilgour, French & Stanbury。这家店又被大导演希区柯克看中,用于电影《西北偏北》中包装男主角——好莱坞美男子加利·格兰特。这个形象和奥黛丽·赫本于《蒂凡尼早餐》中的纪梵希小黑裙一起被称为时尚界的双子星。萨维街也被公认为绅士时尚的巅峰工厂。
  1971年,好莱坞女星凯瑟琳·赫本向萨维尔街老店H-Huntsman定制粗布牛仔裤。Huntsman本来是她老公,好莱坞男星斯宾塞·屈赛喜欢的店。赫本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Huntsman朴实无华的设计和精致的面料。另外,Huntsman的首席裁缝Colin Hammick本来就是个时尚先生,他在英国《Tailor & Cutter》杂志“最会穿衣的显赫人物”排名中战胜萨维尔街其他顾客,包括以时尚品味著称的温莎公爵。
  今天——英伦行头,无论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乡村长裙还是皇家婚礼上的长款呢子大衣,都不再让人觉得那么趋之若鹜了,高贵是高贵,但时尚先生自有戴着墨镜的潮人来打造。来自意大利的时尚大帝公然嘲笑萨维尔街已经过时,还是,英国的保守时尚已经过时?2005年,以叛逆神经著称的设计师汤姆·福特和东家古琦闹翻时,向萨维尓街服装店Anderson&Sheppard定制了一套行头,包括雪白的领带和西装。他穿着这套“老土”的行头拍大片登上W杂志,挑衅地宣布将开张自己的定制服装店。看,关键时候,时尚先生也要借点祖辈的光不是?   年轻的一代
  21世纪,萨维尔街步入青铜时代。昨日的辉煌逝去,圣殿上的绅士也必须走下来。不少店铺被迫迁出萨维街,连昔日的对手也感到唇亡齿寒,只好联合在一起保卫萨维尔街这个响亮的明牌。而与此同时,年轻的一代在萨维尔街开始崛起,1992年,理查德·詹姆斯首先在萨维尔街开店,成为萨维尔街新生代的领路人。他打破了萨维尔街裁缝的作息(星期六也开店),并且在传统服装中加入潮流的气息。
  在他之前,萨维尔街并非从来没有波浪。60-70年代Tommy Nutter这个坏小子在高定服饰中加入60年代反叛元素,一度被保守的萨维街裁缝视为“背叛师门”,但随着Elton John, 披头士等人穿着Nutter的高定西服走南闯北,萨维街终于认可了他的才华,而且说到底,他毕竟是萨维尔街出来的。Nutter给萨维尔街吹去一股清新之风,包括之前从未出现的橱窗展和模特儿。在他死后,人们想起他的好,虽然有点怪异但还是尊贵,就像杰克·尼克尔森在《蝙蝠侠》里扮演小丑时穿的那件性感调皮的紫色西装——那是Nutter去世前的几件杰作之一。
  在理查德·詹姆斯之后,帅气的黑人裁缝Ozwald Boateng入驻萨维街。他生于60年代末的非洲加纳,在伦敦北区长大,异乡人的身份本身就赚来不少吸引。1997年,《名利场》杂志请摄影师迈克·罗伯茨为理查德·詹姆斯,Ozwald Boateng和Timothy Everest合拍大片,封三人为“萨维尔街新一代”。
  2001年,理查德·安德森也在萨维尔街开店,和久经考验的萨街老裁缝Brian Lishak联手。他开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摄影师为他拍摄大片,脸面英俊的他亲自穿西装“以身试镜”,甚至跳上跳下只为和路牌上的“萨维尔街”字样共享镜头。邻居裁缝笑说,这种行为在几十年前是不可能在萨维尔街出现的。
  新人等待成长,老人垂垂老矣,这个阶段总是同时伴随着期冀和无奈,还有数不尽的往事追忆。今年维多利亚女王钻石庆典,亨利普尔又被荣幸任命定制皇家护卫队的西服,整家店日夜赶工,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外界不友好的质疑:“难道以前他们的样板西服太过时了吗?”亨利普尔的员工挺起胸膛说:“是因为现在的英国人比以前身材更高大了。”真是这样吗?或许我们应该盲目相信,因为不管高矮胖瘦,英国人就应该穿得像个英国人。
  萨街新一代Emma Martin
  人物介绍:萨维尔街Dege&Skinner学徒,2012年BBC“英国冠军”节目裁缝组冠军(英国冠军节目旨在找寻英国传统行业中优秀的年轻人)。
  我看到你的照片,发现你的打扮很潮,一点也不像萨维尔街那些传统的裁缝。
  你以为萨维尔街的裁缝都是很严肃,头发一丝不苟的那个样子吗?哈哈,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醒醒了,很不幸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但外人还是用老眼光看我们。
  萨维尔街的大师中你最崇拜谁?
  我很喜欢Norton&Sons的设计师Patrick Grant。他的设计优雅中带点玩世不恭,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拘谨。
  从年轻人的角度,说实话你是否会觉得裁缝这一行太过时了?
  不会,我很尊敬这个行业,而且很享受我的工作。虽然有人觉得萨维尔街里全是老头子一类的人,但是很“不幸”的是,这里也有年轻人,而且她们和这些老头子一起对西服定制这件事充满了热情。起码我每天开始工作时,都抱着十分愉悦的心情。每一针线我都怀着虔诚的心去完成。
  你对萨维尔街的历史传统还有探索的兴趣吗?
  怎么没有!“英国冠军”这个节目还有一环要考这个呢!我不仅对Skinner,对所有萨维尔街店的历史都要充分了解。有的店历史实在太长了,但是他们的员工对陈年旧事记得那么清楚,让人怀疑他们每天都在复习历史,实在是太厉害了。
  Dege Skinner这家店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DS是萨维尔街现存的两家家族运营的裁缝店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一切我想要从萨维尔街老店中看到的品质,它都具备。同时它还拥有老牌服装店的那种低调谦虚的品格,也许在今天这样的品格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毕竟这才是它的本色,没必要过多的改变自己的基因。我在这里实习期间,我看到每个顾客跨进店门后得到的待遇,从量体到制作的每个过程,似乎都有无声的交流和情感在内,我必须说我很震撼,而且从前根本没想到。
  行頭·個性
  酷不列颠的设计师
  英国的时尚圈从来少不了横空出世的传奇故事,当然也少不了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更少不了的是圈内圈外人相互力挺的或动人或诙谐的故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酷不列颠”文化创新运动中,朱利恩-麦克唐纳用一条美人鱼连衣裙将英国文化推向世界领先地位。而他以美人鱼系列推出的个人品牌就是由影响力深厚的时尚偶像Isabella Blow命名的。作为一代设计师们的偶像和缪斯的Isabella Blow又发掘了如亚历山大-麦克奎恩,侯赛因-卡拉扬,帽饰设计师Philip Treacy等一众日后的大师级人物。而在Isabella Blow病重住院期间,又是Daphne Guinness为其支付了所有医药费。这个被Lady Baga尊称为“非同寻常的偶像”的啤酒家族继承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资助有潜力的新人设计师。
  除了这些来自时尚大咖们的慧眼识才外,英国的时尚新手还能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尚学府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秀、由各大百货公司,公益基金举办的设计赛事,甚至是晚间八点档的英国版《天桥轿子》都是新人们一展抱负的舞台。英国这种全力提携新人,支持创新的理念也体现在他们一年一度的时尚盛事British Fashion Awards的评选中。记得去年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赢得了年度最佳设计师品牌奖项,她早被诟病的设计师身份终于获得认可。难怪早前“辣妹组合”在伦敦重聚,镜头前惟有维多利亚闷闷不乐,可见她是多么钟爱自己设计师工作。
  英国这个传统与前卫并存的国家,从女王、王妃,首相夫人到潮流明星,百姓真是无人不钟爱讨论他们自己的时尚。早前首相夫人Samantha Cameron贪心穿了下Prada的衣服,就被大众指责到不行。而凯利王妃更是出行必选本土设计师的品牌,从老牌鞋履Manolo Blanks到从高街服饰店Topshop淘来的“便宜货”都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电视,你会看到当红新锐设计师Gareth Pugh在时尚节目里“跑龙套”,这个因为作品太前卫而造成“叫好不叫座”的设计师戏称自己这是在“挣点外快”。而当红炸子鸡,It Girl钟小姐更是晚间时尚评论节目《popword》的御用主持人。既不搞设计又不拥有超模身段的“假小子”能在全球时尚界掀起旋风,估计也只有英国人做的到了。
  想当初Kate Moss迅速窜红,给小胸女士带来了自信;EmmaWatson剪个短发,长发飘飘的女孩子们开始竞相“落发”;《神探夏洛克》出个续集,各种复古风潮开始蔓延……时尚对于英国人而言,除了他们举世闻名的学府、数不胜数的大师、天马行空的创意外,或许就是骨子里那一点特立独行的劲和对于个性的尊重。我们来看看这些来自不列颠的设计师是怎样用个性撑起半边天的: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
  个性标签:鬼才、无神论者
  曾有人说只有白痴和天才才会去破坏传统,因为他们离上帝的距离最近。亚历山大这个当代英国最有才华,最富创意的设计师,却选择了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0岁。
  这个来自英国劳动阶级的“坏小子”从16岁起就在传统英国男装裁缝店作学徒,接受全面的技能培训,他的客户包括了查尔斯王子等等社会名流。1994年他从米兰返回伦敦,进入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设计极富创意,受到了当时英国版《Vogue》杂志的著名造型设计师Isalella Blow的赏识,她对这位顽童赞赏不已:Alexander吸引我的地方,是他懂得从过去汲取灵感,然后大胆地加以“破坏”和“否定”。他像一个偷窥的小孩,在残破的布料中,寻找最性感的地带。
  他的女装设计精致、充满魔力,渗透着一种狂野的魔力,与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引领的打破传统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1996~2003年间,他曾4度摘得“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桂冠,鬼才大师终于赢得了主流时尚界的认可。而颇为讽刺的是,正是他这些颠覆传统的设计,奠定了他英国时尚界新教父的地位。在他去世以后,为了纪念英国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凯特王妃更是选择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莎拉-伯顿为其设计的结婚礼服。而雷人如Lady Gaga也是亚历山大的痴迷拥趸。一代超模Kate Moss更是他的婚礼伴娘,顺便说一句,他的结婚对象是一位男性。或许亚历山大就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他与上帝之间的距离。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个性标签:朋克、叛逆、颠覆
  驰骋服装界四十余年的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拥有无数世人赐予她的封号。她是朋克先驱,英国时尚界的教母,人称西太后。然而抛去这一切的头衔,用现下的维度来看,她是一个年过70,每季仍周旋在4个服装系列中的精力充沛的设计师。
  就在几个月前,为了向登基60周年的英国女王致敬,西太后还加班推出了特别的红毯系列。不改叛逆作风的她在这一系列服装中显现了她惯用的戏剧化设计:银色未来感面料的褶皱礼服,鱼尾裙摆礼服,深V的领口设计,浪漫的粉色薄纱,让人不禁疑惑她这到底是在向女王致敬呢?还是在向女王挑战?
  然而令人感到有些讽刺的是,这位如今叱诧世界的大师级设计师居然从来没有受过专业的设计教育,而完全是在40年的实践中自学成才的。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她用拆边T恤,破洞牛仔等等颠覆传统的设计引领起了一股朋克服装风潮,伦敦叛逆的青年成了她的拥趸。他们穿着印有她标志性标语的T恤让他们传统保守的母亲们头疼了好一阵。“Let it rock”“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这些口号的诞生,和她的第二任丈夫,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乐队的经纪人迈克拉文分不开。薇薇安宣称:一个人唯一可能影响这个世界的就是通过非流行的理念,这种理念是现实世界的颠覆者。
  Craig Lawrence
  个性标签:针织、性感
  还记得Lady GaGa穿着招摇过市的透视金线针织裙吗?早在毕业前,Craig Lawrence就是师兄Gareth Pugh的针织设计师。英国先锋潮流杂志“i-D”将他列为未来伦敦创意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伦敦首屈一指的时装造型师Katie Shillingford为他助航;奥斯卡影后Tilda Swinton穿着他极具戏剧张力的设计登上英国前卫时装杂志“AnOther”的封面……舆论不会忘记,GaGa在访谈里大赞只有Craig Lawrence才是她的最爱。
  Craig Lawrence作为新兴英国时尚设计师,灵感来自于“塞壬水妖,海底鱼群穿梭时反射的彩虹般的色彩,以及水面的波光粼粼。”他的针织作品大胆性感又脱俗,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针织这一属于“上世纪奶奶们爱好消遣”的玩意,变成富含当代寓意的技艺,特别是擅长的镂空处理,打造出一种隐隐约约雾里看花的美感,含蓄又耐人寻味。
  Gareth Pugh
  个性标签:未来主义、大咖云集
  Gareth Pugh被时尚界看作是继曼昆和加利亚诺后的又一鬼才设计师。他的服装产业远称不上如火如荼,但却受到了媒体及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黑珍珠碧昂斯就是他的忠实粉丝,瞧她在MTV颁奖礼上穿的那一件由Gareth Pugh设计的灰色裙装。严格的说,这条裙子除了长度外没有哪里真正像条裙子。夸张的肩部设计显得碧昂斯的脖子都短了好几厘米,她动人的身材全被包裹在了宛如盔甲般的衣服里。可是碧昂斯就是买Pugh的帐。前不久在伦敦Old Truman Brewery举行的名为“Shoes for Show”的鞋履展上,就展出了另一件Pugh为碧昂斯设计的黄金高跟鞋。2012秋冬时装发布会上,Gareth Pugh的看台上更是坐着大牌时尚缪斯DaphneGuinness,能得到这位大咖的垂青,GarethPugh的设计可见一斑。
  GarethPugh创立于2006年,却以其新锐的设计引来了时尚圈不小的震动。他的衣服时常用雕塑般的线条“歪曲女性的身体”,呈现着极具攻击性的未来派风格,难怪要较好不叫座。
  Philip Treacy
  个性标签:想象力、魔术师
  Philip Treacy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举世闻名的“帽子魔术师”。他的出现改写了帽子原本的实用性,而发挥了除此之外的艺术功能。他曾为香奈儿,纪梵希等等大牌设计帽饰,《哈里波特》系列,《欲望都市》,甚至是在王室的大小庆典上你都能看到他设计的作品被戴在名流王室的头上。
  Philip Treacy的成名多半来自于在英国时尚圈有呼风唤雨这能耐的Isabella Blow,1989年他将自己设计的帽饰作品寄给《Tatler》杂志社,从此受到了对帽饰同样痴迷的Isabella Blow的赏识和提携。Isabella Blow开始在任何重要场合都戴上由Philip设计的古怪帽子。以至于如今世人都称她为“帽子女王”,幕后的设计者却是Philip。
  08年的Alexander McQueen春夏系列发布会上,曼昆携手Philip用一系列夸张的帽子设计来烘托时装,以纪念这位于当年5月去世的伯乐。在Isabella Blow的棺木上,Philip为其老友设计了最后一顶帽子,一艘黑色的桅杆帆船在白色的花海中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作为多个烹饪组织的主席包括马德里国际美食峰会,多次参与意大利最有名的饮食节目的录制,Alfredo是意大利名副其实的明星厨师。他的15岁起,他进入了专业学校学习烹饪,边在皮埃蒙特几家米其林餐厅学习烹饪。22岁,自信的他就开了自己的餐厅Dolce Stil Novo。三年后,年轻有为的他就拿到了自己的米其林一星。26岁时,才华横溢的Alfredo就被欧洲青年餐饮经理人(Jeunes Restaura
期刊
文理双通,经贸两全  朱晓明是六六年高中毕业生,一九六八年他从最基础的车间工人做起,到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再到技术科长,副厂长、厂长;上海纺织局局长助理,副局长;浦东新区的副主任,金桥开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市政府副秘书长,经贸委外资委主任,人大政协,最后一站来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期间,在恢复高考后的一九七七年,他开始进入大学念书,他曾取得了工科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这真的是一
期刊
携程旅行网的CEO范敏经常被外界评价为绅士老板。他西装革履,彬彬有礼,说话经常引经据典,爱微笑。媒体总是宣传他如何如何从善如流,比如每次都对端茶送水的服务生说谢谢,比如一看见同事打喷嚏就把空调关掉,但在采访过程中,我却发现了范敏身上的另一种特质。姜文的《让子弹飞》捧红了一个词,霸气外露。范敏则是霸气内藏。  同访的优酷记者一直想问他一个问题:听说携程最近股价跌了,你怎么看?他害怕这个问题会戳痛范敏
期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光影阑珊,在时尚聚居名品荟萃的新天地,来自北欧的一个家居软装的巨轮在这里启航。  源自丹麦的国际高端家具品牌BoConcept?北欧风情?,在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揭幕了“全球最佳灵感旗舰店”,开创了品牌在亚洲发展中历史性的一刻。BoConcept北欧风情全球总裁Viggo M?lholm先生、丹麦驻沪总领事何丽兰女士、著名影视红星董洁小姐,以及中国经销商特雷通集团CEO Sim
期刊
普通的大海是蓝色的,但是斐济的大海却是彩色的。因为无数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海鱼在水里畅游,将大海搅得五彩缤纷。在斐济,时常被当地人的乐观,幽默,豁达所感动。他们似乎很少忧虑,脸上永远平和地微笑。或许,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风景又如此地美丽,于是就少些欲望,多些快乐。象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中国的一些遥远的边境地区,大体也都如此。陆老师在微薄上说:“在我看过的各处海中,斐济的蓝是最纯的,而且天气没
期刊
绘画,无声而有形,在二维世界延展三维世界的美与丑,其本身就如动物的触须般,去体验或大千世界,或渺小一人的情感与理智。  无论是陈欣坚持对自我的盘问,或李知弥的淡然清韵,或刘滨对民国生活万象的归纳与想象,或喻言半支烟式的性格挑逗……绘画在几尺天地里要完成的使命,或者说表达,远远非长宽能够限制。  本届展览展出的绘画,均着重于画者强烈的自我风格,他们注重画面背后蕴藏的个人体验和人生感悟。更借绘画表达艺
期刊
她几乎随手拿起一张照片就能叙述一段拍摄的故事,她喜欢捕捉大自然动人的瞬间,她随身带着照相机,无论是在马路上行走,去公园,上课,还是在家中呆着,看到一个心动的景象就会按快门,有时错过这些美的瞬间会让她很伤心。  油画家凌启宁非常优雅,完全是骨子里的优雅。她穿着整洁的暖色毛线衣,戴着围巾,说话温柔和气。刚一见面,她就拿出一大叠摄影作品,一张张摊在桌子上。不一会儿,整张桌子就布满了照片,眼前尽是各种各样
期刊
正如好品味不是潮流所赐,好设计绝非将所有美的东西堆砌在一起,好空间更是需要在美观之外注入对生活的理解,才能为人所享。跨越121年历史,被誉为“家具之王”的美国顶级家具品牌Baker的造物哲学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极好诠释。在Baker看来,只有在设计中注入人文特性,才能让奢华得以真正延续,其因此不仅传承了历代手工艺对传统与细节的注重,更积极展现空间优雅舒适的格调和恒久实用的品质。为了达成顶尖设计,Bak
期刊
【人物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7年生于长沙,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2000年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2011年获得德国最有威望的作曲家大奖——巴赫奖;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曾获格文美尔(Grawemeyer Award)古典作曲大奖。  【谭盾语录】  ……我的工作就
期刊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具有特殊的背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导致全球供求缺口大幅存在。疫情虽然对需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主要发达经济体推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前所未有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得需求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不少美国家庭疫情后的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致使其消费能力依旧甚至还有提升。尽管美欧日等经济体的消费增长数据大幅放缓,但收缩的主要是服务消费,而非实体消费。由“宅经济”带来的实物消费
期刊